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79.1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再别康桥 的原始碼
←
再别康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再别康桥</big> ''' |- | [[File:5ac2e8ce8c77f.jpg|缩略图|居中|[http://jilin.biyebi.com/Attachments/baike/201804/5ac2e8ce8c77f.jpg 原图链接][http://jilin.biyebi.com/localnews/view_14027.html 来自比一比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再别康桥 文学体裁:现代诗 作者:[[徐志摩]] 创作年代:1928年 |}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作品原文=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iDisplay:r0191re5r6f|360|260|qq}} ===徐涛朗诵《再别康桥》=== </div>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字词注释=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ref>[hhttp://www.ruiwen.com/news/55111.htm 《再别康桥》欣赏赏析]瑞文网,2016-02-09</ref>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B999a9014c086e0625b3d03c0f087bf40ad1cbaa.png|缩略图|thumb|250px|有框|右|[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00364251946875259.html 来自证百度] File:Zaibiekangqiaotupian-16346209 1.jpg|thumb|400px|有框|右|[https://www.photophoto.cn/tupian/zaibiekangqiaotupian-16346209.html 来自图形天下网的图片] File:28180992785468295 320x320.jpg|缩略图|thumb|250px|有框|右|[https://www.lizhi.fm/929973/2531290846639525894 来自荔枝网] File:30131711193.jpg|缩略图g|thumb|400px|有框|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672780102xvw5.html 徐志摩来自新浪网] </gallery>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闻一多先生纪念他的长女夭折时写了一首诗,曾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说明梦境是美好的,钟声是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1927年徐志摩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节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第六节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这节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箫"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歌讲究精练,一再重复"沉默""悄悄""轻轻",是强调重点,并不是浪费语言。 其实"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回忆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此处无声胜有声",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用反衬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开,可惜好友欲离我而去。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下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往往用在评价诗,意思诗不说愁,却把愁表现得最为恰当,看着朋友走掉,长久孤立的站着,表现感情的深厚。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即抒情"。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深长的意蕴,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这样的好诗词。说沉默时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达时机、船都已走了,但送别的人伫立不动,若有所思。结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实际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了。 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 《[[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所谓建筑美,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 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似的特点和个性,概括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ref>[https://www.360kuai.com/pc/95c7c498c153b5dcc?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徐志摩简介]快咨讯,2019-12-01</ref>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672780102xvw5.html 《每日读史·历史上的今天》1931年的11月19日,诗人徐志摩空难丧生]新浪网,2016-11-19</ref>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ref>[http://zj.sina.com.cn/city/cityfocus/251/2013/0615/6161.html 徐志摩简介]新浪网,2013-06-15</ref> =视频= <center> ===《再别康桥》朗诵者:濮存昕=== {{#iDisplay:w0316s1ym6a|640|370|qq}} ===品读徐志摩《再别康桥》=== {{#iDisplay:k0747mfjvkk|640|37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再别康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