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52.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儀仗俑 的原始碼
←
儀仗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儀仗俑'''<br><img src="https://www.chiculture.net/20502/picture/picN0190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chiculture.net/20502/html/b32/20502b32.html 圖片來自中國俑]</small> |} '''儀仗俑''',是[[中國]]和[[朝鮮]]古代的一種墓葬土俑。 == 歷史 == 儀仗俑在中國古代出土俑像的組成部分中佔有重要地位,持續時間相對較長。最著名的武威雷台漢墓出土東漢銅車馬儀仗俑,包括銅馬、銅車、牛車,以及手持矛、戟、鉞等兵器的武士俑、奴婢俑等,共計九十餘件,組成了一支氣勢磅礡的車馬儀仗俑隊伍,足見墓主人官位之顯赫。至秦漢時得名並興起的鼓吹樂,源自北方遊牧民族的馬上之樂,用於宮廷儀仗和皇室貴族車駕從行。 隋唐時期鼓吹樂受到空前的重視,規模和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古都洛陽出土了大量騎馬樂俑,從一個側面典型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原地區鼓吹樂的藝術風格。如偃師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的11件彩繪騎馬擊鼓俑和騎馬樂舞俑,為唐代鼓吹樂彌足珍貴的文物遺存。明清時代以俑隨葬雖然已近尾聲,但目前考古發現的墓葬用俑的數目卻往往很多,龐大的隨葬俑群又成為顯示身份地位的象徵,其主要內容是出行儀衛,以成都鳳凰山明蜀王墓、山東鄒縣九龍山魯荒王朱檀墓、河北阜城縣廖紀墓,以及清代吳六奇墓出土的儀仗俑群為代表。 儀仗俑在中國古代墓葬土俑的組合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在[[魏晉南北朝]],[[洛陽]][[北魏]][[常山]]文恭王[[元邵]]的墓穴藏有過百件彩繪陶俑。其中由騎馬擊鼓俑、伎樂俑、擊腰鼓俑等14件鼓吹樂俑與鎧馬武士俑、按劍武士俑、執盾俑、文吏俑、奴僕俑等儀仗俑群列成陣勢。一般來說,陶俑群組成的場面反映了墓室主人外出時儀仗隊伍的陣勢。[[元邵]]墓穴的儀仗俑正好模擬了[[北魏]]時期儀仗隊伍中鼓吹樂的組合形式。至[[隋代]]、[[唐代]]時期,鼓吹樂受到重視。其規模和形式進一步發展成展現儀仗隊伍出場時的藝術形象。例如在1998年於[[河南]][[偃師市|偃師]]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的11件彩繪騎馬擊鼓俑和騎馬樂舞俑展示了當時中原地區鼓吹樂的藝術風格。儘管[[明]][[清]]兩代陶俑隨葬的文化不盛行,不過經當代考古發現後,墓葬俑的數目仍然非常多。<ref name="中國俑 儀仗俑">[http://hk.chiculture.net/20502/html/b32/20502b32.html 中國文化研究院 燦爛的中國文明〈中國俑 儀仗俑〉]</ref> 隋唐時期鼓吹樂受到空前的重視,規模和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古都洛陽出土了大量騎馬樂俑,從一個側面典型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原地區鼓吹樂的藝術風格。如偃師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的11件彩繪騎馬擊鼓俑和騎馬樂舞俑,為唐代鼓吹樂彌足珍貴的文物遺存。明清時代以俑隨葬雖然已近尾聲,但目前考古發現的墓葬用俑的數目卻往往很多,龐大的隨葬俑群又成為顯示身份地位的象徵,其主要內容是出行儀衛,以成都鳳凰山明蜀王墓、山東鄒縣九龍山魯荒王朱檀墓、河北阜城縣廖紀墓,以及清代吳六奇墓出土的儀仗俑群為代表。 此外,隨葬俑群顯示了墓穴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象徵。中國[[成都]]鳳凰山明蜀王墓、[[山東]][[鄒縣]]九龍山魯荒王[[朱檀]]墓、[[河北]][[阜城縣]][[廖紀]]墓以及[[清代]][[吳六奇]]墓出土的儀仗俑群大多展現了儀仗俑出行儀衛這個象徵。<ref name="中國俑 儀仗俑" />而在眾多儀仗俑之中,於1969年9月在[[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的[[東漢]]銅車馬儀仗俑群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該九十多件儀仗俑群包括了銅馬、銅車、牛車,手持矛、戟、鉞等兵器的武士俑、奴婢俑等。<ref>{{web reference|URL=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209&kindid=10310&docid=104821370|title=中評現場:河西走廊武威看雷台漢墓|work=中國評論通訊社|year=2017年|date=2017-09-25}}</ref>與[[秦代]]和[[漢代]]北方遊牧民族的馬上鼓吹樂被用於宮廷儀仗和皇室貴族車駕從行時的場面相符。在1953年,考古學家在[[陝西省]][[西安]]草場坡出土了一個高39厘米的[[北魏]]彩繪騎馬吹角俑。三十年後,中國考古隊伍發現了更多的隨葬儀仗俑。他們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出土過一個[[北周]]出行陶俑。<ref name="中國俑 儀仗俑" /> == 種類 == 儀仗俑以軍人及官吏形象的俑群數目最多,其中分別有立俑和騎俑兩種 。常見的儀仗俑有文吏俑、軍卒俑和甲騎具裝俑等。在[[唐代]]的墓穴中,具鎮墓作用的武士俑居於儀仗隊俑群之首。<ref name="陶俑的發展">[http://hkcssst.net/papers/tao%20yun%20_revised_.pdf 區仕美〈陶俑的發展〉]</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Web referenc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儀仗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