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98.1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八股文 的原始碼
←
八股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八股文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0/f0c6fb18a77047cfbda89197fd7b5deb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16632242_51003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八股文'''又称股赋、四书文、八比文、八章文、时文、时艺、制艺、制义,是[[中国]][[明朝|明]]、[[清朝|清]][[皇朝]]及[[越南]][[阮朝]]考试制度中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7978861 重新理解八股文的科考意义],知乎专栏 ,2020-3-13</ref>。 [[隋朝|隋]]唐开始,中国出现了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开出中国社会低下层[[知识分子]]能成为上层官僚的途径。在隋[[唐朝|唐]]时,科举中写文章的部分([[明经]])主要是写[[诗歌]],直到[[明朝|明]]、[[清朝|清]]两代才正式转变为八股文。 ==历史背景== [[北宋]][[王安石变法]],[[王安石]]认为唐代以诗、[[赋]]、[[帖经]]取士,浮华不实,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 考试的文体并无规格,没要求[[对仗]]排偶。当时有的考生主动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被某些[[历史学家]]视为八股文发展的开端。 [[元朝|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但把出题范围,限制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经书中。 考试时的文章格式还没有限定对仗排偶。元代王充耘(字与耕,吉水人,元统甲戌进士),“以《[[书经]]》登第,其用功甚深,此乃所作经义程式也”。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才是最早的八股文雏形。 例如邓之诚在《中华二千年史》卷四“制艺文”道:“宋熙宁中,王安石始废诗赋用经义,[[元祐]]后复罢,迨元仁宗延祐中,定科举考试法。于是王充耘始选八比一法,名《书义矜式》,遂为八股滥觞<ref>[http://blog.tianya.cn/post-1468534-18098482-1.shtml 《清代八股文》第二章:源流和历史],天涯社区, 2009-7-15 </ref>。” ==题目== 题目必须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题目又分大题、小题两类。 [[乡试]]、[[会试]]多用大题,题意比较完整。又分连章题、全章题、数节题、一节题、数句题、单句题等等。 [[童试]]多用小题。其题意多不完整,这是为了避免重题,因童试场次多,且只考《[[四书]]》义,不考《五经》义。经历几百年后,四书中完整的句子不够用。[[考官]]便想方设法出题,例如:割裂原意,将上下两章、两节互不相关的文句合为一题,或各取半句凑成一题,叫做截搭题或冒上题、承下题、上全下偏题、上偏下全题等。 ==内容== 内容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历代解经之作很多,科举考试只用程朱一派。《[[周易]]》依程传朱学本义,《[[尚书]]》依[[朱熹]]学生蔡沈传,《[[诗经]]》依朱熹《诗集传》,《[[春秋]]》依胡安国传,而以《[[左传]]》为本事,《[[礼记]]》依陈澔集传,《四书》依朱熹《[[四书集注]]》。考生行文命意,必须就题阐释,依注作解,不得擅自生发,独出新论,毫无独立思考的余地。八股文还要求代圣人立言。如题目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及其门人的话,则必须模拟语意,即使是三桓、阳虎、荷蓧丈人、齐人妻妾等各类人物,也要设身处地,肖其口吻。只有记事题和连章题不用模拟口气。 ==视频== ===<center> 八股文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八股文是什么样的文体 </center> <center>{{#iDisplay:d0547pi5n5i|560|390|qq}}</center> <center> 明清时期 八股文做错了什么?</center> <center>{{#iDisplay:z00311qnbxe|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返回「
八股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