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76.2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产业结构 的原始碼
←
产业结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hbIFqyN%2b&id=BB09A4D4D714FE70B9308FE77A4A4B0144954F4E&thid=OIP.hbIFqyN-UNPs83gxLPRxfgHaEo&mediaurl=https%3a%2f%2fts1.cn.mm.bing.net%2fth%2fid%2fR-C.85b205ab237e50d3ecf378312cf4717e%3frik%3dTk%252bVRAFLSnrnjw%26riu%3dhttp%253a%252f%252ffinance.zdcj.net%252fupload%252fimages%252f201909%252f1569655443.jpg%26ehk%3d4BFhNaBxpaoMTohpYtFdPYAZm5%252fGLM9BanNYWS5jwLI%253d%26risl%3d%26pid%3dImgRaw%26r%3d0&exph=350&expw=560&q=%e4%ba%a7%e4%b8%9a%e7%bb%93%e6%9e%84&simid=608045860774556852&FORM=IRPRST&ck=DA670BE5D2DA2722775652090091FE73&selectedIndex=23&itb=0&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产业结构'''<br><img src=" https://ts1.cn.mm.bing.net/th/id/R-C.85b205ab237e50d3ecf378312cf4717e?rik=Tk%2bVRAFLSnrnjw&riu=http%3a%2f%2ffinance.zdcj.net%2fupload%2fimages%2f201909%2f1569655443.jpg&ehk=4BFhNaBxpaoMTohpYtFdPYAZm5%2fGLM9BanNYWS5jwLI%3d&risl=&pid=ImgRaw&r=0"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实现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附加值]]提高的系统工程。[[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最基本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动力。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为某些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生存的威胁。通常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服务业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服务业的比重会日益扩大,服务业从业者有较大的[[市场机会]]。 ==简介==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产业结构]]是发展经济学中提出的概念,产业结构也叫[[产业体系]],是社会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实现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附加值提高的系统工程。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最基本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动力。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为某些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生存的威胁。通常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服务业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服务业的比重会日益扩大,服务业从业者有较大的市场机会。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地影响。知识与技术创新、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禀赋 ==分类==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两大领域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产业革命往往是由于制造业的革命引发的一场导致三大产业全面变革。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Ovn0I11W&id=E7AE41986A86ED3C009E8D8CC4AD4C67DC6D503D&thid=OIP.Ovn0I11WOB3op1EZjZViJQHaEW&mediaurl=https%3a%2f%2fccdn.goodq.top%2fcaches%2fde5d2fe4c60bdee7f17d574bfcca95b6%2faHR0cDovL3d3dy5qdW5zaXNvZnQuY29tLmNuL3FmeS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xOC8xMi9hNDZhNWVjYTI2NGEzMDQ4NmM2NjQ1OWQzOThlODkyNy5qcGc_p_p100_p_2FYXR0YWNobWVudF9pZD00MDAzNA_p_p100_p_3D_p_p100_p_3D.jpg&exph=634&expw=1080&q=%e4%ba%a7%e4%b8%9a%e7%bb%93%e6%9e%84&simid=608030368840635633&FORM=IRPRST&ck=6A86EE622BC91146E93CB314A8AD33C0&selectedIndex=29&itb=0&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产业结构'''<br><img src="https://ccdn.goodq.top/caches/de5d2fe4c60bdee7f17d574bfcca95b6/aHR0cDovL3d3dy5qdW5zaXNvZnQuY29tLmNuL3FmeS1jb250ZW50L3VwbG9hZHMvMjAxOC8xMi9hNDZhNWVjYTI2NGEzMDQ4NmM2NjQ1OWQzOThlODkyNy5qcGc_p_p100_p_2FYXR0YWNobWVudF9pZD00MDAzNA_p_p100_p_3D_p_p100_p_3D.jpg "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资源密集程度 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国际标准产业''' 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联合国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通行的是1988年第三次修订本。这套〈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分为A-Q共17个部门,其中包括99个行业类别。这17个部门为:A、农业、狩猎业和林业;B、渔业;C、采矿及采石;D、制造业;E、电、煤气和水的供应;F、建筑业;G、批发和零售、修理业;H、旅馆和餐馆;I、运输、仓储和通信;J、金融中介;K、房地产、租赁业;L、公共管理和国防;M、教育;N、保健和社会工作;O、社会和个人的服务;P、家庭雇工;Q、境外组织和机构。 中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就是参照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而制定的,因此产业划分与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 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地影响。知识与技术创新、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等是一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制约因素,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因素。 '''知识与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 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都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影响,特别是技术革命,往往导致一些新的产业部门的诞生。