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6.1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俄利根 的原始碼
←
俄利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俄利根'''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2/fe9/nBnauM3XzQTM4UjM4ITO2QzNxUTMyUTMxMTN0QTNwAzMwIzLyk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4%BF%84%E5%88%A9%E6%A0%B9 圖片來自easyatm] </small> |} '''俄利根'''(Ὠριγένης Ōrigénēs,Origenes Adamantius,{{bd|185年||254年||catIdx=D}}),或譯'''奧利金'''、'''奧利振''',生於[[亞歷山大港]],卒於[[該撒利亞]],是[[基督教]]中[[希臘教父]]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亞歷山太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為[[神学家]]和[[哲学家]]。<ref>[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4%BF%84%E5%88%A9%E6%A0%B9 俄利根],easyatm</ref> 在[[神學]]上,他採用[[希臘哲學]]的概念,提出「永恆受生」的概念來解說[[聖父]]與[[聖子]]關係,對基督教影響至今。他的著作對基督教神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他的數項神學主張被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中被定為[[異端]],因此包括天主教會與東方正教會皆未將他列為聖人。 == 生平 == 公元185年前後,俄利根在[[埃及]][[亞歷山大港]]出生。他受過良好教育,通曉希臘文學。可是,他的父親萊昂尼德斯還嫌不够,要他用功學習[[聖經]]。俄利根17歲的時候,羅馬皇帝頒布法令,禁止人改變宗教信仰,違者依法懲處。俄利根的父親因改信[[基督教]]而鋃鐺入獄。年輕的俄利根有一股鋭氣,誓要跟父親共患難,寧可把生命豁出去,也不低頭。他的母親為免兒子離家出事,把他的衣服藏起來。俄利根寫信懇求父親説:“千萬不要為我們放棄信仰。”萊昂尼德斯站穩立場,英勇就義。幸好俄利根學識豐富,他教授希臘文學,掙錢養活母親和六個弟弟。 据早期教会历史学家[[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优西比乌]](Eusebius)记载, 俄利根依据马太福音19章12节而阉割了自己. 许多著名历史学家,比如Peter Brown和William Placher也认为Eusebius的记载难以驳倒. 羅馬皇帝一心要制止基督教傳播開去。法令的矛頭不僅指向學生,也對準導師。基督教導師為了保全性命,無不逃離亞歷山大。非基督徒只好向年輕的俄利根尋求聖經指引。俄利根相信天主的旨意是要他講授教理,他欣然接受這個任務。俄利根有不少門生都以死[[殉教]],有些還沒完成神學教育就捐棄生命了。門生出庭受審也好,身陷囹圄也好,行將處決也好,俄利根總是冒着生命危險,公開給他們打氣。公元4世紀的歷史家[[優西比烏]]報導,門生被押往刑場的時候,俄利根“勇敢無畏地向他們送飛吻致意”。 俄利根觸犯衆怒。不信基督的人,許多都責怪俄利根唆使他們的朋友改變信仰,要俄利根對朋友之死承擔罪責。他多次遭到暴徒襲擊,險些在虎口喪命。為了逃避追捕,他到處漂泊,可從沒有停止過講授教理。他無私無畏,全心全意教人,使亞歷山大主教[[德米特里]]對他另眼相看。約于公元202年歸信基督教。他開始研究[[哲學]]。為[[亞歷山大的革利免]]的學生,十八歲時已奉[[主教]][[底米丟]]之命接續[[革利免]]任職-{zh-cn:亚历山大港;zh-hk:亞歷山大港;zh-tw:亞歷山卓}-教理學院院長,之後曾遷往巴勒斯坦的該撒利亞居住過一段時間。 俄利根在亞歷山大任職期間亦曾出外四處旅行,大約在230年—231年到[[希臘]]及巴勒斯坦,當時他還不是聖職人員,但他個性開朗並交遊廣闊,開始與巴勒斯坦的主教們彼此熟識起來,主教們為便於俄利根四處講道方便起見,於是在[[該撒利亞]]將他按立為[[長老]]。但此舉卻引來亞歷山卓的主教底米丟的嫉妒,而將俄利根驅逐出境,且革除了他的聖職。。 這一次的革職,對他來說他所在意的不是失去職務,而是自己會因此靈性沈淪。他努力與惡念抗爭,在這段時間他繼續他的文字工作,完成了一本靈修小冊《論祈禱》(233/234年)。在公元230年因此被迫移居[[巴勒斯坦]]的該撒利亞。他遊歷各處,到處反駁異端邪說和[[猶太教]]。在[[羅馬皇帝]][[德修]]進行大迫害期間,傳說在其受監禁期間,因手腳被綁在木械上幾天不能伸縮,終受傷過重,於254年死於推羅。 == 对圣经的贡献 == === 重要著作 === 俄氏以字面解釋[[馬太福音]]19章12節「因為有人生來是[[閹人]],也有被人閹的,並有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這話誰能領受,就可領受。」而自閹,主張過極端[[禁欲]]生活。雖然是[[亞歷山太]]人,但他卻熟知希伯來文。俄利根嶄露頭角,成了著名的學者和作家,著作等身。 根據[[優西比烏]](Eusebius)的統計後發現俄氏的著作竟高達2000部,可看出俄氏神學的素養甚高。