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185.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元宵佳节话点灯(邹慧萍) 的原始碼
←
元宵佳节话点灯(邹慧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元宵佳节话点灯'''<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2777391/pexels-photo-1277739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元宵佳节话点灯》'''是[[中国]]当代作家邹慧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元宵佳节话点灯=== 从睡梦中惊醒。一阵接一阵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拉开窗帘观看,天色阴暗,不知是本来阴郁,还是烟尘所致。中国人爱放鞭炮,自古有之。最著名的依据是宋代宰相[[王安石]]写的辞旧迎新诗,其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可见放鞭炮迎新春已是旧例。今年已有新令,取消了元宵节的烟花爆竹,稍觉寂寞,但从长远看还是很好的,爆竹纵然可以给人热闹喜庆,爆竹烟花的污染却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消除得了的。何况整天炮声隆隆的确叫人心烦。 有人戏说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中国人用来放鞭炮而外国人却用来制炮弹。 指南针,中国用来做成罗盘测风水,外国人却用来当导向。这还不算什么。更为恶劣的是,外国人把指南针装在船上,把船开到中国来。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炮弹,炮轰中国。语气中有点“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味道。 要我说,这恰恰说明我们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用火药制造鞭炮总比制造大炮侵略别国好得多吧。但是,世界上所有的人并见得都是爱好和平的,当有人觊觎着你的太平盛世的时候,你就不能只拿火药制造鞭炮了。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曾写到正月十五贾母和一家大小守灯赏月喝酒行令,热热闹闹过元宵,进了宫得宠的大女儿元春赏来的灯谜是: “身如束帛气如雷,能使妖魔胆尽催。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闻此谜面,机智多谋、阅历颇丰的老祖宗当下心里一惊。贾家唯一走正统行政道的贾政也心内沉思:“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这也正是作者的寓意所在: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贾元春的命运犹如爆竹,一朝显贵升天,瞬间化为灰烬。 可见,爆竹亦属转瞬变化之物,喜庆热闹的背后有着令人嗟叹的命运。不说也罢。 现在专说元宵节的灯吧。元宵节也称灯节。无疑,灯是元宵节的主角。 据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自隋汉,到了唐代,因为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之故,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据记载,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可见,元宵节放灯之盛况空前。 放灯、燃灯,当然要有人观看。当年观灯场景也是盛况空前。唐代诗人苏味道有诗《[[正月十五夜]]》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形象地描绘了当年元宵之夜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观灯场面。唐代诗人张悦也曾有诗称赞了正月十五观花灯的太平盛世:“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和灯笼的式样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唐代)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摹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诗人[[崔液]](唐代)《上元夜》用“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描述了当年观灯万人空巷的热闹场面。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诗意地反映了元宵节挂灯赏灯之风俗。 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可见,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因为月圆灯明,元宵节便衍生了许多习俗和寓意。 其一就是中国的情人节。 花好月圆向来被中国人所推崇,元宵节尤其因为月圆、灯明、时值开春、人尽团圆而成为了一个象征美好、圆满、兴盛、浪漫的节日。在封建的社会中,未婚男女接受的是“授受不亲”的传统教育,年轻女孩是不允许随便出外自由活动的,青年男女就很少有接触的机会,但元宵节却是个例外。这一天、这一夜,年轻女子可以结伴游玩,于是赏花灯游灯市便成了男女交谊的“良辰美景”。 北宋[[欧阳修]](也有人说是宋女子朱淑真所作)词《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去年今年,有相约之喜更有相思之苦。 前人往往有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天上月圆人间人圆,是人生的一大追求,但这种追求却常常不能实现。元宵节实现了“月圆人团圆”,不正是得到追捧的缘由吗? 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进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等等更是奠定了元宵节成为情人节的基调。 2014年的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2月14日)相遇,据说这是多少年才能一遇的难得时机。有新闻说,某地元宵节这天领取结婚证的青年男女把民政大厅挤得水泄不通。中国情人节和西方情人节相会,更使得元宵节不仅五彩纷呈并且鲜花簇生,浪漫多彩。在挂灯、观灯、舞狮、耍社火、猜谜语、放焰火之外,各个花店更是生意兴隆,中国的青年男女在千年一遇的美好时辰里结结实实过了个双份的情人节。 第二是点灯祈福。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不论是彩灯万盏,还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都有着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的美好寓意。人们充分地利用这一特殊时间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西北民间有点面灯盏祈福的习俗。这一习俗也许来源于佛教以灯礼佛的传统。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说:“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可见,以灯祈福的寓意。 面灯盏由荞面夹杂玉米面、黄米面捏成,中空外实,掐有花边,柱形。上笼蒸熟,灌食用油,以麦秆或胡麻秆缠以新棉花为芯,点燃。供天地及祖先各二盏。其余按一家人丁多少每人两盏。 常常是各人端了自己的两盏灯,寻扎安静避风之处置放,然后静等灯盏结成灯花。据说,谁的灯花越大谁就越有福气。 因此,在静等灯火燃烧的漫长过程中,每个人的心里是充满期待和期望的。盯着那一星火苗,就像盯着自己的生命,就像经历了自己生命的全过程,就像看到自己的生命在一点一点消逝。 也许是那时农村贫穷闭塞落后,还没有大型的灯会可供观赏,[[正月十五]]的夜是寂静和神圣的。灯火静静燃着,每一个微小的摇摆都让人提心吊胆,生怕一股风吹灭了自己的灯火。 小孩子容易瞌睡,实在等不及油尽灯干,就睡着了,睡梦里,还有亮亮的灯火燃着、燃着。 灯花其实是油灯燃烧过程中棉花和秸秆形成的渣滓,如果油尽了,灯芯还没有燃烧掉,这黑黑的渣滓就如一朵花一样挂在灯芯上,我们叫做灯花。其实灯花的大小与谁的福气并没有关系,是与灯芯的材料有关系的。据说拿胡麻秆做灯芯,容易结花,妈妈就早留好胡麻秆,以备正月十五点灯用。其实正月十五的灯花和正月初一饺子里的“钱币”寓意相关,据说正月初一谁吃到包了钱币的饺子就预示着谁一年有好福气。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吃到钱,妈妈就给每个孩子都包一个有钱的[[饺子]]。悄悄把包有钱币的饺子平均分到每一个孩子的碗里,让他们在惊喜中相信自己一年来甚至一生的好运。 等我们醒来,妈妈总是指点着说:看你的灯花多大呀,我的孩子多有福气呀!我们总是沉浸在幸福当中。 现在我懂了,孩子的福气都是父母给的。但是我还是很怀念那点灯盏守灯的夜晚,一家人在如豆的灯火中,那样安静祥和地等待着幸福的降临。 后来,全家搬到了城市,城市里多了灯火辉煌的灯市,多了[[车水马龙]]的耍社火踩高跷等热闹的表演,多了五彩缤纷的焰火,今天,我却于热闹中怀念着安静,怀念那安静地守候着灯火静静燃烧着灯花的元宵节。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邹慧萍,女,宁夏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元宵佳节话点灯(邹慧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