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29.16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军事卫星 的原始碼
←
军事卫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军事卫星</big> ''' |- | [[File:军事卫星军事卫星.jpg|缩略图|居中|[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4172105886,1468582178&fm=175&s=E20762A4863737943EC3609E0300F08A&w=640&h=360&img.JPE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军事卫星 外文名: Military satellite 类 别: 人造地球卫星 分 类: 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等 目 的: 用于各种军事 示 例: 低轨道的多接口通信卫星等 |} '''军用卫星'''指的是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军用卫星按用途一般可分为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和拦击卫星。战时,一些[[民用卫星]]也可用于军事用途。如低轨道的多接口通信卫星,KH-11大鸟侦察卫星、SPOT遥感卫星 、Leasat同步轨道卫星、高轨道的GPS 卫星网等。<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H2TFI45V0542ONXL.html 俄罗斯太空部队计划发射一颗军事通信卫星] 网易</ref> ==历史发展== 1991年[[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前线总指挥传送给五角大楼的战况有90%是经卫星传输的。多国部队以美国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 为核心,进行战略任务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国防数据网(DDN)为主要战略通信手段,用三军联合战术通信系统(TRI-TAC)来协同陆、海、空的战术通信,构成完整的陆、海、空一体化通信网。多国部队共动用了14颗通信卫星,包括用于战略通信的“国防通信卫星”Ⅱ型2 颗,“国防通信卫星”Ⅲ型4颗;用于战术通信的舰队通信卫星3颗,“辛康”Ⅳ型通信卫星4颗。还有一颗主要用于英军通信的“天网” Ⅳ通信卫星。多国部队各军兵种都配有国防通信系统接收机和通信接口。另外,在沙特的美军部队还配有一支20人组成的卫星通信分队操作卫星地面站,用以确保卫星通信网正常运转。 Lacrosse(长曲棍球)雷达图像侦察卫星。此外,商用的EOSAT 、Landsat 及法国SPOT卫星也用于军用。 ==导航定位卫星== 美国的环球定位系统(GPS) 卫星网,计划由24颗卫星组成。其星座分布是: 每个轨道面包括4 个卫星,共有6 个轨道面。轨道倾角55° ,轨道高度20233km。载波频率L(D1)=1227MHz,L(D2)=1575MHz。导航信息码速率50bit/s.每个GPS 卫星重2032kg. 共有16个卫星在轨运行。GPS 系统有二种体制,一种为C/A 码,定位精度规定为100m,据报道这种编码实际可达精度是35m,因为这个精度已接近军用要求, 因此把它降到100m供商用。另一种是P 码,专供军用,其定位精度为18m。在海湾战争中,曾限制非美国用户使用GPS 信号,在C/A 码中 加了专用码,供战场使用。美国计划在90年代中期发射新的GPS 卫星,其定位精度将进一步提高。 ==导弹预警卫星== 美国和前苏联都发展了战略导弹预警卫星。美国的预警卫星称为DSP(防御支持计划)。卫星重量为900kg,位于赤道上空的定点轨道上,利用大的红外望远镜探测导弹发射发出的红外信号,通过分析这些信号的强度以及与地球冷背景的差别,判别出导弹的型号,并把这些信号送到地面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计算出导弹的落点。在海湾战争中,美军至少将两颗DSP 卫星转到战区上空,用于监视伊拉克飞毛腿战术导弹的发射。卫星上的红外望远镜每12秒扫描一次,提供近实时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美国空军的计算机处理,在导弹发射后120 秒预报落点,给前线提供90秒钟的预警时间。这种信息同时引导爱国者导弹进行拦击,还给出飞毛腿导弹的发射点,以组织对其发射架的轰炸。从1994年开始,美国研制新的一代预警卫星,并加强对战术导弹的预警。 ==军用通信卫星== 正在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是[[美国]]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Ⅲ卫星,与它类似的还有[[欧洲]]的Skynet4 卫星及美国的Fleetsatcom 等。DSCS—Ⅲ卫星重1042kg,卫星本体呈立方体形,三轴稳定,一付太阳帆板指向太阳。卫星有反干扰,抗堵塞措施。星上装有二 种天线,一种为多波束天线,具有接收61个波束的能力; 另一种是两个19波束的接收天线。天线的波形图由地面控制,可选择卫星的覆 盖区。卫星的工作寿命10年。 在海湾战争中,盟军动用了11颗通信卫星进行通信与指挥,其中包括Leasat及试验型的MAC 卫星。由于现代战争的情报、指挥、通信等信息流量很大,上述通信卫星没有满足需要,特别是基层部队经济联络不上。因此战后美国及其盟国一致呼吁加速发展小型军用通信卫星来解决战时通信拥挤问题。 正在发展的美国军用通信卫星有Milstar(军用战略、战术和中继卫星),及小型的Tacsat通信卫星,Milstar采用EHF 频段(上行44GHz,下行20GHz),增加星上处理能力,加强核加固及抗激光武器能力,提高生存能力。星座由4 颗在同步卫星轨道的卫星及4 颗在大椭圆轨 道的卫星组成,其中各有一颗是备分星。在星座各卫星之间有交叉通信链(频段60GHz),以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 在失去地面站支持的情况下,通信网能自主工作半年之久。为了加强抗堵塞能力,Milstar在频段选择及天线设计方面都采取了措施,使性能大大提高。 ==电子窃听卫星== 美国和前苏联都发展并部署电子窃听卫星系统。据报道,前苏联的窃听卫星系统由6 个卫星组成星座,轨道高度650km。美国的电子窃听 卫星经过了两代的发展,使用的两种卫星的代号是旋风(Vortex)及大酒瓶(Magnum)。[[电子窃听卫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地面雷达系统的信息,监听导弹试验的遥测信息,从而判断导弹的性能,在作战期间还可窃听敌方的作战命令及密码等。由于电子窃听卫星是一项高度机密的计划,公开的情报甚少。 ==意义作用== 许多国家都把'''军事卫星'''当作国防竞备的重要内容,并让它在现代战争中大显身手。而在和平年代,又把这些军事卫星改造为民用,为经济建设服务。 