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38.1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全臺吳姓大宗祠 的原始碼
←
全臺吳姓大宗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全臺吳姓大宗祠</p><img src="https://00.ifreesite.com/world-i/taiwan_flag.png" width="25" ><small>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small> |- |<center><img src="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T51Q1SoITlIGLjx1HOnn1y8hvi2csP9zQMyB1vEUTmpsM_gx4s&usqp=CAU "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6156 圖片來自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3px 0;”>基本資料</p> |- |<small>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br> '''公告日期''' 1992-04-02<br> '''登錄類別''' 祠堂<br> '''地理位置''' 臺南市中西區觀亭街52號<br> '''建成年代''' 大清同治七年(1868年)<br> </small> |} </div> '''全臺吳姓大宗祠'''位於[[臺南市]][[中西區 (臺灣)|中西區]],是直轄市定古蹟。祠堂內供奉吳姓祖宗如[[泰伯|泰伯公]]、[[仲雍|仲雍公]]、[[季札|季札公]]等吳姓先人,保生大帝[[吳夲]]亦在其中,是全臺性的宗祠。於三月、十月的第二個週日時舉行春、秋祭祀。<ref>[http://tmach-culture.tainan.gov.tw/asset/assetdetail.asp?assetid={03848CB8-1BBD-4141-96BD-DE63439C7593} 文化資產查詢],傳承與創新</ref> ==資產簡介== *全臺吳氏大宗祠,位於舊稱臺南府城內「觀音亭街」上,今日地址是臺南市中區觀音里成功路175巷57號,創建於同治7(1868)年,由臺灣巡道吳大廷集全臺吳姓宗親斥資興建。同年舊曆2月28日,吳大廷辭職,改由吳氏宗親經理之,但號召乏人,形同停工。 *光緒3(1877)年,吳光亮調任臺灣總兵,以宗祠建而未成,心有所憾,遂發動各地宗親捐款復建,於同年完成正殿一座,奉祀泰伯以下宗親神位,本擬續建三川門,因調職他去而終止。儘管如此,該宗祠仍為當時全臺最大的吳氏宗祠。 *正殿也懸有「記首世家」橫匾一方。另有三對楹聯:「八閩孝子裔,三讓帝王家」;「泰啟綱常一派淵源光寶島,伯尊倫理千秋經緯溯勾吳」;「世德溯王侯一本箕裘承至德,家祠傳瀛海千秋模範拜宗祠」。 *引用吳姓典故,清楚說明吳氏始祖為周代吳國泰伯,泰伯曾多次讓幼弟為王,並避居福建(即八閩),今日臺灣吳姓即為「泰伯世家」後裔,經福建而建基於臺灣,可謂巧用史實,推讚先賢,更說明臺灣吳氏之遷徙過程。 *正殿內供奉吳姓祖先之神位甚多,其中亦有保生大帝吳本、阿里山通事吳鳳(被尊稱為「忠王」)、黨國元老吳敬恆等,可見其蒐羅之廣泛。 *民國53(1964)年重新整修,即今日所建之祠貌。 *民國81(1992)年5月22日,經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 ==整修概述== *該兩次重修的重要人物吳大廷與吳光亮之經歷事蹟如下。 **吳大廷(1824-1877),湖南人,同治5(1866)年調任臺灣兵備道,加按察使銜,是當時駐臺的最高文官,有為有守,盡革陋規,獎勵文教。同治7(1868)年因福建省省中大吏掣肘而請辭(當時臺灣仍為福建省管轄)。 **吳光亮(1834-1898),廣東人,同治13(1874)年因「開山撫番」率軍來臺,駐防彰化集集埔(即今集集)。光緒1(1875)年領兵開中路,功授福寧鎮總兵。光緒3(1877)年舊曆八月調任臺灣鎮總兵,是當時臺灣的最高武官,在臺五年,致力綏撫原住民,光緒8(1882)年與臺灣道劉璈意見相左,奉旨內調。清領時期臺灣的地方社會,在發動文教與社會建設時,經常以高官為領銜者,他們雖可能出資籌建,但多是鄉親以其聲名發動者多,而高官也多樂而為之,尤其吳氏宗親有這二位顯宦,以其領銜發動,當更能獲得迴響。光緒20(1894)年甲午戰爭時,吳光亮應臺灣巡撫唐景崧之請,招募舊部四營二千餘人來臺,協防後壠,臺灣民主國成立後,與日軍對仗於新竹,八卦山陷落後才內渡中國。光緒21(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後,日本調查清領時期產業時,以宗祠為總兵吳光亮所建,將該宗祠以官產名目沒收充公。後經地方人士力爭,以宗祠確屬吳氏宗親集資興建,乃獲發還,由吳氏族人共同維持。大正12年(1923)吳氏宗親捐資重修,廟堂煥然一新,佔地面積達360坪。每年農曆2月、11月之朔日,舉行春、冬二祭,典禮隆重。殿宇雖僅有一進,但庭院廣大,庭院中嵌有「吳氏根源考」石碑一方,以泰伯為吳氏之始祖,並陳述歷代吳姓人士之傳說頗詳。 == 歷史沿革 == *清同治七年(1868年),[[臺灣兵備道]][[吳大廷]]集合全臺吳姓宗親興建,但同年[[二月廿八]]日吳大廷離職,祠堂轉由吳氏宗親經理,但祠堂形同停工。到光緒三年(1877年)時,[[吳光亮]]自[[福寧]]總兵調任[[臺灣總兵]]後,又號召吳姓族人集資動工,終完成正殿工程。原計畫續建三川門,但因吳光亮遭到調職而中止。之後光緒年間,宗祠漸趨荒廢。 *[[臺灣日治時期|日治]]初期,一度因宗祠為[[吳光亮]]等所建而視為官產予以沒收,後又發還給吳姓宗親管理,並在大正十二年(1923年)時予以重修。 *[[臺灣戰後時期]],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時重修,卻因工人施工不慎引起火災而暫停,於五十五年(1966年)的十一月進行重建,隔年五月完工。之後於八十五年(1996年)7月16日列為三級古蹟(縣市定古蹟),而於八十七年(1998年)、九十二年(2003年)時再次整修。 == 建築特色 == *該宗祠以正堂為主,前有庭院,大門為洗石子材質。正堂面寬三間,於中間門楣上掛著「記首世家」匾額。 *在正堂之中則供奉吳姓三位始祖,並陪祀著保生大帝[[吳夲]]和[[吳鳳]],牆上則畫有[[潘麗水]]所畫的「真人煉藥」與「吳鳳成仁」壁畫。 *在中間樑柱上掛有「至德」匾,典出[[孔子]]讚嘆[[泰伯]]三讓天下的稱頌。 == 外部連結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20402000001 全台吳氏大宗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694/%E5%85%A8%E5%8F%B0%E5%90%B3%E6%B0%8F%E5%A4%A7%E5%AE%97%E7%A5%A0 全台吳氏大宗祠——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6156 臺灣大百科:全臺吳氏大宗祠]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ite book|author=傅朝卿 |title=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publisher=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location=台南市 |isbn=957-30880-4-5 |pages=163頁|date=2001年11月}} #{{cite book|author=石萬壽 |title=樂君甲子集 |publisher=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location= |isbn=957-01-6745-9 |pages=256頁, 258頁|date=2004年3月}} #{{cite book|author=遠流台灣館 |title=台南歷史深度旅遊 |date=2003-02-01 |publisher=遠流出版社 |location=台北市 |isbn=957-30880-4-5 |pages=51頁}} [[Category:733 臺灣]] [[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全臺吳姓大宗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