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46.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今川了俊 的原始碼
←
今川了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今川貞世''' </p> |- |<center><img src="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61EqfvSLTDL.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amazon.com/%E4%BB%8A%E5%B7%9D%E4%BA%86%E4%BF%8A-%E4%BA%BA%E7%89%A9%E5%8F%A2%E6%9B%B8/dp/4642051244 圖片來自amazon] </small> |} '''今川貞世'''({{bd|1326年||1420年}}),[[南北朝]][[室町幕府]]前期武將。父親為今川家第3代家督[[今川範國]],今川家第4代家督、[[駿河]]今川氏第2代家督[[今川範氏]]之次弟。今川貞世官至敘正四位下左京亮、伊予守。被室町幕府相繼任命為[[遠江]]、駿河守護,[[九州探題]]等職。赴任九州探題時又身兼[[備後]]、[[安藝]]、[[筑前]]、[[筑後]]、[[豐前]]、[[肥前]]、[[肥後]]、[[日向]]、[[大隅]]、[[薩摩]]等地守護,權傾朝野。平定九州叛亂,並穩固治安,內外交好。後在政治鬥爭中下台,其後潛心文學,愛好和歌。著作《[[難太平記]]》等,法名了俊。後人多稱他為其'''今川了俊'''。<ref>[https://www.amazon.com/%E4%BB%8A%E5%B7%9D%E4%BA%86%E4%BF%8A-%E4%BA%BA%E7%89%A9%E5%8F%A2%E6%9B%B8/dp/4642051244 今川貞世],amazon</ref> ==畿內活動== 早年活動不詳,從目前跟隨父親的已知殘餘記錄來看,他十二歲左右學習和歌,在因足利將軍家內部對立而導致[[足利尊氏]]同弟弟[[足利直義]]兩派對抗的[[觀應之亂]]發生時,與父親一起站到了足利尊氏一邊。[[正平 (日本)|正平]]10年/[[文和]]4年(1355年)同[[細川清氏]]一起與足利直義和南朝軍隊在東寺作戰。正平16年/[[延文]]6年(1361年),幕府執事[[細川清氏]]倒台,隨後叛變至南朝。由於父親命令和四處活動,從遠江被調回。除繼續開展軍事行動外,還同時擔任遠江、山城守護,幕府侍所頭人、引付頭人等職,正平22年/[[貞治]]6年(1367年)幕府第二代將軍[[足利義詮]]病逝,今川貞世出家,改稱了俊。 ==平定九州== 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期,[[建德]]元年/[[應安]]3年(1370年),被管領[[細川賴之]]推薦為九州探題[[澀川義行]]的繼任者,而其後義滿正式任命今川了俊為九州探題。在觀應之亂後,南朝由[[菊池武光]]所擁立的征西大將軍[[懷良親王]]成立的征西府,與足利尊氏的庶子[[足利直冬]]及室町幕府的九州探題在九州三家分立,而且武光已將筑前的[[少貳賴尚]]擊敗,佔領了太宰府,南朝在九州地區的勢力已變得十分強大,派遣軍隊鎮壓南朝勢力已成為幕府迫在眉睫的問題。 今川了俊在本國遠江籌備後,10月從京都出發。[[建德 (長慶天皇)|建德]]2年/應安4年(1371年)5月停留於安藝地區,相繼召集了[[毛利元春]]、[[吉川經見]]、[[熊谷直明]]、[[山內通忠]]等國人眾。於12月渡海至九州,到達豐前。了俊在[[防長]]的[[大內弘世]]、[[大內義弘]]父子等的協助下與當地新興國人取得了聯絡。又在[[阿蘇惟村]]的幫助下,嫡子[[今川貞臣]]和[[田原氏能]]突入豐後[[高崎山城]]。然後了俊的弟弟[[今川仲秋]]依靠松浦黨從肥前進攻大宰府;了俊則親率大軍從豐前向太宰府發動攻擊。