按照一般的划分,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机器工业]]代替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促进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生产力发生了质的突破。纺织工业的兴起、运输业的跃进(轮船和火车)、钢铁和机械工业的崛起都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在农业方面,人们开始用蒸汽泵大量地[[灌溉农田]],并用它来推动石磨加[[工农产品]],农业生产机械化开始起步。人类的能源结构从以木材为主的转向以煤炭为主,[[工业动力]]由以人力、水力、风力为主演进到以蒸汽动力为主。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生产力再次跃升。在内燃机技术基础上建立了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电力工业崛起(发电、输电、配电系统),“弱电”工业产生(“弱电”技术出现,相应产生了电信业、广播业等)。在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工业生产进一步集中化,垄断企业不断涌现,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泰勒制]]”,形成了[[生产流水线]]等。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高分子合成技术及空间技术等为标志。原子能技术出现,带动一大批生产和应用[[原子能工业]]的崛起,其中有与原子能相关的机械设备、材料、燃料等工业。高分子合成技术引致塑料、[[橡胶]]、纤维、[[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众所周知。人类拥有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崭新的生产手段,大大节省了人的体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的脑力,使人们能用“电脑”代替各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这是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计算机广泛使用,使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得以普遍建立,信息产业逐渐成为了主导产业。显而易见,这次技术革命带来了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第四次技术革命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通常也称为新技术革命,以生物工程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新材料技术(如[[纳米技术]])等为主要标志,这次新技术革命仍在开展之中,对其具体内容仍然说法不一。近20年来,新技术的涌现和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网络技术]]和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基因技术将对各次产业的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技术革命促成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第一次技术革命中的纺织工业基本上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汽车、化工、钢铁等产业群则具有资本密集的特征,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第四次技术革命中诞生的新产业,如计算机工业、宇航工业等属于知识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业。新技术革命不仅促成了各个时期主导产业的变化,使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发生变动,而且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G6c4eqtL&id=AD9A9C1DC558A139F6B9096A858B850A741ACD18&thid=OIP.G6c4eqtL_-6g0SplJVDGzwHaBi&mediaurl=https%3a%2f%2fts1.cn.mm.bing.net%2fth%2fid%2fR-C.1ba7387aab4bffeea0d12a652550c6cf%3frik%3dGM0adAqFi4VqCQ%26riu%3dhttp%253a%252f%252fwww.jiuzhou.com.cn%252fu%252fcms%252fwww%252f202010%252f10165844r03g.jpg%26ehk%3d9BI9AbM1VpOZZjExPs2yhOw7nC39YOSXtlna6a%252bs%252fWc%253d%26risl%3d%26pid%3dImgRaw%26r%3d0&exph=400&expw=1920&q=%e4%ba%a7%e4%b8%9a%e7%bb%93%e6%9e%84&simid=608004891041868156&FORM=IRPRST&ck=A113D10CD22FEB8962C59FDED4FF8834&selectedIndex=64&itb=0&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产业结构'''<br><img src="https://ts1.cn.mm.bing.net/th/id/R-C.1ba7387aab4bffeea0d12a652550c6cf?rik=GM0adAqFi4VqCQ&riu=http%3a%2f%2fwww.jiuzhou.com.cn%2fu%2fcms%2fwww%2f202010%2f10165844r03g.jpg&ehk=9BI9AbM1VpOZZjExPs2yhOw7nC39YOSXtlna6a%2bs%2fWc%3d&risl=&pid=ImgRaw&r=0"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必须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这一转化正是在技术创新这一环节实现的。技术创新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从动态角度看,技术创新过程是由科学研究形成新的发明,新产品开发、试制和生产,试产营销等环节构成的。技术创新是产业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就农业而言,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其科技含量不可同日而语。现代农业科技在形成自己完整体系的同时,其他众多门类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不断向农业科学渗透、交融,从而形成许多新的交叉点,拓宽了[[农业生产领域]],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件。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土地状况、矿藏总量及分布、[[水资源]]、气候等)对一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经济最早在寒带地区和沿海地区得到发展,当今许多发达国家的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印证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农业的发展。而地下资源状况,直接影响采掘工业、燃料动力工业的结构。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的产业结构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在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中,确实受惠于其国内的自然资源禀赋。但自然资源禀赋绝不是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条件好的国家可能经济发展差别很大。因而,自然资源的拥有状况往往并不被一些[[经济学家]]视作为一国工业化发展与结构转换的道路,如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特别是日本这样自然资源奇缺的国家却在30年时间里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前列。 20世纪初开始,阿根廷跻身于高收入国家,其生活水平当时远远高于意大利,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是如此。