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09.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五形拳 的原始碼
←
五形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五形拳.jpg|320px|缩略图|右|<big>五形拳(鹤形)</big>[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8/12/1609/149637333_1_20181216092324653.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16/09/53557818_802130324.shtml 来自 个人读书馆 的图片]]] '''五形拳'''是一种传统拳术,属于北派少林。指[[龙]]、[[虎]]、[[豹]]、[[蛇]]、[[鹤]]等五种形拳;而五禽则指虎、鹤、龙、蛇、猴五种象形武术。这两种形拳在洪拳中都属于中级套路,而且都偏向应用型的武术。 ==综合介绍== 五形拳主要为虎形练骨、豹形练力、蛇形练气、鹤形练精、龙形练神。而五禽则为虎走刚猛、练筋骨劲力,鹤讲轻巧、明角度攻守,蛇主飘缠、气沉连绵,猴则手眼明快、迅速灵敏,龙写神意、化刚柔。故虎形刚猛、鹤形清而巧、龙形合刚化柔、蛇形气沉连绵、猴态快速轻灵。所以五禽诀有「虎似下山出林之壮、鹤似休枝啄食之意、龙似出云游腾之观、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树取物之态。」洪拳的套路很多取自飞禽走兽之形态,并藉由形拳以达习其形、究其意、成其真的效果。这和[[兵法]]中所谈到的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相同。因为[[洪拳]]有以内劲为主的[[学习]]方向,也有以招式之应用为得道之法,所以五形也好、五禽也好,都是藉由不同的形意,使学者能偏己所好,或者藉不同型态之激汤以提升自己的武术程度。 ==少林拳术== 少林五形拳(又称“少林五行八法拳”),属北派少林。这一套[[拳术]]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如 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这对于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正确姿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质。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练“气”。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神,主练“精”。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 少林五形八法拳”<ref>[http://wfeng.cn/gongfu/zhongguogongfu/wulinmenpai/201402/2423.html 简化 少林五形八法拳],武风网,2016-06-06</ref>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学易用,便于自学。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 正身拱立二虎争威 卧虎扑食饿虎抱石 搬石寻路 潜身入洞 黑虎推山 饿虎揽食 豹子撞林 迎风双探 乌龙探水 黑虎抖爪 五爪探顶 黑虎钻林 豹子抖尘 白蛇初探 [[白鹤]]单息 白虎望月 [[金豹]]擂石 虎尾揽林 潜身入洞 白鹤寻食 正身拱立 ==洪家拳术== 洪家五形拳是指龙、虎、豹、蛇、鹤等五种形拳;而五禽则指虎、鹤、龙、蛇、猴五种象形[[武术]]。这两种形拳在洪拳中都属于中级套路,而且都偏向应用型的武术<ref>[http://www.39yst.com/wushu/201411/198767.shtml 武术套路 洪拳的起源以及练习要诀],民福康健康,2014-11-28</ref>。 ==视频== ===<center> 五形拳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形意拳--五行拳</center> <center>{{#iDisplay:c3058fqtpzv|560|390|qq}}</center> <center>形意拳基础篇:五行拳</center> <center>{{#iDisplay:s0383e11l5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98 博戲]] [[Category:武術]]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返回「
五形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