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14.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六腳鄉 的原始碼
←
六腳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六腳鄉''' </p> |- |<center><img src="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9959136226_423289783c_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orange-dog.com/goldenroad/ 圖片來自orange-dog] </small> |} '''六腳鄉''',位於[[臺灣|台灣]][[嘉義縣]]西部,北隔[[北港溪 (雲林縣)|北港溪]]與[[雲林縣]][[水林鄉]]、[[北港鎮 (台灣)|北港鎮]]為鄰,東鄰[[新港鄉]],東南連[[太保市]],西鄰[[東石鄉 (台灣)|東石鄉]],南接[[朴子市]],位置上緊臨[[嘉義都會區]],屬同一生活圈。本鄉地處[[嘉南平原]]北部,地勢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與[[副熱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帶,年均溫約22.8℃,[[蒜頭糖廠]]位於本鄉。 == 地名沿革 == *'''[[塗師村|大塗師]]''':原稱土獅仔-{庄}-,係清領「諸羅十七-{庄}-」之一,[[康熙]]十六年泉州府南安人魏善英、侯堪民等遷居此地,他們都是塗師(泥瓦匠),故名。 *'''三姓寮''':[[乾隆]]元年由泉州府南安的黃、陳、吳三姓拓成,故名。 *'''[[港尾寮]]''':原稱溪底仔,【清康熙24年(西元1685年),泉州南安人黃放、李碧等人入墾港尾寮庄(今六腳鄉港美、豐美2村)。】【嘉義縣志—社會志—016頁—1999年】。【清康熙末期黃鳳、黃怨、黃坐三兄弟福建泉州南安人入墾嘉義地區。【嘉義縣志—社會志—017頁—1999年】。黃坐之子泉州府南安人黃璉、黃理、黃晃三兄弟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再次來臺灣開墾,初於一溝尾(後壁溪)築寮以居而得名溝尾寮,日治時代,官方正式命名為港尾寮,港尾寮轄區由北邊的頂寮(屬豐美村)、東邊的新店(屬港美村)及莊內之豐美村、港美村等四個村落所組成。 == 歷史 == 六腳鄉舊稱「'''六家佃-{庄}-'''」,相傳清[[乾隆]]年間有六戶[[佃農]]至此開墾,遂以六家佃-{庄}-稱之,後因臺灣話「家」與「跤」音近訛傳,遂改名「[[六腳佃]]」。[[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1901年,分屬樸仔腳支廳「灣內區」、「六腳佃區」。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廢區置-{庄}-,合[[灣內]]、[[六腳佃]]兩區及[[朴子市|樸仔腳]]區之[[下雙溪 (嘉義縣)|下雙溪]]、[[溪墘厝 (嘉義縣)|溪墘厝]]為「-{[[六腳庄]]}-」,劃歸[[臺南州|台南州]][[東石郡]]管理,-{庄}-役場設於[[六腳佃|六腳]],1921年8月9日遷至[[蒜頭 (地名)|蒜頭]]。 戰後初期設置[[臺南縣|台南縣]][[東石郡|東石區]]六腳鄉,1950年改為[[嘉義縣]]六腳鄉至今。 == 政治 == === 鄉政組織 === [[嘉義縣六腳鄉公所|六腳鄉公所]]是六腳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六腳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嘉義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六腳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3室等8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ref>{{Cite web |url=https://lioujiao.cyhg.gov.tw/cp.aspx?n=C4319C691F14B564 |title=業務職掌-施政團隊-組織架構 |publisher=嘉義縣六腳鄉公所 |access-date=2021-09-23 |language=zh-tw }}</ref>。 [[嘉義縣六腳鄉民代表會|六腳鄉民代表會]]是六腳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六腳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六腳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5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4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ref>{{Cite web |url=https://lioujiao.cyhg.gov.tw/cp.aspx?n=1F8E7A16994CC149 |title=業務職掌-代表會介紹-代表會簡介 |publisher=嘉義縣六腳鄉公所 |access-date=2021-09-23 |language=zh-tw }}</ref>。 === 行政區 === *[[三義村]]、[[古林村]]、[[崩山村]]、[[溪厝村 (嘉義縣)|溪厝村]]、[[豐美村]] *[[工廠村]]、[[正義村 (嘉義縣)|正義村]]、[[魚寮村]]、[[蒜東村]]、[[雙涵村]] *[[六斗村]]、[[永賢村]]、[[崙陽村]]、[[蒜南村]]、[[蘇厝村]] *[[六南村]]、[[竹本村]]、[[港美村]]、[[蒜頭村]]、[[灣北村]] *[[六腳村]]、[[更寮村]]、[[塗師村]]、[[潭墘村 (嘉義縣)|潭墘村]]、[[灣南村]] === 警政治安 === * 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 ** 六腳分駐所 ** 六家派出所 ** 北美派出所 ** 六美派出所 ** 永竹派出所 == 宗教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古林教會:位於六腳鄉[[古林村]]160號,由[[朴子教會]]分設,為六腳鄉之基督信仰中心。 *[[蘇厝朝安宮]]:位於六腳鄉蘇厝村1鄰蘇厝寮84號之11,崙山衍派蘇厝寮十五世祖蘇祖白(號玉開)出生於[[清朝|清]][[康熙]]四四年(1705年)歲次乙酉年蘇厝寮-{庄}-之頂寮,祖父蘇懋德攜父蘇開培及伯父等於1685年來台落腳於笨港蘇厝寮開墾。另一支系為蘇氏阜陽衍派蘇澤承(另一說澤恩)於1665年由台南直加弄帶一姚姓先到蘇厝寮落腳,今尚有姚厝部落,期間所謂〝大-{庄}-〞遭洪水沖毀莊散,蘇澤承一支不知所終。蘇厝寮開台祖蘇懋德係崙山衍派蘇厝開台祖,其墓尚在六腳鄉公墓保持完整由崙山子弟祭掃中<ref name="蘇氏">{{Cite web |url=http://cuy.ylc.edu.tw/~cuy14/eBook/ch2-3.htm |title=從笨港到北港\宗教篇 |accessdate=2012-11-24 |archive-date=2015-07-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10114209/http://cuy.ylc.edu.tw/~cuy14/eBook/ch2-3.htm |dead-url=yes }}</ref>。 *[[大庄五福宮]]:位於六腳鄉蘇厝村六鄰蘇厝寮143-10號,主祀[[五福大帝|天僊伍帝]]、合祀[[玄天上帝]]、[[天上聖母]]、[[福德正神]]。最初奉祀玄天上帝,後來因港溪流來一塊材,-{庄}-民感為奇觀而陸續雕塑成五尊五福大帝金身奉祀,日大正四年(1915年)九月,廟宇破損,乃境內仕紳蘇貓腳、蘇乞、蘇財等發起捐金九百餘銀元,大改修築一次,於戰後,-{庄}-民有鑒及此,極力提議重興,乃由大-{庄}-選出王清池、姚上崙、吳木、扶朝里選出蘇東賢、蘇火坑、姚圓及鹽水埔選出蘇池、郭烏魚、蘇東義等成立重建委員會,分層負責籌建事宜,經費來源由廟有公地放領股金三萬餘元,於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十月二十八日,拆舊廟修繕,至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四月十二日完竣工,直至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經過幾次重建,廟宇組織型態以管理人制,選任方式由信徒大會選舉產生,目前的管理委員是蘇富雄。 *[[潭墘池王廟|池王廟]]:初建立於清[[光緒]]18年(1892年),主祀[[池府千歲]],同祀[[清水祖師]]、[[福德正神]]、[[太子元帥]]、三城隍、[[司命灶君]]。 *[[蒜南永安宮|永安宮]]:位於六腳鄉蒜南村蒜頭399號,主祀邢府大人,合祀池府千歲、[[觀世音菩薩]],係由黃姓祖先由大陸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十八都迎入奉祀,是蒜南村-{庄}-之開基祖神。 *[[港尾寮紫極殿]]:港尾寮紫極殿:主祀神明:北極玄天上帝。