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8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了解青荚叶 的原始碼
←
了解青荚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了解青荚叶'''<br><img src="http://img1.iplant.cn/image2/148/81239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iplant.cn/bk/4ADB41722671C163 图片来自植物智网]</small> |} '''青荚叶'''(拉丁学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山茱萸科,青荚叶属落叶灌木,高可达2米。叶纸质,卵形、卵圆形、稀椭圆形,先端渐尖,极少数先端为尾状渐尖,叶基部阔楔形或近于圆形,边缘具刺状细锯齿;初夏开花,雌雄异株,花小,黄绿色,生于叶面中央的主脉上。 核果球形,黑色,故又名“叶上珠”。分布于中国河南、陕西及长江流域至华南各地,日本、不丹、缅甸亦有分布。 青荚叶全株入药,其茎髓入药称为“小通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收录。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疗效;中国民间或用作阴症药。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高1-2米;幼枝绿色,无毛,叶痕显著。叶纸质,卵形、卵圆形,稀椭圆形]],长3.5-9(-18)厘米,宽2-6(-8.5)厘米,先端渐尖,极稀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于圆形,边缘具刺状细锯齿;叶上面亮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脉及侧脉在上面微凹陷,下面微突出;叶柄长1-5(-6)厘米;托叶线状分裂。 花淡绿色,3-5数,花萼小,花瓣长1-2毫米,镊合状排列;雄花4-12,呈伞形或密伞花序,常着生于叶上面中脉的1/2-1/3处,稀着生于幼枝上部;花梗长1-2.5毫米;雄蕊3-5,生于花盘内侧;雌花1-3枚,着生于叶上面中脉的1/2-1/3处;花梗长1-5毫米;子房卵圆形或球形,柱头3-5裂。浆果幼时绿色,成熟后黑色,分核3-5枚。花期4-5月;果期8-9月。<ref>[http://www.iplant.cn/bk/4ADB41722671C163 青荚叶]植物智网</ref> == 生长环境 == 常生于海拔3300米以下的林中,喜阴湿及肥沃的土壤。 生长期喜阴湿凉爽环境,要求腐殖质含量高的森林土,忌高温、干燥气候。 == 主要变种 == 白粉青荚叶(变种)(植物分类学报) 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subsp.japonicavar.hypoleucaHemsl.exRehd. 该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下面被白粉,常呈灰白色或粉绿色。产中国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北部、云南东北部。常生于海拔1240-2800米林下。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 四川青荚叶(变种)(植物分类学报) Helwingiajaponica(Thunb.) Dietr.subsp.japonicavar.szechuanensis(Fang) Fanget Soong 该变种的叶片常近于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基部圆形,稀浅心形,叶片基部常下延;果实着生于叶面中脉中部,但叶片先端钝圆或凹陷者,其果实生于叶面中脉中部或中部以上。产四川西部。常生于海拔1900-2600米的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灰色青荚叶(变种)(四川植物志) Helwingiajaponica(Thunb.) Dietr.subsp.japonicavar.griseaFanget Soong 该变种的叶近于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1厘米,宽3.5-4.5厘米,下面灰色,微有白粉,边缘具钝圆锯齿。产中国四川。常生于海拔1200-2300米的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灌县。 极近于白粉青荚叶,但本变种的叶形和边缘锯齿均与之易于区别。 乳突青荚叶(变种)(四川植物志) 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subsp.japonicavar.papillosaFanget Soong 该变种与其他变种的区别在于叶下面中脉及侧脉上均具有白色乳突状突起,叶上面中脉上仅有一个果实,其先端宿存4-5裂柱头,分核4-5枚。产中国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及西藏东南部。常生于海拔2100-3300米林中,以铁杉或冷杉林下分布较多。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洪雅县。 台湾青荚叶(亚种)(四川大学学报) Helwingiajaponica(Thunb.) Dietr.subsp.formosana(Kan.et Sas.) Haraet Kuros 该亚种与原亚种的区别在于叶片为长圆形,稀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5-6厘米。 产中国浙江南部及台湾。常生于海拔1700-2500米林中。 == 栽培技术 == 青荚叶可通过种子播种或扦插进行繁殖。当秋季种子成熟后,将采集的果实捣烂果肉,用清水反复冲洗,取出种子,阴干。可随时采随时播种,也可沙藏,与翌年春季盆插或地插。地插适宜选择背风遮荫、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扦插可选取1-2年生枝,剪成长6-12厘米具芽的插穗,于秋季或春季进行。并注意加盖保湿,提高其成活率。 == 主要价值 == '''药用''' 青荚叶根、全株:苦、微涩,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水肿,小便淋痛,尿急尿痛,乳汁较少或不下。叶:清热除湿。用于便血。果实:用于胃痛。 青荚叶茎髓:味甘;淡;性平;功能主治,通乳。主乳少;乳汁不畅;用法,内服:煎汤,用量,3-9g。 '''民族用药''' 侗药:巴冬仑,Bavdonglnaenl,嫩务巴(Naenlwulbay):叶或茎主治喉老(吼疱“哮喘"),涸冷(水肿病咳喘)《侗医学》。 土家药:叶上子(yeshamgzi):叶或果实治便血,摆红,月经不调,月家病,不孕症。 '''观赏''' 春天是青荚叶的开花季节,朵朵小花在页面上开放,到了6月初,页面上已开始结出1-3个绿色的小果,秋季果实成熟时,将转变成黑色,宛如一颗颗亮黑色的宝石,镶嵌在翠绿色的页面上。奇特的景象,使游人驻足观赏,并惊叹丰富多彩和神奇无比的植物世界。 == 化学成分 == 2010年报道从青荚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14个化合物:谷甾醇、β-胡萝卜苷、羽扇豆醇、桦木醇、桦木酸、棕榈酸甘油酯、桂皮酸、6β-H-4-烯-3-酮-豆甾醇、6α-H-4-烯-3-酮-豆甾醇、对-孟-2-烯-1β,4β,8-三醇、布卢姆醇A、2',3',4',5',6'-五羟基查尔酮、洋芹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2010年报道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其表儿茶素含量为(5.334±0.111)mg/g。 2007年报道从青荚叶中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合物:肉桂酸、gult-5-胆甾烯-3β-醇、木栓酮、α-香树脂醇、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5-二甲氧基-1,2邻苯醌。 2006年报道从青荚叶的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出9个化合物:谷甾醇、β-胡萝卜苷、羽扇豆醇、桦木醇、桦木酸、棕搁酸甘油酯、桂皮酸、6αH-4-烯-3-酮-豆甾醇和6βH-4-烯-3-酮- 豆甾醇。 2004年报道从青英叶的叶中分离得到一个新裂环环烯醚萜苷和4 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 2003年报道从青荚叶中得到3个新三萜、1个黄酮苷和胡萝卜苷; 分离得到1个新环烯醚萜和1个新果糖酯。另外,青荚叶中含多糖、氨基酸及Ca、Mg、Fe、Mn、Zn等丰富的矿物元素。 == 地理分布 == 广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日本、缅甸北部、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了解青荚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