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34.2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了解唐古特忍冬 的原始碼
←
了解唐古特忍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了解唐古特忍冬'''<br><img src="http://img1.iplant.cn/image2/148/245777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iplant.cn/bk/36556CE2C5D4A0FE 图片来自植物智网]</small> |} '''唐古特忍冬'''(学名:Lonicera tangutica Maxim.)是忍冬科,忍冬属落叶灌木,高达可达4 米;冬芽顶渐尖或尖,外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纸质,倒披针形至矩圆形或倒卵形至椭圆形,顶端钝或稍尖,上面近叶缘处毛常较密,有时近无毛或完全秃净,下面有时脉腋有趾蹼状鳞腺,总花梗生于幼枝下方叶腋,纤细,稍弯垂,苞片狭细,有时叶状,萼檐杯状,花冠白色、黄白色或有淡红晕,裂片近直立,圆卵形,花柱高出花冠裂片,果实红色,种子淡褐色,卵圆形或矩圆形,5-6月开花,7-8月(西藏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陕西、宁夏和甘肃的南部、青海东部、湖北西部、四川、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生长在海拔1600-3900 米的云杉、落叶松、栎和竹等林下或混交林中及山坡草地,或溪边灌丛中。性强健,耐寒,喜光,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和贫瘠。 唐古特忍冬枝叶繁茂,果实繁盛、鲜艳无比,具景观价值,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树种。唐古特忍冬果实可入药,补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冷痛、经闭、痛经、崩漏等症。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高达2(-4)米;幼枝无毛或有2列弯的短糙毛,有时夹生短腺毛,二年生小枝淡褐色]],纤细,开展。[[冬芽顶渐尖或尖,外鳞片约2-4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渐尖或尖,背面有脊,被短糙毛和缘毛或无毛]]。叶纸质,倒披针形至矩圆形或倒卵形至椭圆形,顶端钝或稍尖,基部渐窄,长1-4(-6)厘米,两面常被稍弯的短糙毛或短糙伏毛,上面近叶缘处毛常较密,有时近无毛或完全秃净,下面有时脉腋有趾蹼状鳞腺,常具糙缘毛;叶柄长2-3毫米。 总花梗生于幼枝下方叶腋,纤细,稍弯垂,长1.5-3(-3.8)厘米,被糙毛或无毛;苞片狭细,有时叶状,略短于至略超出萼齿;小苞片分离或连合,长为萼筒的1/4-1/5,有或无缘毛;相邻两萼筒中部以上至全部合生,椭圆形或矩圆形,长2(-4)毫米,无毛,萼檐杯状,长为萼筒的2/5-1/2或相等,顶端具三角形齿或浅波状至截形,有时具缘毛;花冠白色、黄白色或有淡红晕,筒状漏斗形,长(8-)10-13毫米,筒基部稍一侧肿大或具浅囊,外面无毛或有时疏生糙毛,裂片近直立,圆卵形,长2-3毫米;雄蕊着生花冠筒中部,花药内藏,达花冠筒上部至裂片基部;花柱高出花冠裂片,无毛或中下部疏生开展糙毛。果实红色,直径5-6毫米;种子淡褐色,卵圆形或矩圆形,长2-2.5毫米。花期5-6月,果熟期7-8月(西藏9月)。<ref>[http://www.iplant.cn/bk/36556CE2C5D4A0FE 唐古特忍冬]植物智网</ref> == 繁殖方法 == 整地作床:播种前结合深翻(25-30厘米)晾晒,施足基肥(有机肥45吨/公顷、硫酸亚铁粉末375千克/公顷、磷钾肥千克/公顷,施有机磷杀虫剂30千克/公顷,做成宽1.0-1.5米,长视苗圃地情况而定的苗床,拾净杂草、石头等杂物,耙好整平,作到土细地平。 种子采集与储藏:唐古特忍冬种子采集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时,选择优良母树进行人工采集,采收果实后除去杂质,将浆果捣碎,用水漂洗出果肉,捞取种子,然后晒干,再用筛选除去果皮等杂质,选出净种后装袋入库,库存管理与其它种子库存方法相同一。 