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43.2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亦思巴奚兵亂 的原始碼
←
亦思巴奚兵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亦思巴奚兵乱'''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51e44e03a71f3b36f2b138e6895eb9f_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95003612 圖片來自zhihu] </small> |} '''亦思巴奚兵乱''',是發生於[[元朝]]末年1357年至1366年間在[[福建]]发生的一场長達近10年、以[[波斯]][[色目人]]军队[[亦思巴奚军]]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稱為'''波斯戍兵之亂''';由於古泉州人称色目人为番客,因此又称'''番客之乱'''。 兵亂期间,亦思巴奚军割据[[泉州]],并且插手福建政治,一度北上占领了[[福州]],还参与了[[莆田|兴化]]的乡族内战,引发了福建沿海的多個派別參加的大规模混戰,后来又与元朝的福建行省政府直接对抗,最後被元朝將領[[陳友定]]平定。这场兵乱波及泉州、福州及興化等地方,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由于连年战争破坏了[[泉州港]]的安定局面,大批僑居[[穆斯林]]逃离,重创了泉州及兴化一带的社会秩序及经济貿易,更導致了時為世界最大港口的泉州盛極一時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随着[[泉州港衰落]],[[泉州伊斯蘭教]]势力也被驱离。 == 历史背景 == 公元13世纪到14世纪上半叶的元代中前期时福建的海外贸易极端发达,泉州作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港口<ref>{{cite web|title=中国网事:千年古港福建"泉州港"被整合改名引网民争议|ur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4/11/c_111763389.htm|publisher=新华网|accessdate=2014-08-17|archive-date=2013-10-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90747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4/11/c_111763389.htm|dead-url=no}}</ref>,也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城市,其人口规模超过了作为福建行政中心的福州,[[阿拉伯人]]将泉州称为[[刺桐]],此名称被[[欧洲]]等地商人沿用。当时泉州的人口超过20万,城墙长度达30里,[[晋江]]江面和港内停靠的船只超过1万艘,[[商业]]高度发达,泉州港出口的大宗商品是[[丝绸]]、[[陶器|陶]][[瓷器]]、[[铜]][[铁]]器和泉州的泉缎,而输入的商品包括[[珍珠]]、[[象牙]]、[[犀角]]、[[乳香]]、吉贝布、贝纱等,其中最主要的进口商品是[[香料]]和[[药物]]。 这些外国人或相关的事物被泉州人冠名为“蕃”或“[[番]]”,由于大量外籍人口的进入,泉州早期不允许外国人进城居住的惯例被打破,泉州城内不仅有汉人和蕃人大量杂居的情况,还形成了许多大规模的蕃人聚居区,这些聚居区被称为“蕃坊”、“蕃人巷”,这些外国侨民还和泉州本土的[[汉人]]通婚并繁衍后代,番汉混血儿被泉州人叫作“半南蕃”。<ref name="宋元泉州外侨社区的兴衰及其启示">王四达,[http://dnwh.njmuseum.com/pdf/2008/200801/20080115.pdf 宋元泉州外侨社区的兴衰及其启示],《东南文化》2008年第1期</ref>蕃人和泉州当地人在文化上虽有相互影响,但大体上还是维持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诸如[[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印度教]]等各种宗教也都在泉州得到传播,而汉人和番人杂居也给泉州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元代时的泉州外国侨民中以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势力最大,人口最多。番人得到了元朝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势力庞大。这些穆斯林商人中有不少是泉州的巨富,比如[[蒲寿庚]]家族在[[南宋]]末年到元朝初年期间主持[[泉州市舶司]],家产不计其数,其仆人就有数千。到了元朝末年,由于局势动荡,各地民众起兵反元的事件非常频繁,福建同样也是频繁起义。 当时福建各地的豪强家族纷纷成立了乡族武装——“民团”,并逐步控制了许多地方政权,还协助元朝政府镇压反抗的农民起义军。而泉州的[[波斯人|波斯籍]]色目人也组织了亦思巴奚军作为他们的雇佣兵组织,其将领为[[赛甫丁]]和[[阿迷里丁]]。由于波斯人是泉州城内人口较多、势力较强的一个族群,拥有大量的富商,因而亦思巴奚军在其支持下成为泉州最强大的武装,而波斯人借亦思巴奚军的力量逐渐掌控了泉州,使得元朝失去对泉州的实际控制权。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亦思巴奚兵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