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52.5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何等恩友 的原始碼
←
何等恩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何等恩友.jpeg|有框|右|<big></big>[https://preview.qiantucdn.com/paixin/34/25/87/06b58PIC5TVyqSAn2itCd_PIC2018.jpg!qt324_nowater_jpg 原图链接][https://www.58pic.com/tupian/tianzhujiao-0-0-6.html 来自 58pic 的图片]]] 《'''何等恩友'''》外文名: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音乐类型:圣诗传统诗歌。 在最一般的形式<ref>[https://www.doc88.com/p-9721856634606.html 试论音乐的形式要素],道客巴巴,2015-02-07</ref>中,将[[音乐]]描述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活动,包括音乐作品的创作(歌曲、曲调、交响曲等),表演,对音乐的评价,对音乐历史的研究以及音乐教学<ref>[https://www.docin.com/p-1505295240.html 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豆丁网,2016-03-26</ref>。古希腊和[[印度]][[哲学家]]将音乐定义为水平排列为旋律而垂直排列为和声的音调。诸如“各个领域的和谐 ”和“这就是音乐在我耳边”之类的俗语指出了这样一种观念,即音乐通常是有序且听起来很愉快的。但是20世纪的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以为任何声音都可以是音乐,例如说:“没有噪音,只有声音。” ==简介== (来源:《古今圣诗漫谈》) [[耶稣]]恩友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 这首家喻户晓的圣诗,不知安慰了多少人! 你可知道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 作者史克文(Joseph Scriven 1819-1886),生于爱尔兰,父亲是皇家海军上校。早年他一心想当军人,曾进军官学校,但因健康欠佳而辍。1842年,他毕业于[[都柏林大学]]。 在他结婚前夕,他的未婚妻意外堕水溺毙,当时他痛不欲生,但恩友耶稣安慰了他。 他在廿五岁时,伤心地离开了这翠绿的故乡,前往加拿大执教。 数年后,他再次恋爱,可是就在筹备婚礼时,未婚妻突然病故。 自此他孤独一生,将自己的生命、财产,光阴完全奉献给主,让主引导前程,惟有主才是他最亲密的良友。 他生性豪爽,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贫病和孤寡,时常带了一把锯子,在街头为贫民,残障者或寡妇义务作工。在严冬时,他将衣服和食物与穷苦的人分享,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 1855年,他从最痛苦忧伤的经验中,写下了这首[[诗]]。 1857年他母亲在英国病重,他不克前往探望,就把这首诗寄去安慰她。 后来有一次他自己病了,友人来探望他,从他床旁看到这首诗的草稿,阅后好奇地问他可是作者? 他说:「这首诗是主与我共同写的」。 1886年,他不慎灭顶于安大略湖,真是不幸的巧合。这首诗在1865年被编入英国的圣诗集中。 1875年,孙基(Ira D. Sankey,见p.13)将它编入美国的「福音圣诗集」中。虽然史克文祇写了一首圣诗,但百余年来一直是基督徒的至爱。 这首诗的作曲者是孔文士(Charles C. Converse 1832~1918)。他是美国人,早年赴欧就读,回美后专攻法律,但对音乐与哲学有更广泛的兴趣。他作有许多[[乐曲]],但最脍炙人口的,却是1870年作的这首简单的圣曲。 世间友情虽可贵,但经不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人的志趣与观念时常随境遇而变迁,惟独主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良友,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向祂倾吐心声而蒙垂听。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返回「
何等恩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