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100.1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六和塔 的原始碼
←
六和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六和塔'''(浙江省杭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和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16号。始建于宋开宝三年(970年),塔基原址系吴越王钱弘俶的南果园。钱弘俶舍园建塔原为镇压江潮。 [[File:六和塔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272988064&di=7b3caebdb0788fb5ea2455b3742a5650&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gtimg.com%2Fzj%2Fpics%2Fhv1%2F12%2F236%2F1972%2F128289492.jpeg 原图链接]]] 六和塔占地890平方米(约1.3亩),塔外各层檐角挂有104只铁铃。六和塔塔高59.89米,内部塔芯为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楼阁式檐廊为八面十三层,每级廊道两侧有壶门,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有花卉、飞禽、走兽、仙子等各式图案。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分别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ref>[张德强编著,西湖楹联,浙江摄影出版社,2017.01,第200页]</ref> 1961年3月4日,六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 '''中文名称''' | 六和塔 | '''开放时间''' | 06:30—17:30 |- | '''外文名称''' | Liuhe Pagoda (Six Harmonies Pagoda) | '''门票价格''' | 30.00元(含登塔) |- | '''地理位置'''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16号 | '''保护级别''' | 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 '''占地面积''' | 890平方米 | '''建筑年代''' | 南宋 |- | | | '''编 号''' | Ⅲ—25 |} ==目录== [[File:六和塔2.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273085867&di=a2679949ab4720d745500627b0d55ec7&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1230%2F698cc657a0a845fd93c48b5c55193f9b.jpeg 原图链接]]] *建筑特点 *文物遗存 *历史沿革 *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历史文化 *旅游信息 ==建筑特点== ===结构=== 六和塔占地890平方米(约1.3亩),塔外各层檐角挂有104只铁铃 <ref>[胡强主编;尚群,琚胜利副主编,华东线导游训练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2017.06,第161页]</ref> ;塔高59.89米,塔身为砖砌,外檐为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外檐13层,7层与塔身相通,6层封闭,形成7明6暗的格局。塔身仿木结构形式砌筑,塔内有阶梯可盘旋而上,到达顶层。塔身每层有外墙、回廊、内墙和方形塔心小室四部分。每层方形中心塔室,用斗拱承托藻井。藻井用两层菱角牙子叠砌。斗拱补间铺作两朵,与转角铺作同为五铺作双杪单拱计心造。室内施各式彩绘。每层塔墙四面辟门,通达木檐外廊。外廊宽阔敞通,登塔人可由塔内走向外廊。塔墙厚实,以底层为例,外墙厚达4.12米。 六和塔门道两侧有壁龛,龛下设须弥座,塔室外墙回廊间也设壁龛和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刻各式题材,其中花卉有石榴、荷花、宝相、牡丹、芙蓉、[[鸡冠]]、[[绣球]]、月季、山茶、玉兰等;飞禽有[[凤凰]]、[[孔雀]]、[[鹦鹉]]、山鹊、[[仙鹤]]等;走兽有[[狮子]]、[[麒麟]]、[[狻猊]]、[[獬豸]]、[[犀牛]]等。还有飞仙、迦陵嫔伽与乐伎。另外又有精美的回纹、云纹、如意、团花等图案。砖雕制作精良,富于装饰效果。塔内回廊,底层宽1.93米,两壁隐砌倚柱、[[檬柱]]、阑额、由额、补间铺作两朵。椅柱的柱头施转角铺作,皆为单杪四铺作,柱头枋上以菱角牙子叠涩砌筑回廊券顶。壁龛嵌有南宋《四十二章经》石刻。廊间南门立南宋尚书省牒碑。北面有明朝线刻真武画像碑。3层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石嵌于壁间<ref>[第一节 杭州六和塔 .杭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27]</ref> 。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分别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特点=== [[File:六和塔3.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273164730&di=55fe281eb0975a5e4e92565cdda4d30a&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front%2F533%2Fw1280h853%2F20190307%2FOkfI-htwhfzt1288661.jpg 原图链接]]] 六合塔外观雍容大度,全塔设计精巧,结构奇妙。塔外观八角形,腰檐层层支出宽度逐层递减,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衬托分明。<ref>[钱益知著,杭州地名史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7.05,第322页]</ref> ==文物遗存== 六和塔内文物有明石刻镇海神像、南宋“救赐开化之寺”石碑以及清乾隆皇帝游塔时手书的六和塔塔碑。<ref>[《[[亲历者]]》编辑部编著,浙江旅行 LET'S GO 全新第2版=ZHEJIANG TRAVEL LET'S GO,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01,第28页]</ref> 六和塔塔底面有宋隆兴二年(1164年)敕赐开化寺尚书省牒碑,面北壁龛刊明代线刻真武像。<ref>[钱益知著,杭州地名史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7.05,第322页]</ref> 六和塔内砖雕近200方。 六和塔内乾隆御碑,此碑记载了六和塔的兴衰史,以及乾隆游历钱塘美景的切身感受。此碑高4.35米,宽1.5米,字迹清晰。六和塔内铸像是南宋开化寺主持—智昙大师。是后人为纪念,在此塑的一铜像 <ref>[陈萍萍,於佩红主编,华东导游实战宝典,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01,第79页]</ref> 。六和塔内铜钟高0.95米,重2.3吨,由杭州制氧机厂铸造,于1996年放置于此。<ref>[陈萍萍,於佩红主编,华东导游实战宝典,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01,第80页]</ref> ==历史沿革== [[File:六和塔5.