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2.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儋耳(苏轼诗作) 的原始碼
←
儋耳(苏轼诗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儋耳(苏轼诗作)'''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苏轼诗作'''<b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09/1e5e902f20d64a0cba98d5ddd25ecff8.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pic.sogou.com/d?query=邓紫棋&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8 圖片來自搜狗网]</small> |} 《儋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首联写雷雨后的黄昏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颈联记双喜临门;尾联写以后的打算。全诗既表现出对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欢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万念俱灰的感伤。前三联颇有清雄之气。 == 作品原文 == 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 ,独凭栏槛倚崔嵬 。 垂天雌霓云端下 ,快意雄风海上来 。 野老已歌丰岁语 ,除书欲放逐臣回 。 残年饱饭东坡老 ,一壑能专万事灰 。 == 注释译文 == 词句注释 ⑴儋(dān)耳:即今海南 儋县。 ⑵“霹雳”句:比喻朝政更新。霹雳,疾猛之雷。暮雨,傍晚的雨。 ⑶栏槛(jiàn):栏杆。倚崔嵬(wéi):依傍嵯峨的高山。崔嵬,山高貌。 ⑷雌霓(ní):霓即虹。《 埤雅》:“虹常双见,鲜盛者雄,其暗者雌。”双虹并出,色彩浅淡者为雌霓。这里似暗喻小人。 ⑸雄风:凉爽的风。 宋玉《 风赋》:“此大王之雄风也。”此句隐以雄风喻王命。又 柳永《 竹马子》词:“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为此联所化用。 ⑹野老:村野老人。丰岁:[[丰收]]年。 ⑺除书:拜官之诏书。除去旧官,改授新官日除。这里指令苏轼移廉州安置的诰命。 ⑻残年饱饭:化用 杜甫《痛后过王倚饮赠歌》:“但得残年饱吃饭”句。残年,一生将尽的年月,指人的晚年。 ⑼一壑(hè)能专:占有一丘一墼。 陆云《逸民赋序》:“古之选民,或轻天下,细万物,而欲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这里指有一块地能退居隐身即可。 == 白话译文 == 临近傍晚,云开雨散,雷电收起淫威,凭倚栏杆,我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田间的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苏东坡已经老去,只求余生吃饱饭;只要一个山沟能安心养神,其他万事俱成灰。 ==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贬官惠州(州治在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耳。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宋神宗皇后向氏以皇太后身份处理军国大事,政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有利于元祐党人的变化。原来被贬的元祐党人,已死的追复原官,未死的都迁回内郡居住。六十五岁高龄的苏轼于五月内迁廉州(州治在今广西合浦),《儋耳》诗即作于此时。 == 作品鉴赏 == 文学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初得赦免诏书时的欣喜之情,抒发了风烛残年、万念俱冷的深沉感慨。 首联写一阵雷雨之后的黄昏时刻,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古人常以雷霆之怒,霹雳之威喻皇帝的威怒,这里既是写实景,也是以霹雳收威暗喻哲宗去世,徽宗继位,朝政更新。“暮雨”的“暮”,也是含义双关,暗示以前朝政的昏暗;“开”,表现了他对徽宗的幻想,以为朝政从此清明,徽宗刚继位,想清除朝廷的党争,似乎将大有作为,苏轼当时还不可能看清他的真面目。《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也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四句几乎可作“霹雳”句的注脚,表现了同样的幻想。对句刻画了诗人凭倚栏槛遥望的神态。出句抒发的是欣喜之情,对句的“独”字则表现出孤寂之感,为尾联作好了铺垫。 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这是全诗最好的一联。夏天雨后多出现虹霓,是眼前实景;但作者不以彩虹入诗,而以暗淡的雌霓入诗,这是有寓意的。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苏轼得到诏书时,迫害元祐党人的二惇( 章惇、 安惇)、二蔡( 蔡京、 蔡卞),已受到台谏的排击,“雌霓云端下”正象征了政敌的失势。雄风喻帝王之风,与“庶人之雌风”相对,语出宋玉《风赋》。儋耳四周皆海,雄风来自海上,这既是写海风之快意,又是暗喻内移诏命的降临。 颈联记[[双喜临门]]。一是野老之喜,苏轼初到儋州,遇上连年灾害,元符三年(1100年)喜获丰收。苏轼与[[海南]]人民[[休戚与共]],野老的喜事就是他的喜事。二是诗人之喜。苏轼谪居海南,无时不盼望北归。就在这年的正月七日,他还感慨说:“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犹未赦虞翻。”(《庚辰岁人日作》) 贾让是汉哀帝时人,曾上治河三策,其中上策是引黄河北入海。苏轼在元祐年间也多次提出类似的主张,不被采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再次决堤北流,他的主张得到了应验。 虞翻是三国时吴人,因得罪孙权,被长期流放交州。苏轼此时总算“赦虞翻”,赦书已到,逐臣即将北归,他的心里十分高兴。 <ref>[https://baike.sogou.com/v7680256.htm?fromTitle=%E4%B8%AD%E5%9B%BD%E5%8F%A4%E5%85%B8%E8%AF%97%E6%AD%8C 中国古典诗歌]</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00 语言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儋耳(苏轼诗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