[[文中]]元年/[[應安]]5年(1372年)6月,打敗南朝軍隊,南朝懷良親王和菊池武光從筑後高良山敗退至菊池氏大本營肥後[[隈部城]]。北朝重新奪回太宰府。 [[文中]]3年/應安7年(1374年)7月,戰場轉至肥後,今川了俊從水島出兵。[[天授 (長慶天皇)|天授]]元年/[[永和 (後圓融天皇)|永和]]元年(1375年),了俊準備在水島進行合戰,計劃在此處集結勢力,於是召集有「九州三人眾」之稱的豐後的[[大友親世]]、筑前的[[少貳冬資]]、大隅的[[島津氏久]]來援。 「三人眾」中唯一與九州探題對立的少貳冬資原本拒絕參戰,後來在島津氏久的居中調和下,才前來馳援。但是,了俊在水島之陣的宴會上將少貳冬資暗殺([[水島之變]])。水島之變後,島津氏久叛離北朝,抵抗今川了俊的九州經略。而且,大友親世也因對了俊抱持懷疑態度,而停止了對了俊的支援。 因九州有力大名的離反而陷入絕境的了俊向有同盟關係的大內氏請求協助。雖然相對的,大內弘世面有難色,但他的兒子大內義弘卻支持了俊,向九州派遣援軍。之後,與大內氏有婚姻關係的大友親世以消極的態度向北朝歸順。水島之變的兩年後,天授3年/永和3年(1377年)與以[[菊池武朝]]、[[阿蘇惟武]]為首的南朝勢力在蜷打發生激戰。此戰北朝勢力大勝,戰敗了南朝很多有力武將,是為[[蜷打之戰|肥前蜷打之戰]]。 蜷打之戰以後,了俊再次加強了對南朝方的攻勢,[[弘和]]元年/[[永德 (後圓融天皇)|永德]]元年(1381年),了俊把菊池武朝驅逐出本據地隈部城。 在此之前,為了對抗南九州反叛的島津氏久和其外甥[[島津伊久]],今川了俊於天授2年/[[永和 (後圓融天皇)|永和]]2年(1376年)派遣其第五子[[今川滿範]]前往南九州,結成南九州國人一揆,迫使島津氏在次年九月歸順。[[元中]]8年/[[明德 (日本)|明德]]2年(1391年),[[八代城]]的征西大將軍[[良成親王]]和[[名和顯興]]降服。元中9年/明德3年(1392年),藉著南北朝一統的時機,了俊與菊池武朝和睦,菊池家歸順幕府,九州南朝勢力被徹底平定。 從1371年到1392年,今川了俊用二十一年的時間終於統一了九州,為幕府和日本的統一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九州經略期間,今川了俊在任期間,積極推進各項睦鄰政策。明朝冊封南朝懷良親王為「日本國王良懷」的派遣使被今川貞世扣留,從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手裡取得了與明朝交涉的權利。與高麗使者[[鄭夢周]]獨自秘密交涉,1392年[[李氏朝鮮]]建立後,繼續與朝鮮交涉。還推行了要求[[大內氏]]鎮壓前期[[倭寇]],送還被綁架的朝鮮人,尋求大藏經等睦鄰政策。 ==九州探題的解任及晩年== [[應永]]2年(1395年)7月,幕府要求今川了俊上京述職,8月了俊上京。上京後,幕府罷免了今川了俊的九州探題職務,由澀川滿賴繼任。了俊被罷免後,幕府重新任命今川了俊為遠江守護和駿河國半國守護。與弟弟今川仲秋,外甥[[今川泰範]]分割統治 覬覦九州探題職務的大內義弘希望與今川了俊合作,卻被今川了俊拒絕,了俊一心專注於統治駿河。應永6年(1399年)大內義弘在[[堺]]舉兵,應永之亂爆發。了俊因為鎌倉公方[[足利滿兼]]曾要求其呼應叛亂,而被足利義滿懷疑參與叛亂。應永之亂平定後的第二年(即應永七年(1400年)),義滿向關東管領[[上杉憲定]]下達了對今川了俊的追討令。但是,今川了俊憑藉上杉憲定和外甥今川泰範向幕府表達了自己的解釋和乞求,並懇請幕府饒恕今川一族的性命。應永9年(1402年)今川了俊上洛,以不參與一切政事的條件赦免了罪過。 今川了俊晚年,主要進行如寫作《難太平記》等著作活動,96歲前後去世,戒名當山開基今川了俊大居士,墓地在[[靜岡縣]][[袋井市]]的[[海藏寺]]。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今川了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