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08.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六斑刺鲀 的原始碼
←
六斑刺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六斑刺鲀</big> ''' |- | [[File:867665.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6895/20160714023636-1235337374.jpg/80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12932577.htm?fromTitle=Diodon+holacanthus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liu ban ci tun</big> '''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六斑刺鲀 拉丁学名:Diodon holocanthus 门:脊索动物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鲀形目]] 科:[[二齿鲀科]] 属:[[刺鲀属]] |} '''六斑刺鲀'''<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3d44120100trqp.html 绿化海洋保护海洋的博客(附图)],</ref>(学名:Diodon holocanthus)为辐鳍鱼纲,鲀形目,二齿鲀科的一种,俗名气瓜仔、刺规等。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海礁石区、软质底海域或开放性水域。一般行独居生活,有时会聚集成群;幼鱼则行大洋漂游性生活。主要于夜间捕食软体动物、[[海胆]]、寄居蟹及螃蟹等无脊椎动物为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分布于全世界各热带海域,[[中国]]的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海域均产。沿岸常见鱼种之一,流刺网、一支钓、手钓等皆可捕获,在一些地方被人们当作食用鱼或工艺品加工并销售,亦可作为观赏鱼饲养于水族馆或水族箱中。 =形态特征= 小型海产鱼类。体长椭圆形,稍平扁。头宽大。吻短。眼中等大。口小。上下颌齿各愈合成一大齿状,边缘有钝小的突起。唇发达。鳃耙2行,短小。鳞退化成长刺,棘能前后活动。无侧线。背鳍位于肛门的上方,为圆形小刀状。臀鳍位于背鳍基后半部的下方,形状与背鳍相似。胸鳍宽短。无腹鳍。尾鳍后端钝圆形。背侧淡灰褐色,有6个大的黑斑。腹部白色。生活在暖温性海洋的底层。体内腹侧有气囊,当遇敌害时能膨大,各棘竖立,用以自卫。以甲壳动物等为食。内脏及生殖腺有毒。国内分布于南海、东海、黄海;国外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品种简介= 即使不养鱼的朋友对刺鲀也绝不陌生,它们作为动物世界里的奇异明星,早就名扬天下了。其受到惊吓的时候会迅速吸水将身体鼓成一个球,竖立起由鳞片发展来的硬刺,用以防卫,因此也被称为"水中刺猬"。 =饲养方法= 其实饲养刺鲀时并不能像一些人预想的那样经常看到它们鼓成刺球。尤其在完全适应人工环境后,它们的胆子变得十分大,对大多数刺激都司空见惯了。它们不需要精心照料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一般水族箱体积大于200L就足够了。 刺鲀属于肉食性鱼类,尽管其因游泳能力不佳而不太擅长捕鱼,但安全起见还是尽量不要把它们和体型过小的观赏鱼饲养在一起。此外,它们还会啃咬[[珊瑚]]和岩石,所以也不能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刺鲀还喜欢厮咬一些鱼类的鳍,比如具有飘逸蓑衣的[[狮子]]鱼最容易受到顽皮刺鲀的骚扰,而被骚扰者却对其束手无策,故在饲养上要尽量规避开。 =注意事项= 不要经常让你的刺鲀竖立起它们的刺,虽然你很好奇,可那必定是它们被吓坏后的表现。试想,如果有一个人经常用超出你心理最大承受能力的办法吓唬你,你的身体也一定会日见衰弱。 ==参考资料==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六斑刺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