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41.1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光黄古道 的原始碼
←
光黄古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光黄古道</big> ''' |- | [[File:光黄古道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光黄古道 外文名称;Guangzhou-Huangzhou Road 起点;光州(今河南潢川) 终点;黄州(今湖北黄冈) 又称;汉潢古道 |} '''光黄古道''',又称汉潢古道,是古时由光州(今河南潢川)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的官道。 今天已少有人行走,几乎埋没在了[[荆棘丛中]]。大名鼎鼎的诗人[[杜牧]]、[[苏东坡]]到黄州任职时都曾走过这条古驿道。明代状元杨慎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途中经河南到[[湖北]]走的就是这条道。 ==序言介绍== 光黄古道,又称汉潢古道,是古时由河南潢川至湖北黄州的官道,今已少有人行走,几乎埋没在了荆棘丛中。"杜牧、苏东坡都是顺着古道进入[[黄州]]的。 唐会昌二年春(842年),杜牧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外放为黄州刺史。其路过光黄古道歧亭镇杏花村时忍不住胸中的郁闷,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寻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 200多年后的宋神宗时期,大文豪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黄州。虽然与杜牧遭遇类似,但他却比杜牧幸运,因为他在这里遇到隐居的"富二代"老友陈季常。"饮酒赋诗、谈风论月,苏东坡在我们杏花村过得相当潇洒,给陈季常连写了五首诗。"曾锋介绍,[[杏花村]]已成当地旅游景点。<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977944123133475 麻城尘封千年的官道----光黄古道] , 百度 2018-06-11 </ref> 而在之后的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两次湖广填四川,移民也是沿着杜牧、苏东坡走过的古道到达[[四川]],遭遇就要比两位官员差多了。 ==见证历史== 艰辛历史 在光黄古道麻城中馆驿镇山路上,移民路途之艰险已非现代人能够感受得到:劫匪、虎豹、瘴气、饥饿、疾病……加上蜀道天险,成为移民们时时都要面临的生死考验。 离开前,很多人都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庄前庄后走了个遍,到祖坟烧了纸钱,还要到举水河舀一碗凉水喝,把对故乡的思念留在心里。入川必备三件宝,干粮铁锅和[[食盐]]。携老带幼背负行囊,独轮车上装着入川三件宝,在村口和族人、亲朋泣别,一声声"保重"声中,移民们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辞别家乡。 不少人选择走陆路,因为没钱。康熙年间,湖广灾害频仍,[[水灾]]、旱灾、雹灾、蝗灾和瘟疫,引起饥荒,"民穷日以蹙"乃至"死者甚众"。在自然灾害的打击和实惠政策下,湖广人选择了移民四川。 光黄古道旁卧牛石 在光黄古道旁,孤零零的矗立着一个石头,因其像俯卧扬首的牛,被称卧牛石。不远处,麻城市政府在2012年竖起了一块[[文物]]保护碑,上书"卧牛石驿道遗址"。 卧牛石旁的西杨镇,原名西阳镇,据考一个时期应为麻城古县治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麻城古称西阳县、西阳国,就在现浮桥河流域一带(2009年[[《麻城文史》]]第4期47页),这里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文,据[[《魏志满宠传》]]记载,西阳为三国时重镇,魏明帝太和二年申戊满宠增西阳戌兵,吴扬言欲猎江北,孙权拟自出豫州刺史,满宠度其必袭西阳,预为之备,权闻之乃还。据[[《吴志陆逊传》]]记载,按麻城在三国时魏名西阳,属弋阳郡(郡治即光州即今河南潢川),俊属吴,吴赤乌四年陆逊以三万人守西阳,逊以西阳为重镇,国之藩蔽,故置重兵以守之。 落户川渝 即便路途艰险,亦难挡移民入川之心,汉中知府严如煜著有亲自踏访所见而成的[[《三省边防备览》]],说移民们"扶老携幼,千百为群,到处络绎不绝。" 《云阳程氏家乘》卷一中给出了跨两千里大移民的情况,"正月十八日,由楚入川,计其行程,凡六十八日","夔州府云阳县南岸维都坪家焉,时地广人稀,居民鲜少。"而光黄古道边的西阳镇杨氏族谱则断了子孙入川[[移民]]后的记录,"他家的后人在族谱上说,那些外迁子孙是生是死,因'山高水远,雾锁云封',这些具体情况[[家族]]再也不知晓了。" 每一个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故事都是一部历史,这种不畏惧艰难险阻,义无反顾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对推动川渝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前辈们具有特殊的[[历史]]性的贡献。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y0677kbdawe|480|270|qq}} <center>杜牧曾经走过的光黄古道唱响了花城麻城的一个小山村岐亭村</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光黄古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