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8.17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井(居仁堂主) 的原始碼
←
井(居仁堂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井'''<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9070901/pexels-photo-2907090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井》'''是[[中国]]当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井=== 南阳城东南有一道黄土岗。[[黄土岗]]呈南北走向,与城西卧龙岗遥遥相对。卧龙岗长,且一头扎进白河,是长龙,所以出了百里奚,诸葛亮在此躬耕。城东的这道岗短,看来不像龙,也没有河水。自古至今没听说出什么名人。黄土岗有多高?不知道海拔。远看不觉得高,六十年前,站在岗上看,酒精厂的烟囱比岗低。 黄土岗没名儿。但岗上的有三个村庄以岗为名,即张岗、李岗、黄岗。三个村子如[[牛郎星]]一样的东南西北走向。李岗居中挑着黄岗与张岗。 李岗村就是我的老家。文雅一点叫做故乡,也叫桑梓地,是我的出生地。 村子西头有一眼井。井边有一棵大[[柳树]]。 村子东头也有一眼井,井边也有一棵大柳树。 西井比东井的历史要早得多。早得不知是何时打成的。 东井历史要短很多。应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东井方成。村东二里远的二渠修成后,一条支渠从村南过,东井打在渠边,井与渠之间留有一条水道,以做水源。 西井是地下水。冬暖夏凉。井口有两长两短四块青石铺成。井壁上长着厚厚的[[青苔]],四季不枯。砖缝里长着几根青草,还有几支蕨类叶子,安静得像个入迷读书的小女生。 东井是靠渠里水为水源,所以冬天不太暖,夏天也不太凉。东井口也是用两长两短四块青石铺成。井壁上同样长着厚厚的青苔,四季不枯。砖缝里长着几根青草,还有几支蕨类叶子,安静得像个入迷读书的小女生。 井是村子的象征。 先有人才有井,有了井,才有村子,才有了村民们繁衍生息。 李岗不大,两个生产队,总共有五六百人。五六百人却是几个姓。刘姓最多,其后是李姓、唐姓,还有几家杂姓比如秦姓、崔姓、温姓…… 之所以叫李岗。应该是李姓人最先在这里扎根。 我们刘姓属东队,占生产队的一半人口,集中居住在村子东头。 有阴阳先儿路过,瞄了一眼后说,这个庄东头风水好。 清晚期,刘家先祖在李岗买了地,兄弟四个各分八十亩,从此在李岗开枝散叶,成为李岗大户。 先祖们来到李岗时,一定是吃西井那冬暖夏凉的清沏井水。一条桑木勾担两只桶。一担水从村西挑到村东头。一天至少要担两挑水。 西井在村外西北角,离村子有五百米远,除了担水外,平时人们很少在井边聚。 东井紧挨着牛屋。夏天,人们常在柳树下聚集聊天。天热了,生产队包请的剃头匠每月来两次,剃头匠就将剃头挑子放在井边的柳树下。清风吹来,捎带着井里冒出的凉气,风也就清凉了许多。柳枝随风飘,剃头挑子上挂着的了荡刀布也随着风摇晃着,像一面旗帜。人们聚在树下聊着天,轮着剃头。 无论西井还是东井,都没有电影中从井中取水的辘辘。两眼井的水位高,男人直接用勾担勾着白铁桶系,左右摇晃,然后猛地放低,钩不离桶系,水桶扣下去,桶中水满自然桶口朝上,左右手交互着上提,即将水桶提出来。而女人们挑水,则需用绳子打水。绳子一头拴着一个加大号的回形针似的铁长环,确保桶不掉进井里。若铁桶会掉进井里,那就费劲了,要请高人来打捞,或者费大力气淘井。 春秋之季,井沿处常湿漉漉的,那是桶里的水溅出来的杰作。冬天,井口常冒出白色的雾气,而周围常结一层冰,那也是溅出来的水凝冻而成的。夏天井沿湿得更历害,男人常在井边洗脸擦身子,图个凉快,地上的水就更多。 我在李岗住了六年,学会了用勾打水挑水。甚至冬天冻手,双手插进袖子里挑水,勾担上下忽闪却能保持平衡。 我家在村东头,平时吃东井的水。东头的人家都吃东井的水,图个近,省力。夏天,想吃蒜汁凉面条,大家就会到西井去挑井拔凉水回来冰面条。经过西井水冰过的面条,入肚顺滑,到肚子里,肚子里凉冰冰的,能让肚皮温度下降,从里到外都是凉的。 有时候,从西井挑水穿过村子,偶尔会遇到口渴的人,有人会叫你停下脚步,桶不落地,他将嘴巴伸井桶里牛饮一气,然后抹拉一下嘴上的水,喘口大气说:真得劲,真美!我会心一笑,继续前行。 西井的水从未干过。天再旱,井中的水位不变。 东井的水位随渠水而定,冬天水渠不再放水,井里的水也就浅了。有时供不上东头的人吃喝洗涮。村东头的人就到西井去挑水。 西井水开辟了李岗村。滋养了无数代人,是李岗村的大功臣。 东井的水只供村东头人吃喝用度,村西头的人很少到东井来的担水。东井的功劳相对就少一些。但他也为李岗村作了几十年的贡献。 现在两口都被填埋了。许多年轻人已不知那两眼井的地方,甚至不知村里曾有过两眼井。 井是村子诞生的前题。尤其是北方,没有井就没法活人。 有了西井,有了李岗,有了刘姓先祖搬迁到此繁衍生息。 没有西井也就没有我,没有了篇文章。 井是家乡的别名。 井是故乡的代名词。井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井,为不会忘记井在中国人生存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功用。 吃水不忘挖井人。 <ref>[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刘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学爱好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井(居仁堂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