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36.2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净严法师 的原始碼
←
净严法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净严法师</big> ''' |- | [[File:净严法师.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净严法师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91年 逝世日期;1991年 职业;佛教徒 法名;通西 字号;净严 |} '''净严法师''',[[河南]]唐河县,生于一八九一年,一九九一年百岁示寂。法师俗名[[陈胜善]],父母亲是佛教徒,幼年即对佛教敬仰。在[[苏州]][[灵岩寺]]剃度出家,法名通西,号净严,在[[宁波]][[天童寺]]受具戒,曾加入过北京道社、同法相唯识家,韩德清,组织三时学会,常听[[圆瑛法师]]讲楞严,听[[太虚大师]]讲法华,深得赏识。在[[武汉]]佛学院两年,对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百法明门论等经典深有体解。建国后历任[[中国佛教]]协会一、二、三届理事,四届常务理事,兼[[河南]]省佛协会长,在[[郑州]]、[[许昌]]等地组织佛学社,在[[开封]]办尼众培训班。 释净严,俗家姓陈,名善胜,一名天庆,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生。 ==中国高僧== 唐河县位于豫南山区,净严家居唐河源潭镇,当地信佛风气很盛,净严的父母都信佛,所以他自幼就随著父母拜佛拜菩萨,终於走上学佛的道路。<ref>[https://www.sohu.com/a/198640696_117391 记百岁高僧——净严老法师 ] , 搜狐 2017-10-18 </ref> 净严幼读儒书,学过八股文。[[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校,杜绝了仕进之途。民国初年,他游学[[北京]],得识佛学名家[[韩清净]]居士。韩清净(西元一八八四~一九四九年),原名克宗,又名镜清,[[河北]]河间人,是清末光绪辛丑科举人,入民国后,不乐仕进,转而研究佛学,后来在唯识学方面有深入的造诣,与[[南京]]支那内学院的欧阳渐有「南欧北韩」之誉。净严在这样一位明师的指导下,对佛学有了初步正确的认识。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北京]]居士名流庄蕴宽、夏寿康、胡子笏等发起「己未讲经会」,请[[太虚大师]]于[[北京]]象坊桥[[观音寺]],讲[[《维摩诘经》]],净严随众听讲,初识大师之面。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九月,大师复应[[北京]]辛丑讲经会之请,在[[北京]][[广济寺]]讲[[《法华经》]],讲经圆满,为听经者数百人授三皈依,净严也是其中之一。事后净严请谒大师,大师予以开示,对净严卓然不群的书生气质,留下良好的印象。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太虚大师]]在武昌创办的「武昌佛学院」首届招生,僧俗兼收。学员入学资格为年龄十六岁以上,身体健全,品行端正,曾受比丘戒、沙弥戒或三皈依者。净严获悉,间关南下,以太虚大师皈依弟子的身份申请报名,考试及格,成为[[武昌]]佛学院的首届俗家学生。[[《太虚大师自传》]]第十六节,有如下记述∶ 此期僧学生,如[[漱芳]]、能守、默庵、[[会觉]]、观空、严定、[[法尊]]、法舫、量源等;居士学生如程圣功、净严──那时尚未出家,俗名[[陈善胜]]、张宗载、[[宁达蕴]]等;王又农、陈维东亦住院旁听。 当时的[[武昌]]佛学院,由[[太虚大师]]任院长,教员方面有[[了空法师]]、史一如、[[杜汉三]]、陈济博等居士。杜汉三授国文,陈济博授日文,史一如授[[《俱舍论》]]、《因明入正理论》、[[《印度六派哲学》]]等。佛学院学制是三年毕业,后来因为学生程度不齐,施教困难,乃於第二学年开始时,把第二、三两年的课程浓缩为一年授完。所以,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六月,首届学生就毕了业。 首届毕业生六十馀人,院方选出二十名成绩优良者,成立研究部,继续深造。净严也在成绩优良者之列,继续留院研究一年。净严在这一段时间内深入经藏,尤其是於[[《成唯识论》]]、《中论》、[[《百论》]]、《大乘起信论》等诸论典,作了深入的研究,学力大进。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秋季,净严回到[[河南]],想为复兴中原佛教尽一分心力。开封是河南省会,也是政治文教中心,所以他到了开封。