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50.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丽星鹩鹛 的原始碼
←
丽星鹩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丽星鹩鹛'''(学名:Spelaeornis formosus)为鹟科鹩鹛属的鸟类。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各国、从[[巴基斯坦]]至[[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福建]]等地,多生活于常潜匿于森林茂盛的下木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 [[File:丽星鹩鹛.jpg|缩略图|[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078048974,2948926745&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8%BD%E6%98%9F%E9%B9%A9%E9%B9%9B&step_word=&hs=2&pn=0&spn=0&di=58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078048974%2C2948926745&os=58552069%2C3488189488&simid=4068136749%2C702536718&adpicid=0&lpn=0&ln=123&fr=&fmq=159239376022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pic.birdnet.cn%2Fforum%2F201402%2F05%2F165103a8lpb2hk5aqqyx8z.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t61gjp_z%26e3BvgAzdH3Fpi6jw1-0nlnda-8-8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百度图片]]]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中国西南、华南及东南,缅甸西部及北部和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局部分布且不常见于海拔1100~2150米。在云南东南部及福建北部武夷山有记录,但应见于西藏东南部,可能在其他地方有所忽视。 ==外形特征== 体小(10厘米)而尾短的鹩鹛。特征为上体深褐而带[[白色]]小点斑,两翼及尾具棕色及[[黑色]]横斑。下体皮黄褐色而多具黑色蠹斑及白色小点斑。 虹膜-深褐;嘴-角质褐色;脚-角质褐色。 叫声:尖厉的sik…sik声,似鳞胸鹪鹛。比小鳞胸鹪鹛的叫声偏高。 ==生活习性== 性隐蔽,隐匿于山区常绿林的林下层。 ==生物分类== [[File:丽星鹩鹛2.jpg|缩略图|左|[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922095707,3236175379&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0%F6%D0%C7%F0%D3%F0%C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百度图片]]] 生活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茂密林下层行为隐秘的小型鸟类,体长10 ~ 11 cm,体重不到10g。形态上,它与鹩鹛属(Spelaeornis)鸟类十分接近;行为上,则与鹪鹩属(Troglodytes)的某些成员很相似;而它的单调重复但音调很高的鸣声又和鹪鹛科(Pnoepygidae)的成员有共同点。正因为有这些特征,对丽星鹩鹛分类地位的认识,也一直存有争议。1845年,[[英国]]鸟类学家、印度动物学的奠基人之一Edward Blyth依据从印度大吉岭地区采集的标本命名了丽星鹩鹛Troglodyte punctatus(学名意为‘有斑点的鹪鹩’)。1874年,[[苏格兰]]鸟类学家、陆军上校Arthur Hay(1862-1876年间也被称作Viscount Walden)认为T. punctatus已经在1823年被用于命名[[欧洲]]的鹪鹩,从而不再适用于丽星鹩鹛,为此建议将其学名变更为T. formosus(意为‘美丽的 鹪鹩’)。可见,早期的鸟类学家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鹪鹩。其后的学者则依据形态学证据认为它是一种鹩鹛,属鹛科成员。还有学者根据较长的喙和较高音调的鸣声建议应为它建立一个新属Elachura,其学名相应也变更为Elachuraformosus(意为‘美丽的短尾鸟’)。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证据,对丽星鹩鹛分类地位的认识真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这也正是传统形态分类学的现实所在。 [[File:丽星鹩鹛3.jpg|缩略图|[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4121182841,3604862678&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0%F6%D0%C7%F0%D3%F0%C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百度图片]]] 《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的一项研究指出,一种体型较小、模样普通的鸟可能是一种新发现的雀形目鸟类的唯一成员。这种有斑点的画眉科鸟类先前被称作丽星鹩鹛(Elachura formosa),生活在东南亚地区,主要活动在茂密的灌木丛林间。乍一看,这种浅褐色的小鸟很不起眼——和[[北美洲]]冬鹪鹩的大小及外形类似。丽星鹩鹛栖息的生态系统也和其他很多鸣鸟的栖息地非常类似。但研究人员指出,其较高音调及多音节的鸣声和其他鸣鸟有显著不同,且科学家弄清了其中的原因:从遗传学角度而言,丽星鹩鹛是鸣鸟中一类特殊的群体。 科学家尚不清楚丽星鹩鹛科(Elachuriade)何时完成进化以及其他近缘种是否已经灭绝。因为丽星鹩鹛的基因组成和其他雀形目鸟类截然不同。研究人员建议,应当将其置于独立的科,且其拉丁文名称也相应变更为Elachura formosa(意为“美丽的短尾鸟”)。该研究的发表预示着随着大规模物种DNA测序工作的完成,很多[[生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将会被重新认识和修订。<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507789/ceffQjjQS5VErEtlRyPjeKDehUD7LgqBqYffn66CcgyfPcOKnzcb4-US9otgg0CF01h0kAaXu8a7M4RaoLKMOgjrzhgOWAni-f-BMjOGZKL7g4ApEmj0RVY 科学家发现鸣鸟新成员]</ref>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丽星鹩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