军用卫星的发展趋势主要在于提高卫星的生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实现全天候、全天时覆盖地球和实时传输信息,延长工作寿命,扩大军事用途。 世界上最早部署国防卫星系统的是美国。自1962年至1984年,美国共部署了三代国防通信卫星68颗,使军队指挥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据说,美国总统向全球一线部队下达作战命令仅需3分钟。 ==中国卫星== 中国的卫星已经完成了技术的验证,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完全解决了军用卫星的技术问题,包括各种侦察卫星,有些卫星是使用成象雷达进行扫描的,具体名字我记不清叫什么雷达。外界盛传,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就是一种侦察卫星,在轨工作8个月,其精度完全达到军用水 平。但是,中国在这方面向来保密甚好,1997年曾经发射了一颗卫星,但是政府却没有公布,据外界推测,显然那是一颗军用卫星。除此以外,还有杀手卫星,这是中国进行新三打三防的一部分,就是打卫星。此卫星靠接近敌方卫星并与敌方共亡的方式来摧毁敌方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从酒泉双城子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一1”号运载火箭将自行研制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1”号成功送人太空,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1”号重量为173公斤, 比前4个国家的第1颗卫星都重。此后中国几个系列的通信卫星都以“东方红”命名。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几十颗国产通信、导航、气象、观测和侦察卫星,并成功完成两次载人航天飞行,在[[航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预计2010—2020年将可能再发射100颗。 '''通信与导航卫星'''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将两颗“东方红一2”号军民两用通信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其中第l颗于1984年4月8日发射上天(此前1984年1月29日发射失败),轨道倾角为125度;第2颗于1986年2月1日发射成功,轨道倾角为103度。“东方红一2”号的性能与西方上世纪60年代的同 类商用卫星(如“国际通信卫星一3”)相当,但前者重量更大,为433公斤。两颗“东方红一2”号卫星在轨一直工作到1990—1991年。 “东方红一2”号卫星完成使命前,中国又分别于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和1990年2月413先后发射了3颗更先进的“东方红一2A”军用通信卫星(即“中星一1”、“中星一2”和“中星一3”)。这3颗卫星的轨道倾角分别为87.5度、110.5度和98度。1991年12月28日发 射了第4颗“东方红一2A”卫星,但不幸丢失。 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东方红一2A”系列卫星的工作寿命耗尽后,被“东方红一3”号卫星和从西方进口的卫星所取代。“东方红一2”和“东方红一2A”卫星都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3”运载火箭发射上天的。 ==日本卫星== 日本在2015年2月3日上午10时21分发射了一颗军用间谍卫星,根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消息,这颗卫星将用于侦察朝鲜的弹道导弹,以及东北亚的军事部署。1998年朝鲜发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飞过日本本土进入西[[太平洋]],此后日本加快了研制侦察卫星的步伐。本次日本发射的间谍卫星由[[三菱重工]]研制,发射场地位于种子岛宇宙中心,H-2A火箭成功将[[间谍]]卫星送入[[轨道]]。此前该任务由于可能遭遇雷击等天气原因推迟了发射。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称我们证实了火箭发射过程很顺利,有四颗情报卫星在轨运行,其中包括两颗光学成像间谍卫星和两颗雷达成像的卫星,本次发射的备份卫星是作为两颗雷达成像卫星的替补,一旦卫星出现故障,这颗备份星就可以继续工作。光学成像卫星能够在较好天气情况下对目标进行飞掠侦察拍照,日本在高分辨率轨道成像技术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卫星照片的分辨率能够达到米级以上,甚至可达到0.5米的水平,仅次于美国的侦察卫星。 在[[雷达]]成像卫星方面,日本也有较为先进的技术,至少能够与欧洲处于同一水平。雷达成像卫星能够在多云等不良天气情况下对目标进行侦察,可弥补光学成像卫星的缺点,因此日本采用光学成像卫星与雷达成像卫星为一组,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对目标的全天候侦察。日本在轨运行的四颗侦察卫星被划分为两组,旨在针对[[朝鲜]]等国家的弹道导弹发展动向进行侦察,获得可靠的情报数据。 根据日本侦察卫星的发展规划,在未来几年内侦察卫星的数量还将出现增加,可能建立3至4个侦察小组,卫星数量在6至8颗,能够应对全球任何一处敏感事件的侦察需要。事实上,日本天基侦察仍然局限于东北亚,并计划在若干年后扩大至全球,而日本的侦察卫星技术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相关信息== 自1970年4月24日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中国的应用卫星已初步形成系列,解决了有无问题。国产应用卫星按照用途可分为: 地球观测卫星:风云系列卫星,海洋系列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与巴西合作), 返回式卫星 通信中继卫星:东方红系列卫星 [[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由于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国产卫星提供的服务与用户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由于遥感数据分辨率、数据质量等方面的原因,占据大部分国内遥感市场的数据——特别是高分辨率数据产品来自美国的陆地(LANDSAT)卫星、快鸟(Quickbird)卫星、法国斯波特(SPOT)卫星。国内相关部门每年要花费巨资购买国外卫星图片。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军事卫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