种子处理:播种前需催芽处理,将种子用40℃的温水浸种1天,捞出后用0.5%-1%的硫酸铜溶液浸种2-4小时,后洗净混沙,置于0-5℃条件下30天,播前10天取出放在室温(25-30℃)条件下,每天翻动1次,补充水分,种子发芽达30%时即可播种。 适时播种:经测定唐古特忍冬种子千粒重为0.9-1.3克,种子净度为75%,发芽率81%。中心苗圃一般在4月15日左右播种,采用宽幅(15-20厘米)条播,播种量15-22千克/公顷,且作好分床定量播种,做到播种、覆盖(采用锯末:细土:细沙=1:2:1覆盖0.3厘米)、镇压工序紧密衔接。 == 栽培技术 == '''水分''' 播种后,盖上遮荫网,防止太阳直射和暴雨冲洗。每天早晨或傍晚用细眼洒水壶洒水保持床面湿润。播后10天左右幼苗出齐,则逐步减少洒水,湿度保持在60%;当苗高达5厘米左右时,即6月下旬,结合浇水追施氮肥;8月中旬,可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揭去遮荫网,浇灌1次足水,之后不是十分干旱不要浇水,直到11月中旬,利用冬灌进行漫灌。 '''除草''' 当幼苗大部分出土时,杂草也初次突发性危害,用手轻轻摘除,不可动土;苗木出齐后,拔草时松土要逐步加深,但不能松动幼苗。除草后要及时喷水,使被松动的苗木根部土壤紧实,以免影响苗木生长,减少死亡,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净”。 '''追肥''' 追肥应在种子萌生3-4片真叶时,于阴天或早晚进行根外追施氮肥,在苗田中直接撒施尿素75-105千克/公顷,及时用洒水壶灌清水冲洗幼苗,防止撒落在苗体上的尿素颗粒溶化烧苗,后用清水漫灌;也可用喷施宝、二氢钾等高效肥进行叶面追肥效果更佳。追肥间隔在10天左右,当年播种苗,一年追肥3-4次,8月中旬停止追肥进行炼苗,保证苗木安全越冬。1年生以上苗木按常规方法施肥。 '''分床移栽''' 1年生苗木弱小纤细,起苗和定植困难,不宜分床移栽。一般到2年生时,翌年春季育苗生产开始时进行分床移栽,有利于培育壮苗和冠幅。定植株行距常采用40厘米×40厘米或40厘米×50厘米,苗木定植密度一般在4.5-6万株/公顷。 == 病虫防治 == 一般幼苗出齐后,减少洒水,用0.3%-0.5%的高锰酸钾或1%的硫酸亚铁溶液等防治猝倒病及根茎腐病;当幼苗出现6-7片真叶(即6月底至7月初)时,可用75%可湿性粉剂托布津或45%代森铵水剂、多菌灵等防治苗木立枯病、根腐病和叶斑病等。常见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地老虎、金龟子等,用40%的乐果乳油或氯氰菊脂等杀虫剂加水稀释,浇灌苗木根部防治害虫。 == 近种区别 == 唐古特忍冬与袋花忍冬(Lonicera saccata Rehd.)无论在幼枝的毛被、芽鳞的形状、叶的形状和毛被等方面都很相似,在缺少花、果的情况下,两者很难区分。但袋花忍冬的花药与花冠裂片等长或稍露出,与该种的内藏花药很不相同,而且苞片通常较大而多少呈叶状,花冠筒基部常具明显的囊,较少仅一侧肿大。然而苞片的大小和花冠基部是否具囊在这二个种都不是很稳定的,而且与花药在花冠筒内位置的高低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有时花冠筒基部的囊和花药的位置近似袋花忍冬,但苞片较狭细;具袋囊的花冠有时花药却是内藏的。因此这两个种的主要鉴别根据还是花药在花冠中的位置。 == 产地生境 == 分布于中国陕西、宁夏和甘肃的南部、青海东部、湖北西部、四川、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生长在海拔1600-3900 米的云杉、落叶松、栎和竹等林下或混交林中及山坡草地,或溪边灌丛中。 性强健,耐寒,喜光,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和贫瘠;喜排水良好的土壤,水湿、涝洼常造成根系腐烂死亡。 == 主要价值 == 观赏:唐古特忍冬枝叶繁茂,果实繁盛、鲜艳无比,具景观价值;根系庞大,耐整形修剪,是中国青藏高原东部优良的园林观赏和食用树种,又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树种。 药用:唐古特忍冬果实可入药,补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冷痛、经闭、痛经、崩漏等症。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了解唐古特忍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