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0.188.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冠螺科 的原始碼
←
冠螺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冠螺科</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vdposter.bdstatic.com/e9fa1e3babdfcedb5fbd93d49d97c963.jpeg?x-bce-process=image/resize,m_fill,w_242,h_182/format,f_jpg/quality,Q_100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269656811977781510 来自 好看视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冠螺科 拉丁学名:Cassididae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目:中腹足目 分布区域:[[太平洋]] 和印度洋暖水区 |} '''冠螺科'''(学名:Cassididae)是[[中腹足目]]的 1科。热带种和温带常见的种类全为海产。除中国海外,也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水区。 <ref>[http://www.iplant.cn/info/%B9%DA%C2%DD%BF%C6 冠螺科], 动物界, 2020-01-18</ref> ==冠螺科生活习性== 住:栖息于水深1-30米的碎珊瑚底质的浅海。 ==冠螺科分布范围== 台湾南部海域、南海。 ==冠螺科保护级别== 数量: 不详,但已较从前锐减。 形态特征: 壳长20—30厘米(约A4复印纸的宽和长) 体重不详 感官能力:视觉10;嗅觉5;听觉5 特殊技:足的背后有一个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厣,当身体缩入壳内後,可用厣完全关闭壳口 识认方法: 贝壳的表面为灰白色,有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在近壳口处有很大的红褐色斑块。贝壳大而坚厚,壳的顶端较尖 行:夜间活动。足位于身体的腹面,为块状,肌肉极发达,适于爬行。 休息:埋入砂砾中,仅露出背部。 食:肉食性。主要以棘皮动物等为食。 繁殖:夏季繁殖 ==冠螺科外形特征== 大型海螺。贝壳大而厚重,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黄色,具金属光泽,形状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螺旋部低矮。肩部有5~7个角状突起。内、外唇扩张,呈桔黄色的盾面。外唇内缘有5~7个齿。 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的一科。贝壳较膨胀,呈卵圆形或三角卵圆形。螺旋部低,体螺层膨大。螺层上常有纵肿脉,壳面光滑或具细的螺旋沟纹,结节突起以及红褐色斑块或花纹。热带种和温带常见的种类全为海产。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300米水深的沙或泥沙质海底。中国沿海皆可采到,有记载的约16种,西沙群岛有唐冠螺。壳供观赏和贝雕用,肉可食。也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水区。 ==冠螺科分布习性== 这种贝类动物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和西沙群岛。国外分布在东非沿岸、加罗林群岛、萨摩阿群岛、夏威夷群岛、日本南部等。 暖海产种类、生活在低潮线以下的珊瑚礁内、活动较慢,常以海藻及微小生物为食,春、夏季节为繁殖盛期。多生活在水深1~20米的沙质海底。肉可食用,壳供观赏,还可作为雕刻工艺材料。 属于国家II级保护动物 濒危原因: 1、环境污染,栖地遭破坏。 2、过度捕捞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动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冠螺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