其中包括了:《[[詩篇選釋]]》(''Selecta in Psalmi'')、一部護教大典《[[反駁克理索]]》(''Against Celsus'',拉丁文為''Contra Celsum''),而[[克理索]]為西元第二世紀後期的希臘[[柏拉圖主義]]哲學家,曾寫過一些反對基督教的文章;另外其神學論著作中亦提出《[[論基要教理]]》(''de Principiis''),此著作中對於基督教信仰中的基要真理有進一步的闡釋及說明;此外並編定了《[[六文本合參]]》(''Hexapla''),俄氏把六種不同的舊約版本並列比較其異同。 其中,他編纂的《六文本合參》,由50册构成的巨製,是《希伯來語經卷》各種文本的合參。俄利根把《六文本合參》分六欄對照排列,包括: # 希伯來語及[[阿拉米語]]文本; # 希伯來語及阿拉米語文本的希臘語音譯本; # 阿奎拉希臘語譯本; # 西馬庫斯希臘語譯本; # 希臘語《七十士譯本》,俄利根修訂了這部譯本,盡量使譯文跟希伯來語文本相符; # 迪奧多蒂翁希臘語譯本。 聖經學者約翰·霍特认为:“《七十士譯本》有多段經文不是引起誤解,就是叫讀者感到困惑。俄利根希望這套文本合參能啟發希臘語讀者的思考,讓他們看出經文的含意。” === 接合哲学解释圣经 === 公元3世紀,宗教一片混亂。這大大左右了俄利根對講解聖經的看法。教會傳布的道理因地而異,各不相同。 俄利根接受了部分的異端主張,還説成是使徒所教導的。他覺得甚麽問題都可以自由探索。當時俄利根有不少門生都受哲學問題困擾。他們苦苦思索,還是找不到滿意的答案。為了幫助年輕的門生理出個頭緒來,俄利根鑽研不同派系的哲學思想。他立意要解開門生的思想疙瘩。 俄利根認為聖經和[[哲學]]並行不悖,側重用寓意釋經法,鼓勵門徒自由探索各派系哲學思想。他認為經文寓意深刻,解釋不能拘泥於字面意義。 俄利根指出,以色列人為耶和華的殿製造器皿,所用的金子其實來自埃及。他拿這個事例做比喻,支持用希臘哲學講解基督教教義的做法。他説:“從埃及帶走的東西,對以色列的兒女很管用。希伯來人有天主的指引,曉得把埃及人不珍惜的東西用來崇拜天主。”俄利根鼓勵門生“從希臘哲學中選取合適的課題,作為研究基督教的入門課”。 在《[[論原理]]》裏,俄利根形容耶穌是“獨生子,是産生的,卻沒有起始”。他進一步説:“獨生子的産生是超越時間、無始無終的。……他不是因為得到生命的氣息才成為聖子,也不是聖父以分割及離異而産生的,而是藉天主的本質産生出來。” == 对后世的影响 == 他編纂的《六文本合參》保留了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YHWH)。由此可證實,早期的基督徒不但知道,而且也使用上帝的名字——[[雅威]]。俄利根把聖經主張跟[[希臘哲學]]攙雜在一起,認為基督的“産生是超越時間、無始無終的”,這個主張成了[[三位一體]]道理的基石。 隨著羅馬教會興起,亞歷山大教會提出的教義遭受攻擊,俄利根的許多主張也被認定是異端。公元5世紀一位名叫[[亚历山大的圣狄奥菲鲁斯|狄奧菲魯斯]](Theophilus)的教長卻提醒:“俄利根的作品猶如繁花盛放的一片綠茵。我看見美麗的鮮花,就會摘下來;帶刺的,就會避開,像避開蜜蜂的螫刺一樣。”《最初三世紀的教會》評論:“[俄利根鼓吹的]哲學思想,深入人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除去的。”“淺顯易明的基督教信仰受到侵蝕,錯謬源源不絶地滲進教會的主張。” == 哲学与思想 == 在基督教歷史上,俄利根的的思想影響了當時的基督教。雖然他是具爭議性的人物,但其神學思想影響之深遠是無可置疑的。俄利根运用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來阐述基督教神学教義。例如,俄利根是第一個用「永遠受生」來解說父與子的關係。《[[教義史]]》指出:「俄利根說「道」(指聖子)有自己的位格,也與父同永,乃是由於父神永恆的旨意而生。」俄利根提出的「與父同永」,使[[三位一體]]教義有了一個神學基礎。雖然如此,俄利根仍認為「子是小於父的」。 「俄利根不單是認為子在世時是次於聖父,就是在本質上看來也是次於聖父的。故有時又稱子為第二位神。」俄利根對三位一體的解釋,與現今三位一體解釋是不同的。除此主張外,他接受[[柏拉圖]]的[[哲學]]觀點,認為[[靈魂]]是因墮落而降低為[[魂]];在他教導中指出所有的靈都是被造並平等的,但因為[[自由意志]]的緣故使得有些靈因而墮落,成為鬼魔或囚於肉身之中;當然也有可能因運用良善的自由意志而成為[[天使]]。在[[最後審判]]之前,這樣的循環是可能不斷持續進行的。直到審判來臨所有的萬物包含[[魔鬼]]都將被拯救。 俄利根所編訂的《六文本合參》是早期基督教的偉大著作。他認為《聖經》的經文有三層意義:字面意義、道德意義和寓意,所以他很注重「隱喻法」和「預表學」的解經法。另外一部主要著作是《教義大綱》,此著作有系統地敘述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如:[[上帝]]、[[基督]]、[[聖靈]]、[[靈魂]]、創世、自由意志和聖經。 俄利根的神學思想發展為[[俄利根主義]],後來引起極大的辯論。教父[[亞他那修]]和[[該撒利亞的巴西流|巴西流]]和[[亞流派]]異端都以他的思想為依據。在公元543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被判為[[異端]],到了公元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中,俄利根主義再一次被定為異端。縱然如此,俄利根的思想對接下來的神學思想之發展深具影響力。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人物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俄利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