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98.18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伪蝎 的原始碼
←
伪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伪蝎.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伪蝎&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75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26526751139621644 来自百度知道]]] '''伪蝎''':Pseudoscorpionida本目动物因触肢非常发达、末端钳状、体型似蝎而得名。又名拟蝎。但无尾状的后腹部和带毒针的尾节,与蝎显然不同。体小型,一般体长不超过8毫米,多在3~4毫米之间。生活在落叶层、土壤中、树皮和石块下以及某些哺乳动物巢内。少数生活在洞穴中,某几属的某些种常在潮间带的水草和漂流物上。有的生活在建筑物的木板间和书页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记述的约3500种。中国记载100余种。 == 物种分类 == 之前的分类系统将本目分三亚目:[[异跗亚目]](Chthoniidea)、[[双跗亚目]](Neobisiinea)和[[单跗亚目]](Cheliferinea)。 最新的分类系统根据毒液器官的有无将本目分为[[有毒亚目]]和[[无毒亚目]] == 外形特征 == 头胸部有方形或三角形的背甲,每个前侧角各有1或2个眼(第1个眼向前,第2个眼向后或向上,或消失)或无眼。没有像蝎那样的中眼。腹面无大的胸板,有时留一痕迹,这一区域主要由触肢和步足的基节组成。腹部卵圆形,由12节组成。每节有背板和腹板。第1节可能与第2节愈合,第12节退化为1小节。生殖孔开口于第2腹板上。螯肢分2节:第1节为掌节,第2节为可动指,与掌节延长的不动指相对而组成钳。可动指内有从头胸部的1对丝腺通来的管,开口于指的上边。通常不开口于指的表面,而在角状突起的末端,这些突起总称为兜状体。可动指和不动指的内缘有梳状齿,分别称之为外锯齿和内锯齿。每个螯肢基部的内缘有一簇短粗的毛,称鞭状毛。<ref>[https://www.tanmizhi.com/html/19475.html 伪蝎:触肢非常发达的一种生物(长相酷似蝎子)]探秘志</ref> 触肢与蝎相似,但在掌或指(1或2指)内有毒腺,开口于指尖的1个齿端。触肢上还有听毛。缓慢行进时将触肢举起,如受惊吓,则收回到背甲上,身体也静止不动。 步足前2对向前方,后2对向后方。一般7节:基节、转节、[[前腿节]]、腿节、基跗节、跗节和后跗节,后跗节上有爪和爪垫。与其他蛛形类最大不同的是腿节有的分成2节,跗节有的也分成2节,但无膝节。但有的无前腿节和基跗节,一共只有6节。爪垫能使伪蝎在垂直面上攀登,也能在光滑的平面上爬动。 == 生活习性 == 捕食 伪蝎捕食弹尾类和螨类等小型节肢动物,以触肢中的毒液杀死或麻痹猎物后,用螯肢撕开猎物的外皮,使头前端的上唇能伸入猎物体内。它分泌消化液到体外,对猎物的组织进行消化后再吸入。口前腔前方的毛挡住固体颗粒进入腔内。螯肢的鞭状毛也能把食物残屑溶解并摄入伪蝎体内。摄食后,用螯肢指上的内、外锯齿清理口前腔的周围。 ;以气管进行呼吸,气孔2对,位于第3、4腹节的腹面。排泄通过基节腺,开口于第3对步足的基节。感觉器有间接眼、触觉毛、听毛和琴形器。 