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108.1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也里可溫教 的原始碼
←
也里可溫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也里可溫教'''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6/f6e/nBnauM3X0cjNwYzMyETM3Q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xE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4%B9%9F%E9%87%8C%E5%8F%AF%E6%BA%AB 圖片來自easyatm] </small> |} '''也里可溫教''',即[[元代]]時對於[[基督教]]各派的總稱。文字紀錄見於《[[元史]]》之中,為[[中国基督教史]]上第二次傳入[[中國]]。(第一次為[[唐代]]之[[景教]]。)[[蒙古族|蒙古人]]现在主要信奉[[藏传佛教]]。但在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主要信奉[[萨满教]],并存在数量众多的[[基督教]]徒,且多位高权重。<ref>{{Cite web |url=http://mcel.pacificu.edu/easpac/2003/may.php3 |title=E-Aspac|access-date=2019-08-0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07101245/http://mcel.pacificu.edu/easpac/2003/may.php3 |archive-date=2006-11-07 |dead-url=yes }}</ref>总体而言,蒙古人对大部分宗教相当宽容,并通常对多个宗教同时予以资助。自7世纪起,许多蒙古人受到[[聂斯脱里派教会]](或东方教会,中国称“[[景教]]”)传教而改信基督教,<ref>Weatherford, p. 28</ref>甚至一些部落的主要宗教也成为了基督教。在[[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的儿子迎娶了一些[[克烈]]部的基督教徒做妻子,在成吉思汗孙子[[蒙哥]]统治时期,基督教成为了起主要影响的宗教。 聂斯脱里派基督教的习俗与西方有所不同,因此欧洲人常因其对耶稣本质的认识而视其为异端。但是,欧洲人中也流行着有关[[祭司王约翰]]的传说,认为在东方有一个信奉基督教的领袖,会帮助他们进行[[十字军东征]]。传说的一个版本将约翰的身份与克烈部领导人、蒙古人基督教徒[[王汗]]联系在了一起。 蒙古人占领了[[中国]]北方建立[[元朝]]时,东方教会时隔几个世纪得以重新进入中国。随着蒙古人的扩张,可汗配偶对基督教的同情影响了蒙古人的军事战略。在1258年[[巴格达之战 (1258年)|巴格达之围]]期间,大部分[[巴格达]]市民遭到屠杀,但基督教徒得以幸免。当蒙古人侵入[[巴勒斯坦]]时,曾试图建立[[法国-蒙古同盟]]以联合欧洲基督教徒对抗[[穆斯林]]。 蒙古与西方的联系也带来了许多传教士,如[[方济各会]]、[[道明会]]。他们前往东方试图在东方宣传[[罗马天主教]]。 ==傳入經過== [[十三世紀]]時,[[歐洲]][[十字軍東征]],適逢[[蒙古]]大軍西征[[中亞]],在「敵人的敵人即是朋友」的想法下,以及[[唐代]]以來[[波斯]][[景教]]流傳下來關於[[中國]]的資料的鼓勵,遠聞[[蒙古]]強大的[[羅馬教廷]]遂於1245年至1253年間向[[蒙古]]派出[[多明我會]]及[[方濟各會]]之宣教士作聯絡工作。1254年,[[方济各会]]宣教士[[吕柏克]]([[鲁不鲁乞]])到達上都[[哈拉和林|和林]]向[[蒙哥]]進行宣教,但未能成功。 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馬可波羅]]之父及叔父返回[[歐洲]],並向[[羅馬教廷]]提議派遣一百名宣教士前往[[中國]],然而最後只有二人自願前往,且皆在未抵達[[中國]]前折返。及至1289年,教廷再派[[方济各会]]宣教士[[孟德高維諾]]前往東方各汗廷。1293年,[[孟德高維諾]]到達[[元朝|元]][[大都]]拜見[[忽必烈]],並獲准在[[大都]]宣教,由是開始了[[元代]][[基督教]]在華傳教之歷史,當時與[[唐代]]以來傳入[[中國]]的[[景教]]被合稱為'''也里可溫教'''。 1328年,[[孟德高維諾]]死於[[中國]],當時全中國內有信徒三萬人,可見其盛況。 ==在華宣教之終結== 終元一代,[[方济各会]]之宣教士不斷來華進行宣教活動,且得[[元朝]]政府之信任,然而其信徒仍主要以[[色目人]]為主,未能傳於[[漢人]]。及至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由於缺乏[[漢人]]信徒,[[元代]]'''也里可溫教'''亦隨[[蒙古]]在中国大陆统治的结束而終結在華之宣教事業。 [[明朝]]以後,[[基督教]]在華之傳播幾乎停止。直至明中葉,[[葡萄牙]]人登陸[[澳門]],[[多明我会]]及[[方济各会]]再次捲土重來,然亦未能重新開拓在華事工。重新開啟[[基督教]]在華傳教事業的,是十六世紀之[[耶穌會]]士。 ==陳垣與「也里可溫」== 《[[元史]]》之中早載有「也里可溫」一詞,但歷來史家均不明其義。晚清年間興起西北史地之學,研究中國之西北地區與中國之關係,其中尤著重元史之研究,然而由於《[[元史]]》中多[[蒙古語]]而難以了解;另一方面,由於當時駐外使節了解到西方各國均有[[蒙古]]之研究,且水平極高,因此激起了中國史學界對[[蒙古]]之重新研究,當中更-{借}-助西方之學。 [[清代]],侍郎[[洪鈞]]出使歐洲德俄奧荷四國後,從西書輾轉譯成《元史譯文証補》,使[[中國]]之學者驚嘆西方漢學研究水平之高,更一度掀起「非《[[元史]]》」之風。[[洪鈞]]當時即在書中提出「也里可溫為景教之餘緒」。及至1902年,清廷命[[沈家本]]、[[伍廷芳]]為修訂法律大臣,當時[[沈家本]]即在《[[元典章]]》中發現「也里可溫」之義。 [[民國紀年|民國]]初年,由於[[基督教]]在華再次興盛,對其在華歷史之研究亦隨之興起。當時[[輔仁文社]]即有研究也里可溫教者。其後,當時尚未成名之[[陳垣]]受[[輔仁文社]]之影響,於1917年作《元也里可溫教考》,明確指出「也里可溫」即「敬拜耶和華者」,也里可溫教為[[元代]]傳入之[[基督教]]一事,亦正式被中國史學界確實。 [[陈垣]]當時亦憑此文章而得享盛名,成為「中國基督教史研究開山祖」之譽,並與史學家[[陳寅恪]]在被稱為「史學二陳」。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也里可溫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