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68.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五经正义 的原始碼
←
五经正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五经正义</big> ''' |- | [[File:W020120412480337412063.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ndlib.cn/jdfx/tushushoucang/mzyj/201204/W020120412480337412063.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4%BA%94%E7%BB%8F%E6%AD%A3%E4%B9%89&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8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五经义疏著作。该作品于唐高宗时成书,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以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 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作品简介'''== 《五经正义》是[[经学义疏的结集]],偏重南学。其中包括[[《周易正义》]]14卷,《尚书正义》20卷、《毛诗正义》40卷、《礼记正义》70卷、《春秋左传正义》36卷。孔颖达等奉命主持编定,前后历时30余年,参与者约50余位著名学者。其中《周易》用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尚书》为梅赜本汉孔安国传;《诗经》用汉毛亨传、郑玄笺;《礼记》用郑玄注;《左传》用晋杜预注。各经大多依据自古以来,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的多家注释整理删定而成,“事必以仲尼为宗”,试图“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 汉末以来,长期变乱,儒家典籍散佚,文理乖错,且师说多门,章句杂乱,为适应科举取士和维护全国政治统一的需要,《五经正义》应时而出,以求结束儒学内部宗派的纷争,为古代经学发展史的重要环节。[[《五经正义》]]现存《十三经注疏》中,流传版本以影印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为佳。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编成。后经马嘉运校定,长孙无忌、于志宁等增损,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凡士人应明经科,均须诵习儒经,义理全据《正义》所说,否则就被视为异端邪说。《五经正义》中含有哲学思想的著作是《周易正义》和《礼记正义》。前书宣扬“先道而后形”的唯心论,后书突出儒家重礼的观念,提倡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影响颇大。 唐朝初年学者孔颖达主持编撰“五经正义”,以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其中所谓“五经”,指的是《周易》《古文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这五部经典,这跟汉代的“五经”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汉代“五经”之《礼》,指的是《仪礼》,到唐代则变成了《礼记》;汉代《春秋》指的是《春秋经》,唐代则变成了《左传》。 =='''成书背景'''== 自东汉末年以后,唐初儒学内部宗派林立,战乱四起,儒家经典散佚,文理乖错。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经学也逐渐形成了南学、北学之争。再加上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经学研究出现一派混乱局面。 隋唐建立以后,为了统一的封建政权的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亟需整顿混乱的经学,由朝廷出面撰修、颁布统一经义的经书。 唐太宗下令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因国子祭酒孔颖达年辈在先,名位独重,故由他负责此事。孔颖达(574年—648年),字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省冀县,一说衡水县)人,唐代著名经学家、教育家,生于隋唐之际的官宦之家。据《旧唐书·孔颖达传》记载,其“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 《五经正义》撰成于贞观十六年(642年),太宗下诏曰:“卿皆博综古今,义理该洽,考前儒之异说,符圣人之幽旨,实为不朽。”付国子监施行,赐孔颖达物三百段。《五经正义》编成后,唐太宗虽给予很高的评价,并欲施行。但有太学博士马嘉运撰文,“驳正其失,至相讥诋。”主要指出《五经正义》“颇多繁杂”,还有类似“彼此互异”,“曲徇注文”,“杂引谶纬”,甚至沿袭隋人旧说,不作甄别等问题。据说当时诸儒观之,“服其精,”“亦称为允当。”因此,“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651年,孔颖达死后3年),朝廷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后又经马嘉运校定,长孙无忌、于志宁等再加增损,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颁行。流传全国,在各级学校和民间发挥作用,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历史评价'''== 总之,孔颖达在隋唐之际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有着浓重的传统色彩,也有某些学术上的进步和思想上的独到之处。孔颖达概述了《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基本内容,并论述了学习它们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他所强调的教学内容仍是儒家的经典。在隋唐儒学恢复统治地位的过程中,他是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关键人物,不仅将一生都献给了儒家经学的教育事业,还对传统儒学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单纯从学术的独创性看,他没有很多超越前人、独树一帜的成果,但就儒学复兴统一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功绩是不可低估的。 作为《五经正义》,在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方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只是在被定为官方统一教材后,变成经院式教条,很快失去其价值和生命力。这是《五经正义》这一代学术宏篇巨制的悲剧,也是孔颖达等封建时代学者和教育家的悲剧。从兼容众家的思想库到后来成为禁锢思想的枷锁,严重地限制了唐以后儒家学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这当然并非孔颖达本人的初衷,是历史的局限。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133726689282053&wfr=spider&for=pc 十八学士登瀛洲《五经正义》传典型],衡水文广旅游 2020年7月14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五经正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