习性 部分伪蝎有携播的习性,能附着在[[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盲蛛、鸟类的身上,随之迁到别处。 == 繁养方式 == 伪蝎传送精子的情况因种类而异:①最原始的方式是以雄伪蝎在地上产1个带柄的精荚,雌伪蝎因受化学物质的刺激而被吸引到精荚处,以雌孔与精荚的精块接触,精子遂进入雌孔。②一些种类的雄体在碰到雌体后产出精荚,并拉1根信号丝,雌体碰到丝后,顺丝找到精荚。③开始有配对行为。雄体以螯肢夹住雌体,通过像跳舞似的求偶行为,使雌体到精荚上。④最特殊的一种形式是雄体不碰到雌体,但从腹部的生殖区伸出两根管状器官,引诱雌体跳舞,然后雄体在地上产1个精荚,本身后退。雌体跟来,雄体夹住雌体触肢的腿节。当雌体在精荚上适当的位置时,雄体用前足以及用推进的动作帮助雌体接受精荚。雌体产卵前用枯叶和残屑筑巢,巢内衬以螯肢兜状突分泌出来的丝。卵产出后,在附在体腹面生殖孔的一个囊内发育。胚胎在发育后期得到母体卵巢分泌的营养物。幼伪蝎在孵出前蜕1次皮,孵出时蜕1次皮。1次孵出的幼伪蝎数目因种类而异,从2个到50多个不等。再蜕皮两次达性成熟。每次蜕皮前都要像雌体产卵时那样筑一丝巢,越冬也在丝巢内。约1年或不到1年成熟,寿命2~5年。温带种1年可产数代 == 动物研究 == 伪蝎有4对步足,有一对大的触肢。伪蝎体型小,体长不超过8毫米。除了体型小以外,它与真蝎子的明显区别是它没有刺人的尾。伪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鉴定的有3300余种。 伪蝎生活在落叶层、土壤中、树皮和石块下以及某些哺乳动物巢内,少数生活在洞穴中,也有的生活在建筑物的木板间和书页间。伪蝎捕食弹尾类和蜗类等小型节肢动物,以触肢中的毒液杀死或麻痹猎物后,用螯肢撕开猎物的外皮,使头前端的上唇能伸入猎物体内。它分泌消化液到体外,对猎物的组织进行消化后再吸入。口前腔的毛挡住固体颗粒进入腔内,螯肢的鞭状毛也能把食物残屑溶解并摄人伪蝎体内。摄食后,用螯肢指上的内、外锯齿清理口前腔的周围。 伪蝎以气管进行呼吸,卵胎生。它有携播的习性,能附着在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盲蛛、鸟类的身上,随之迁徙到别处。 国内研究单位 国内仅有河北大学蛛形学研究室对其进行研究。 蜂箱内的伪蝎 伪蝎捕食的小型节肢动物,例如毛虫和昆虫小幼虫、昆虫卵、跳虫和螨类。据报道,大约有12种伪蝎生活在蜂巢内,与蜜蜂混居,有的附着在蜂体上随分蜂迁往新巢。最新发现,欧洲只有1种伪蝎,非洲有6种,印度有5种。有报道称,半个世纪以前,在欧洲发现伪蝎生活在蜂群中。多诺万和保罗(2005年)分析伪蝎不能在欧洲蜂群生存原因是欧洲蜂箱无缝隙或裂缝。仍然没有相关资料显示,西方蜜蜂的蜂群有伪蝎存在。 新西兰蜂群发现伪蝎 在新西兰,多诺万(2000年)试图用伪蝎控制蜂群内的蜂螨;一年之后(2001年),在蜂群底部的粘胶板上发现伪蝎;2006年初,在松树下摆放的几个聚苯乙烯交尾箱内发现少量伪蝎,伪蝎在交尾箱体的上方,塑料箱盖的下方。在例行检查交尾群时,通常能看到十几只伪蝎,夏末开始增多直到4月止,百来只伪蝎清晰可见,多数很小,是幼蝎。在其它蜂场也偶尔可见伪蝎在巢脾或蜂箱的上方,在蜂体上没有发现伪蝎。 已经鉴定的伪蝎有数种,两种是新西兰本地品种,M. vigil 和N. gracilis。新西兰报道的有关伪蝎的信息有些适用于所有伪蝎,M. vigil在很多国家存在,N. gracilis只在诺福克岛、新西兰北岛和莫尔伯勒区与西部区发现。伪蝎的生活史还未弄清楚,其捕食习性也末搞清楚。