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62.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內閣中書 的原始碼
←
內閣中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內閣中書''',始設於[[清朝]]。 [[File:08f790529822720edb04b62f7ccb0a46f31fab19.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86%85%E9%98%81%E4%B8%AD%E4%B9%A6&src=tab_baike&correct=%E5%86%85%E9%98%81%E4%B8%AD%E4%B9%A6&ancestor=list&cmsid=ecbc98f6a818c4e3378638db66cb518a&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1964435f836adf2e8229566cd94b5f98&currsn=0&ps=86&pc=86 原图链接]]] [[明朝]]廢[[中書省]],僅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清廷]]於[[內閣]]置有中書一職,名額有[[滿洲八旗|滿洲]]七十人、[[蒙古八旗|蒙古]]十六人、[[漢軍八旗|漢軍]]八人、漢中書三十人,掌管記載、翻譯等事,期滿可補[[同知]]或[[知州]]。《[[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載:“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 职责. 明清两代于内阁中设置中书一官,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官阶为从七品,定额满洲七十人,蒙古十六人,汉军八人,汉人三十人。新进士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者之外,次一等的或分部,或以内阁中书用。经一定年限,即可外补同知、直隶州帝特赐者。又,进士出身之中书补缺后,可充乡试主考差。清朱寿彭《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一:"京署各官,最重资格,其中若翰林、若御史,以及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吏部礼司员,对于同僚之先进者,不论年齿,皆称为前辈。"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文学.陆锡熊》:"[乾隆]二十七年,帝南巡,召试一等,授内阁中书。二十八年补缺,三十年充山西乡副考官。" == 词意 == 内阁 贵妇人的居室;内堂: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一般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几个政党的人员组成。首脑叫总理或首相,阁员叫部长、总长、大臣或相。 官署名。明初废丞相,以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要,称内阁。后入阁者多为实权人物,内阁地位居六部之上。清沿设,至雍正设军机处,内阁无实权,但名义上仍是最高级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为最高国务机构。人们还习惯把北洋军阀时的国务院称为内阁。 中书 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官名。中书令的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51013034473213532.html?fr=iks&word=%C4%DA%B8%F3%D6%D0%CA%E9&ie=gbk 内阁中书是怎样的官职?]</ref> [[Category:清朝中央官制]] [[Category:清朝內閣中書|清朝內閣中書]]
返回「
內閣中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