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42.1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亚细亚影戏公司 的原始碼
←
亚细亚影戏公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small>当年亚细亚影戏公司员工在上海香港路摄影棚内的合影</small> '''<b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nt/m/c/2004-04-08/U103P28T3D358525F326DT20040408064529.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ent.sina.com.cn/m/c/2004-04-08/0645358525.html 圖片來自新浪 ]</small> |} '''亚细亚影戏公司''',中国最早的外商投资的制片机构;1909年由美国商人B.布拉斯基经营,先后拍摄短片《[[西太后]]》和《[[不幸儿]]》,在香港拍摄短片《瓦盆伸冤》 和《[[偷烧鸭]]》;1912年由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等人接办,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等组织新民公司承包了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剧、导演、雇用演员等工作;完成了《[[难夫难妻]]》《[[活无常]]》《[[五福临门]]》《[[一夜不安]]》《[[老少易妻]]》等多部短故事片,还拍了新闻《[[上海战争]]》和《[[茶花女]]》;为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胶片来源断绝而结束摄制工作。 ==公司简介== 亚细亚影戏公司,1909年由美国人宾杰门·布拉斯基(Benjamin Brasky)创办于上海。曾拍摄短片《西太后》和《不幸儿》,时值[[辛亥革命]]的前夜,影片不受群众欢迎。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small>几经改建的香港路1号亚细亚影戏公司旧址 特约记者 高一洋 摄</small> '''<br><img src=" http://image2.sina.com.cn/ent/m/c/2004-04-08/U103P28T3D358525F329DT2004040806452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ent.sina.com.cn/m/c/2004-04-08/0645358525.html 圖片來自新浪 ]</small> |} 1912年,布拉斯基将公司和部分资财转让于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美国人依什尔和萨弗(T.H.Suffert),但此二人不谙中国国情,遂邀请上海洋行广告部买办张石川担任顾问。<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H5UVQCB70537QNFN.html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开辟武侠、功夫两大类型片,拍出中国首部禁片]网易</ref> 1913年,张石川邀请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组织新民公司,专事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导、演业务,资金和技术则由亚细亚影戏公司提供。 当年,由郑正秋编剧并与张石川联合导演的《难夫难妻》,是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 与此同时,还拍摄了一部纪录上海民众声讨[[袁世凯]]、革命军攻打制造局和[[吴淞炮台]]实况的新闻片《上海战争》。 之后,郑正秋离开新民公司,在张石川的主持下,仍继续为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活无常》《五福临门》《二百五白相城隍庙》《脚踏车闯祸》《一夜不安》《老少易妻》《[[死人偷洋钱]]》等近20部短故事片,内容多属[[庸俗]]无聊或[[滑稽]]打闹之类,但对电影表现手段的运用,起到了学步与试探的作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胶片]]来源断绝,亚细亚影戏公司即告歇业,新民公司也随之解体。 ==历史渊源==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国电影先驱人物之一张石川 '''<br><img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2%2F0427%2Ff4833296j00raz6h5000zc000f700g3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H5UVQCB70537QNFN.html 圖片來自网易 ]</small> |} 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如同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影院一样,是由西方人建立的。那时的中国有4亿人口,已经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很多西方的冒险家纷纷来到中国,想靠拍摄电影赢利。经过一段个人的零散拍摄活动,中国第一家正式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于1909年在上海成立,创始人是美籍俄裔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 尽管该公司的事业并不成功,但它提供的资金和设备却方便了张石川和郑正秋这两位早期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走上影坛。<ref>[http://ent.sina.com.cn/m/c/2004-04-08/0645358525.html 亚细亚影戏公司-西资东进壮大民族电影之光(图)]新浪</ref> 如果为中国早期电影划定界限的话,那么1909无疑是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电影界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北京的丰泰照相馆失火,二是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正规性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值得一说的是,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却暗中验证着中国电影在地域上的首次重心转移,由威严排场的帝都北京转向开放且市井化的上海。 也许只有意外才是历史的正牌墨水。关于“丰泰”的大火,曾有很多种说法与解释,现在的眼光看,早期胶片在北京这样干燥的环境下自燃属于比较合乎情理的一个。 无论如何,丰泰照相馆的影片摄制业务自此彻底停止,而原本足以铭刻荣耀的北京早期电影也就这样无可奈何地偃旗息鼓。而在亚细亚起步创建的两年间,电影放映已在上海普遍发展,观影人群日益扩大,甚至引起了当时清政府的注意。1911年夏天,上海的“自治公所”公布了“取缔影戏场条例”,规定了电影放映与观看的相关规则,也就成了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最早雏形。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2%2F0427%2F0e810f13j00raz6h5001ac000hs00cg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H5UVQCB70537QNFN.html 圖片來自网易 ]</small> |} 像很多外来淘金者一样,布拉斯基只是一个希望能利用新鲜事物在中国冒险的西方人,却在不经意间成为改变中国电影进程的某个关键人物。事实上,亚细亚在经营上并算不上特别成功,布拉斯基也没能像那些开办影院的外国老板们一样聚沙成塔,积累下一笔客观的财富。 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布拉斯基与亚细亚的拍摄活动也确实成为中国早期电影的启蒙之师,比如在北京拍摄纪录片《中国》,布拉斯基就成了第一个被允许拍摄[[紫禁城]]的白人;亚细亚在香港投资的短片《偷烧鸭》一直被视为香港电影的[[开山之作]];而布拉斯基后来回国时带走《庄子试妻》等片,更完成了中国电影的首次出口…… 1912年,清王朝覆灭,中国的纪年进入民国元年,各地的形势并不明朗,布拉斯基感受到社会动荡对电影的冲击,便将整个亚细亚公司转让给了另两个洋商人,依什尔和萨弗。 一年之后,中国政局基本趋于稳定,依什尔让歇业一年的亚细亚恢复运转,并将拍摄制作的工作交给两个中国人,张石川与郑正秋组建的新民公司处理,亚细亚自身只负责影片的投资、发行以及提供相关电影设备。 亚细亚的经营方式为中国电影提供一种新的操作模式,由外方出资、国人办事。即便站在今天的角度,也不得不认定这是一种不错的合作思路,即保证了本土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又未使投资者经济受损,同时为国人拍摄电影积累下许多宝贵的经验,也避免了外国人自行拍摄会产生的很多细节问题。这种投资发行与拍摄制作分离的方式,直到今天仍在电影业大面积沿用,就比如前段时间闹得厉害的迪斯尼与[[皮克斯动画公司]]就是有名的例子。 此外,新民公司还创下了同演员签定合约的先例,对演员在具体拍摄期间的要求有非常明晰的规定,这也为日后中国民族电影机制留下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如此的机制下,亚细亚与新民接连拍摄了十余部影片,直到1914年的一战爆发。 ==创立人物== 本杰明·布拉斯基(Benjamin Brodsky),1875年出生于俄国,后入美国籍。他创立“亚细亚影戏公司”后经营一般,遂于1912年将其转手,自己在路经香港归国时,又与黎民伟合作出品了第一部香港故事片《庄子试妻》,催生了香港电影的诞生。 他还带了一批中国电影回美放映,可以说是帮助中国电影进军国际的第一个“[[经纪人]]”。 ==参考文献== [[Category:營利機構]]
返回「
亚细亚影戏公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