<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10676168&ver=2829&signature=aEd0lQK2w6K7fhkJDnwCJa7Y7C-fbtJCDWSjfcKjiOFYQuWfwS6Ou1LUhObBJ8fuoo5XtjkYaYq7FtBQdTVNApKHMfAkys6I*uauOvXnan22NzFUD5S1V-*h8ghVIu2g&new=1 【虫来如此】琥珀中的伪蝎]微信</ref> 伪蝎捕食[[瓦螨]] 瓦螨(Varroa destructor),俗称大蜂螨,成为危害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首要敌害,是因其在蜂群内没有天敌,它的虫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抑制。然而,最新发现,隐藏在箱缝内的伪蝎可捕食瓦蜗。这样无需使用化学药剂,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蜂群存在的敌害。为了测试伪蝎的食欲,将数只新西兰伪蝎放在有机玻璃板下的一块木质箱内,内放12只蜂螨。白天伪蝎较“懒惰”,而在傍晚开始频繁活动,当与蜂螨相遇时,伪蝎用整肢的钳抓住蜗,放到口器中,10~15分钟后吐出,蜂螨死亡。在两小时内伪蝎吃掉3只瓦螨。其它国家的研究表明,伪蝎的螯肢有毒腺,捕食到的蜂蜡放入伪蝎口中,其消化液溶解了瓦螨,与液体一起吸入体内,这就是新西兰伪蝎捕食瓦螨的方式。 蜜蜂不理睬伪蝎 在蜂群中是否有蜜蜂攻击伪蝎?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尽管伪蝎就在蜜蜂周围,蜜蜂并不予理睬它们。伪蝎在蜂群中很快就消失,没有受到伤害。 伪蝎能否人工繁育 初冬时节伪蝎在蜂群中明显减少,而6月初却在松软木头的裂缝和空穴中发现几只成年伪蝎,看来伪蝎在冬季或长或短要冬眠。在英国伦敦某研究中心在12℃~16℃Y温度下,用印度大斑粉螟的幼虫人工培养伪蝎。 东方蜜蜂蜂群的印度伪蝎 生活在蜂群中的伪蝎来自印度,大约在60年前,几位印度研究人员报道过伪蝎在东方蜜蜂(Apis cerana)蜂群,与饲养的西方蜜蜂所用的蜂箱十分相似,只是群势略小。Ellingsenius indicus捕食范围有蜜蜂的敌害——瓦螨和巢虫,伪蝎的取食习性决定了其生物防治潜力。在研究伪蝎取食习性时发现,伪蝎对蜜蜂的成蜂和幼虫没有伤害。 西方蜜蜂群中的印度伪蝎 在 40多年以前,印度引入西方蜜蜂,很多蜂群感染了瓦螨,这些瓦螨寄生于东方蜜蜂。2005年,在印度南部,研究人员发现伪蝎生活在蜜蜂群中,从当地养蜂人那里得知,很多西方蜜蜂蜂群里有伪蝎存在,但伪蝎在蜂群中是怎样繁育的还不清楚。无独有偶,伪蝎如同瓦螨一样也是在东方蜜蜂群中发现。研究人员将从东方蜜蜂群内采集到的伪蝎放入西方蜜蜂的核群中,结果有的蜂群出现丝状隧道,这有可能是伪蝎在蜂群中繁殖。如果伪蝎能够在蜂群中繁殖,在印度的西方蜜蜂可能会有伪蝎永久“居住”,就像瓦螨一样在蜂群中寄生。 伪蝎是否危害蜂群 据报道,在印度南部,附着在采集蜂体上的伪蝎,可能会因其重量问题,使采集蜂的活动不灵活,影响到蜂群正常生存,造成蜂群死亡。一般只有伪蝎的虫口达到很高数量时才会影响蜜蜂的生活。如果伪蝎能有效抑制西方蜜蜂群的瓦螨,养蜂人就无需化学药剂,这样既省钱,又没有污染,具体防治方法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伪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