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67.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冥河龍屬 的原始碼
←
冥河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冥河龍屬'''<br><img src="https://www.papo-france.com/1207-large_default/stygimoloch.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apo-france.com/en/new-products/771-stygimoloch.html 圖片來自papo-france]</small> |} '''冥河龍屬'''([[學名|屬名]]:''Stygimoloch'',意為“來自於[[冥河]]的[[惡魔]]”)是種[[厚頭龍亚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末,約6600萬年前。 冥河龍發現於[[西部內陸海道]]旁的[[地獄溪組]]與[[蘭斯組]],牠們與[[暴龍]]、[[三角龍]]共同生存在同一地區,在美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冥河龍的特徵是顱頂高而狹窄,顱頂後方有多個角刺,一根大型角刺週圍環繞者多跟小型角刺。 [[模式種]]是'''多刺冥河龍'''(''S. spinifer''),是在1983年由[[英國]]古脊椎動物學家[[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與[[德國]]古動物學家[[漢斯·戴爾特·蘇伊士]](Hans-Dieter Sues)所敘述、命名。在2009年,[[傑克·霍納]](Jack Horner)等人提出“冥河龍有可能是[[龍王龍]]的成長型,[[厚頭龍]]的幼年個體”,腫頭龍幾乎沒有刺、頭骨則非常之厚,而龍王龍顱頂形狀較不明顯、顱頂後方角刺卻極其明顯。 ==敘述== 冥河龍是較大的厚頭龍類,[[頭顱骨]]約18吋長。在北美洲的厚頭龍類中,只有[[厚頭龍]]比冥河龍大。不像其他厚頭龍類,冥河龍的圓形頭顱較小,兩側稍為平坦,成[[梨]]狀;如果不比較顱頂的話,厚頭龍的頭顱骨較大、寬廣。 冥河龍的顱頂雖然較小,但頭部其他頭飾比其他厚頭龍類的頭飾還長。冥河龍的鼻部上有短、圓錐狀凸起,而頭顱後側有一對往後生長的尖角,這對尖角有6吋長、2吋寬;這對尖角附近另各有2、3根小角。這些頭飾的功能仍不清楚。雖然其他厚頭龍類有以頭互相碰撞的行為(這論點仍在爭論中),冥河龍的小型顱頂顯示這種碰撞行為對牠們並沒那麼重要。而頭顱的尖角可能作為展示物用,或者用來抵抗掠食動物,或者與配偶以頭角互相碰撞,如同[[鹿]]的行為。更有可能的是,[[鱗狀骨]]上的角是在側面碰撞時擊傷對方用<ref name=KC97>{{cite journal |last=Carpenter |first=Kenneth |year=1997 |title=Agonistic behavior in pachycephalosaurs (Ornithischia:Dinosauria): a new look at head-butting behavior |journal=Contributions to Geology |volume=32 |issue=1 |pages=19-25 |url=https://scientists.dmns.org/sites/kencarpenter/PDFs%20of%20publications/pachy%20head%20butting.pdf |format=pdf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7214606/https://scientists.dmns.org/sites/kencarpenter/PDFs%20of%20publications/pachy%20head%20butting.pdf |archivedate=2007-09-27 |access-date=2007-12-29 }}</ref>。 ==分類== 厚頭龍類的[[龍王龍]]可能是個顱頂與頭角發展未完全的冥河龍,或者是冥河龍的未成年或雌性個體。這個理論在2007年度的[[脊椎動物化石學會]]上得到了支持<ref>Erik Stokstad,"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MEETING: Did Horny Young Dinosaurs Cause Illusion of Separate Species?", ''Science'' Vol. 18, 23 Nov. 2007, p. 1236;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318/5854/1236 {{Wayback|url=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318/5854/1236 |date=20090924102022 }}</ref>。 [[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傑克·霍納]](Jack Horner)研究了龍王龍唯一標本的顱骨,發現該化石是冥河龍幼年個體的證據。此外,他還指出冥河龍與龍王龍兩者有可能都是厚頭龍的幼年個體。在2009年,傑克·霍納與M.B. Goodwin發表正式研究,比較這三個物種的顱頂形狀、尖刺與骨瘤的分佈。傑克·霍納等人表示,冥河龍、龍王龍的標本都是幼年個體,而厚頭龍的標本則都是成年個體。 另外,這三個屬生存於相同時期的相同地區,使這些科學家更推測牠們是同一物種的不同成長階段,而在成長過程中,尖刺、骨瘤停止成長、顱頂增厚,形成厚頭龍的顱頂形狀。在2010年,[[尼克·朗里奇]](Nick Longrich)等人也提出類似的研究結果,他們認為顱頂平坦的厚頭龍類,其實是圓顱頂的厚頭龍類的幼年個體,[[平頭龍]]、[[飾頭龍]]其實都是其他屬的幼年個體。 ==大眾文化== *冥河龍出現在[[迪士尼]]電影《[[恐龍]]》(''Dinosaur'')。 *冥河龍也出現在[[夢工廠互動]]的遊戲《''Warpath: Jurassic Park''》。 *冥河龍在2018電影《[[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登場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Wayback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冥河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