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273243713&di=d9c485b6cb5080003833f22cdb79ae2b&imgtype=0&src=http%3A%2F%2Fimg.zjol.com.cn%2Fpic%2F0%2F04%2F51%2F51%2F4515187_481942.jpg 原图链接]]]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吴越王钱弘淑听从延寿、赞宁两禅师建议,在此建九级高塔以镇江潮,取佛教六种规约命塔为六和塔;宣和三年(1121年),六和塔因兵火被毁。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改六和寺为[[开化寺]],亦用寺院之名而名开化寺塔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智昙禅师重修,改九层塔为七层塔。隆兴元年(1163年),重建六和塔,共七层。<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87399/3d8amH5PGOG42EQLP3oWWV4UrKS-vZWCK8ypDDKnwRo1iktR8fV1cH1SvtamJMzK-Eu4ZLPFTfmSkSWvsW58C1KcAjXkXZxAIhlcTH7vgvs9rfyUI8xjizGKNhM 杭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27] </ref>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倭寇入侵杭州,塔遭破坏;万历年间(1573—1620年)大规模修缮。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李卫]]再作大规模整修,历时两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南巡来杭登塔游览,七层各题匾额,并题诗联 <ref>[李文君编著,康乾南巡匾额楹联通解,故宫出版社,2017.10,第395页]</ref>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塔遭兵羹,外廓木廊损坏严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再作大规模修缮,重建十三层木檐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塔外木构檐廊十三层。外二层为内一层,六层封闭,七层与塔外相通,形成明七暗三的独特构造。<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87399/3d8amH5PGOG42EQLP3oWWV4UrKS-vZWCK8ypDDKnwRo1iktR8fV1cH1SvtamJMzK-Eu4ZLPFTfmSkSWvsW58C1KcAjXkXZxAIhlcTH7vgvs9rfyUI8xjizGKNhM 杭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27] </ref> 2009年,钱江管理处曾对六和塔景区进行亮灯工程建设,并于当年国庆期间首次亮灯。 ==研究价值== 六和塔庄严而又雄伟,远望有拔地参天之势,为杭州古城最重要的宋代建筑,它标志南宋时期的建筑科技与艺术水准。 六和塔内须弥座上,雕有花卉、飞禽走兽、飞天、伎乐、迦陵频伽等纹饰,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实物资料 。 ==保护措施== 1953年,六和塔因砖塔顶层屋面漏水严重,进行了一次大修。 1957年,六和塔在塔顶安装[[避雷针]]。 1961年3月4日,六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六和塔解决了木结构霉烂、白蚁危害等问题,并加设铁栏杆,将部分木窗台板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986年,针对六和塔木架构出现不同程度残损等现象,在进行全面勘察之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家组按照《威尼斯宪章》精神,以加固、维护为主,确定了维修方案。 1991年5月,六和塔维修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工程主要是调整塔顶屋面坡度,加固地柎钢结构,同时更换屋瓦。次年12月竣工。<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87399/7782TScJN4ySxgZgeLBswi2yaImD-me04g0A3qaG9P_JALzqLkf9Gx02t1ERrdafh4Tw0kAc5EZd2oiToWRuQSjwKrIwX0sslwXCrAloiwgNEY7R4g2NJzgrlX8 杭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2] </ref> 2013年5月,六和塔进入为期半年的保养阶段。 ==历史文化== [[File:六和塔6.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273325093&di=e7e998921b84ad0fc7b43f029edac14b&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cn10108%2F214%2Fw640h374%2F20190405%2Fb919-hvhrcxk8397259.jpg 原图链接]]] ===诗词=== 六和塔诗文有:元朝诗人白廷玉在《[[同陈太博诸公登六和塔]]》一诗中的“烂烂沧海开,落落云气悬。群峰可俯拾,背阅黄鹄骞”,以及张仲举的“日生沧海横流外,人立青冥最上层。潮落远沙群下雁,树彀高壁独巢鹰”等诗句。1959年,郭沫若曾登上六和塔赋诗,“登上六和最上层,钱塘江畔岭纵横。千年胜迹垂千古,百代游人尽百生。木筏联铺津浪阔,铁桥飞渡堑云平我来适见车轮过,俯听睛空霹雳声。”陈毅留下“置身如在画屏中,景色钱塘傲大空”的诗句。 ===典故传说=== 据《[[水浒传]]》记载:[[梁山泊]]的英雄花和尚[[鲁智深]]圆寂于此。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后来也老死于此。故塔内还留有鲁智深和武松的画像。<ref>[. 钱益知著,杭州地名史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7.05,第323页]</ref> ===文化活动=== 六和祈福主题文化活动自2007年开展以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每年邀请书法名家们在六和塔下为游客市民“提笔纳福” 2019年除夕夜(2019年2月4日),六和塔举办除夕祈福敲钟活动。<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87399/7ac7Xsq708ioThODUHvKKPChPEr0EtWy-nxKc--7CpDYUGvnRnyFXRvGy8xNSN2_hIxJifEqPN4D646ImWsIJir2z6B62essxxHgreE7KmBxPiOHqamsyc-97qB0rdA 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引用日期2019-11-27] </ref> ==旅游信息== 地址: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16号,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 。 交通:乘杭州公交318路、334路354至“六和塔”站下即是;或乘280路、308路、190路、202(夜间线)路、354路、4路至“之江路六和塔”站下。 门票:20元,登塔10元。 ==视频== {{#iDisplay:z3041xsj5ap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六和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