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09.1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保羅·魯道夫 的原始碼
←
保羅·魯道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保羅·魯道夫.jpg|400px|缩略图|右|保羅·魯道夫[https://kknews.cc/zh-tw/culture/6bk8pyp.html 照片來自 kknews]]] '''保羅·馬爾文·魯道夫'''(P'''aul Marvin Rudolph''';1918年10月23日-1997年8月8日),作為[[美國]]現代主義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 他在20世紀後半葉對[[現代主義建築]]所做的貢獻而為人所知。他曾在耶魯大學建築學院擔任了6年院長,並設計了美國[[粗野主義建築[[早期代表作之一的[[耶魯大學]]藝術與建築大樓。 魯道夫出生在肯塔基州的 Elkton,在阿拉巴馬州度過了早年的大部分時光,並在1940年於阿拉巴馬理工學院(現在的奧本大學)取得了建築學學士學位。在阿拉巴馬工作了一年之後,他進入[[哈佛大學]]設計學院並師從包浩斯創立者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他在哈佛大學度過了一段關鍵時期,在包括貝聿銘(IMPei)以及菲利普·詹森(Philip Johnson)這樣的20世紀傑出建築師的指導下學習,在第二次大戰期間離開學校在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呆了三年,之後又回到哈佛並在1947年畢業取得碩士學位。<ref>[https://kknews.cc/design/9x696jl.html kknews:現代主義建築師之保羅·魯道夫] </ref> 畢業之後,他搬到佛羅里達並成為薩拉索塔地區現代建築領域內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薩拉索塔現代建築是一種區域性的戰後風格,注重於對當地氣候環境以及地形的考量。在為拉爾夫·特維希爾(Ralph Twitchell)工作了四年之後,魯道夫開始了他自己的建築實踐並因在佛羅里達設計的建築而漸漸取得了名聲。到了五十年代後期,他開始接到許多大型項目的委託,同時在1958年開始擔任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並在此期間教授過 Muzharul Islam、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以及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等著名建築師。 ==保羅·魯道夫的建築== 雖然混凝土結構是他作品中最顯著的特點,但是當20世紀70年代粗野主義在美國不再盛行之後,他的風格開始進一步變化。在這段時期他在世界各地設計了大量的玻璃大廈,其中就包括香港的力寶中心。儘管在70年代他在美國的業務有所下滑,但是他在東南亞的大規模項目為他帶來了國際名聲。 保羅·魯道夫以他在世界各地設計的地標建築以及他職業生涯的成就而為世人所銘記,而他也將他事業生涯的成果捐獻給了美國國會圖書館。在去世之際,他將其智慧財產權捐獻給了美國民眾,以此建立了國會圖書館建築工程設計中心。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保羅·魯道夫的建築01.jpg|300px|缩略图|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campus in Dartmouth. Image Courtesy of UMass Dartmouth[https://kknews.cc/zh-tw/design/9x696jl.html] File:保羅·魯道夫的建築02.jpg|300px|缩略图|Image via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public domain) [https://kknews.cc/zh-tw/design/9x696jl.html] File:保羅·魯道夫的建築03.jpg|300px|缩略图|Rudolph Building (formerly known as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Building) at Yale University. Image © Peter Aaron / Esto[https://kknews.cc/zh-tw/design/9x696jl.html] File:保羅·魯道夫的建築04.jpg|300px|缩略图|Orange County Government Center. Image © Matthew Carbone for Architect Magazine [https://kknews.cc/zh-tw/design/9x696jl.html] File:保羅·魯道夫的建築05.jpg|300px|缩略图|Bass Residence. Image © Tony Monk [https://kknews.cc/zh-tw/design/9x696jl.html] File:保羅·魯道夫的建築06.jpg|300px|缩略图|The Colonnade Condominiums. Image © Cooney-Hughes [https://kknews.cc/zh-tw/design/9x696jl.html] </gallery> ==歷年建築作品== *1950: Bennett House, 3901 Riverview Blvd. in Bradenton, Florida *1956: David Cohen House, Siesta Key, Sarasota, Florida[2] *1957: Riverview High School, Sarasota County (2007 abgerissen) *1959–1961: Arthur W. Milam Residence, Ponte Vedra, Jacksonville, Florida *1963:耶魯大學藝術與建築學院 *1967: Orange County Government Center in Goshen, Orange County *1969:塔斯基吉大學小教堂 *1987–1994:新加坡鴻福中心 *1988:香港力寶中心 ==相關影片==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_D_7IrXyI |alignment= left |dimensions=480 |container= |description=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46kLdqUA |alignment= left |dimensions=480 |container= |description=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8hV6mapXnE |alignment= left |dimensions=480 |container= |description=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gTsD6HOJY |alignment= left |dimensions=480 |container= |description= }} {{clear}}==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建築師]] [[Category:美國人]]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l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保羅·魯道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