尽管阿根廷拥有世界上最高产的土地和大量矿产,但近年来阿根廷的危机导致[[经济衰退]],从一个侧面说明拥有大量自然资源并不能保证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状况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相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使许多原来难以采掘的资源得到开发,并能开展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天然原料;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缓解自然资源对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结构的制约。从纵向发展过程看,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作为工业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或先决条件,自然资源禀赋在一国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作用与影响是不同的。越是在初、中期阶段,其影响与作用可能越大。当初级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被制造业所取代,从而完成了起飞与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时,它的作用与影响会趋于减小。 '''需求结构''' 需求是在某一时期内每一种价格时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或劳动量或劳务,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哪一个都不能成为需求。而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包括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也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在凯尔斯(John Maynard Keynes)之前,经济学家所信奉的是“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理]],但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的现实彻底否定了萨伊定理,经济学中发生了以需求为分析中心的凯恩斯革命。人们对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对一国经济增长、供给结构、产业结构影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从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看,个人消费结构、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结构、[[净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均对产业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与过剩经济条件下,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居民收入水平与收入分配决定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层次,决定是否会产生排浪式消费,进而影响产业结构。 人口规模与结构 人口规模具有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的规定。人口数量是指一国某一时点上人口总量,质量指的是在既定的人口总量中不同的构成。在[[自然资源]]、资本数量与可利用技术既定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的速度或一定时期国民产出的增加取决于可资利用的劳动数量。劳动力数量增加来源于人口自然增长、劳动参工率提高(尤其是妇女劳动参工率提高)、[[移民]]和劳动时间延长。 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口增长迅速,经济中劳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推动其产业结构转换的起始阶段,曾经受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制约。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劳动力质量(劳动者身体与[[文化素质]])起主要作用,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主要源于人力[[资本投资]]。 现实经济生活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或某个地区的兴衰都会迫使劳动力流动,引起摩擦性失业,一方面衰退行业劳动力需求减少引起大量失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工作年龄人口中人人都有工作,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另一方面,一些新兴行业由于缺乏合格的劳动力而存在岗位空缺。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在开放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的。一般来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动。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促进了产业的国际转移。在封闭经济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并不伴随着对外产业转移,而是在一国范围内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的产物,也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结果。 '''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一国资本的积累程度、国际投资规模(包括本国资金的流出和国外资金的流入)、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计划命令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市场竞争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产业政策]]、历史条件、战争与[[和平环境]]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 总之,上述种种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因素可能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以致互相抵触,综合地影响和决定着现有产业结构及它的变化规律。 ==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促进一、二、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原则 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118332/533aYdO6cr3_z3kATPSLxfSkM3zAN9mr7-faVuRzzqIP0XOpX5nyFI899pk88Lg1RFuTt4JgZ5kWmea-XxUBgf4Sde03S6t62Ss中国政府网.2008-03-19 ,引用日期2022-09-19]</ref>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118332/533aYdO6cr3_z3kATPONn_6mMC3FYouru-bWVbNzzqIP0XOpS57mFJg378cz-7lkGwaFs5YtR_Rax7v-A0JM8fYTdO01QqoqnHb7VTTF1-aiooU]</ref> '''主要任务''' 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一要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一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要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加强能源、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比重。引导和推动钢铁、水泥、造纸、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企业的兼并重组。 '''视频''' '''银行从业考点:产业结构'''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1171974614744241507好看视频]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550 經濟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产业结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