陪祀神明:趙元帥、康元帥、同祀神明:五府千歲、鄭府先師、金府元帥、包府千歲、金府千歲、觀音菩薩、福德正神、十八羅漢、三太子、五公子、三公子。 港尾寮的開發始祖黃理公遠從祖籍故鄉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羅東埔心村朝雲殿求得鄭府仙師香火,其弟黃晃公也祈得鄭府仙師香火,各負於身,祈求神明保佑,渡海來台能夠平安順利,一帆風順,西元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乙未)相偕渡海來台,一切平安順利,來到港尾寮時,當時尚是一片荒蕪,雜草蔓生,兄弟乃決定墾荒闢地,逐定居於此,並供奉香火晨昏朝拜,保佑鄉境平安。後又有漢學教師從故鄉攜其玄天上帝香火膜拜,後將各神尊雕成神像繼續朝拜,後黃晃後代奉神旨又雕李府千歲一尊,其間日本統治台灣希望消滅漢人文化,禁止人民拜漢人神像,下令將神尊交出撥糞後銷毀,村人將神像藏起來偷偷膜拜,並於台灣光復後興建廟宇供奉,並命名為『紫極殿』。一般上帝公廟稱北極殿,稱「紫」極殿有黃氏紫雲之義。 *般若精舍:位於六腳鄉崙陽村崙子33之50號。 == 教育 == *1911年4月15日,創立'''蒜頭公學校''',為本地新式教育之始。 *1918年4月1日蒜頭公學校設立'''六腳佃分校'''。 *1920年4月1日蒜頭公學校設立'''六斗尾分校''',5月1日蒜頭公學校六腳佃分校獨立為六腳佃公學校。 *1921年4月1日蒜頭公學校設立'''灣內分教場''',4月18日六腳佃公學校改稱六腳公學校。 *1923年4月1日蒜頭公學校六斗尾分校獨立為六斗尾公學校,灣內分教場改為分校 。 *1940年4月1日蒜頭公學校灣內分校獨立灣內公學校。 *1941年4月1日蒜頭公學校改稱蒜頭北國民學校,六腳公學校改稱六腳國民學校,灣內公學校改稱灣內國民學校。 *1942年4月1日六腳公學校設立'''共榮分教場'''。 *1945年10月25日蒜頭北國民學校改稱為蒜頭國民學校,六斗尾公學校改稱六斗尾國民學校。 *1946年1月27日 **蒜頭國民學校改稱為六腳鄉第二國民學校。 **六斗尾國民學校改稱為六腳鄉第三國民學校。 **六腳公學校共榮分教場獨立為六腳鄉第五國民學校。 *1947年3月1日 **六腳鄉第二國民學校改稱為蒜頭國民學校。 **六腳鄉第三國民學校改稱六美國民學校。 **六腳鄉第五國民學校改稱更寮國民學校。 *1947年9月1日六腳國民學校於竹仔腳設立'''新生分校'''。 *1947年10月1日,臺灣糖業有限公司於蒜頭糖廠成立臺糖公司第九小學,旋及於兩年後改稱蒜南代用國民學校。 *1954年1月12日六腳國民學校新生分校獨立為新生國民學校。 *1956年六美國民學校設立'''北美分校'''。 *1957年六美國民學校設立'''三義分班''',9月1日六腳國民學校設立'''崩山分校'''暨'''魚寮分班'''。 *1959年8月六美國民學校北美分校獨立為北美國民學校。 *1964年4月嘉義縣立玉山初中於本鄉設立分部,暫借蒜頭國民學校上課,同年獨立設校為'''嘉義縣立六嘉初級中學''',遷入現址。 *1968年8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國民學校改稱國民小學,初級中學改稱國民中學。蒜南代用國校改稱'''蒜南國小'''。 *1991年8月,六腳國小魚寮分班裁撤。 *2003年,六合國中併入六嘉國中,並於翌年廢校。 *2005年8月,蒜南國小併入蒜頭國小為蒜南分校。 *2006年8月1日,蒜頭國小蒜南分校、六美國小三義分班裁撤,新生國小併入六腳國小為新生分校。 *2011年8月1日六腳國小崩山分班轉型整併入六腳國小。 *2017年8月1日六腳國小新生分校轉型整併入六腳國小。 === 各級學校 === ;國民中學 * [[嘉義縣立六嘉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 [[嘉義縣六腳鄉蒜頭國民小學]] ** [[嘉義縣六腳鄉蒜頭國民小學潭墘分校|潭墘分校]] * [[嘉義縣六腳鄉六腳國民小學]] ** [[嘉義縣六腳鄉六腳國民小學新生分校|新生分校]] * [[嘉義縣六腳鄉六美國民小學]] * [[嘉義縣六腳鄉灣內國民小學]] * [[嘉義縣六腳鄉更寮國民小學]] * [[嘉義縣六腳鄉北美國民小學]] == 旅遊 == *[[蒜頭糖廠]] *[[王得祿墓]] *風車的故鄉 *[[北港觀光大橋]] *朴子溪苦楝花隧道 *朴子溪黃花風鈴木隧道 == 特產 == *[[綠蘆筍]] *[[麻油]] *[[苦茶油]] *[[花生]] *[[花椰菜]] *[[大白菜]] *[[甘藍菜]] *[[玉米]] *[[高粱]] *[[蒜頭餅]] *[[洋蔥]]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六腳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