他这时尚是居士身份,在[[开封]]联络佛教人士[[释慕西]]、袁西航、[[孔泽溥]]等,组织「河南佛学社」,推河南省民政厅长[[刘积学]]为社长,[[袁西航]]任总干事,慕西、[[净严]]、孔泽溥等担任理事,社址设於开封城内的白衣阁街观音寺。然后,以开封为中心向外发展,在开封东华门街设「女众林」,供女众信徒礼佛诵经。后来又在[[郑州]]、许昌、禹县等处分别组织佛学社,进一步再向其他地区推展。 第二年夏季,[[河南]]佛学社礼请[[江苏]]常熟[[兴福寺]]的[[慈舟法师]],到开封讲经。慈舟法师出身於[[上海]][[华严大学]],与[[慕西]]是同学,毕业后随侍[[月霞法师]]在各地讲经,并在汉口九华寺创办过华严大学,此时在兴福寺法界学院任教,是佛教中有名的教育家。慈舟在开封河南佛学社讲[[《地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听众十分踊跃。净严对慈舟的无碍辩才十分倾服,乃向慈舟要求剃度出家。慈舟恐他俗缘未了,未允所请。七月,慈舟要回常熟,净严为示出家决心,丢下佛学社事务,随侍慈舟到常熟兴福寺。他在寺中先持八关斋戒,作出家的准备,并在法界学院任义务教师,讲授[[《弥勒上生经》]]、[[《大乘五蕴论》]]等课程,还兼任该院[[《晨钟月刊》]]的编辑。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慈舟法师]]出任[[苏州]][[灵岩山寺]]住持,翌年净严到灵严山寺,由慈舟法师为他剃度,现沙弥相,这一年他已三十七岁。同年冬天,到[[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法名通西,号净严。(编按∶据道源长老所撰〈慈舟大师传〉一文中,谓「...至十二年春,华校圆满。住持汉口栖隐寺。是年夏,应杭州灵隐寺之请,开办明教学院,不幸因江浙战事而中辍。秋,至上海灵山寺,讲演普贤行愿品。冬,复应常熟县虞山兴福寺惠宗和尚之请,筹备法界学院。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春,正式开学。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至河南开封讲地藏经。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至安徽当涂讲般若经。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春,师以历年积劳,身弱多病,乃离学院,赴[[苏州]]灵岩山,念佛静养。时学子中,不忍离师,随侍入山念佛者十八人,是年秋,应镇江竹林寺之请,创办竹林佛学院。仍以病体不支,於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春返回灵岩山。嗣应[[印光老法师]],真达老和尚之请,接任灵岩住持之职,开建『常年打七』念佛堂。印老、真老且亲为外护焉...」是知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慈舟法师尚未住持灵岩山寺。(又∶昔日丛林,向不许在寺中剃度,以维规则。则净严法师之剃染,恐非在灵岩山寺;上海与苏州相去不远,或在前述之上海灵山寺剃度亦未可知。谨此存疑,并祈识者见教是幸。) 受过具戒的净严,仍回到[[苏州]]灵岩山寺,研究律藏。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春,他应武昌佛学院法舫法师之召,在研究部担任助教,并协助法舫、唐大圆等筹备太虚大师要创设的「世界佛学院」──这是十七、十八两年间,太虚大师访问欧美各国后的新构想。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四月,佛教界十七省代表在[[上海]]举行「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决议成立中国佛教会。是时,[[太虚大师]]访问欧美归来,并出席第一次执监委员会。慕西、袁西航等,则在河南号召推动,成立河南省佛教会,并函促净严早日回到河南参与其事。冬天,在河南佛学社召开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到有各县代表七十馀人,选出[[慕西]]、净严、阔斋、[[能信]]、育普、润生、[[轶凡]]、袁西航、赵筱山、[[卢乾斋]]等十三人为执行委员,由执行委员中又选出[[慕西]]、净严、[[能信]]、戴湄川、[[赵筱山]]五人为常务委员。至此,中原佛教始有一个全省性合法团体来领导。 这时的河南佛教,真是残破衰微,不绝如缕。佛法东传之际,[[洛阳]]是东汉的国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就建在[[洛阳]]城郊。中国两千年的佛教文化,即由此发源。唐玄奘三藏就是洛阳偃师人。他西行求法,归国译经,是不世出的伟人。汉唐盛世,中原的名刹与高僧辉映,稍涉佛教史者所共和。如今何以如此衰微呢?原来宋代以后,中国佛教已进入保守时期;明代以后,民间秘密宗教盛行,正统佛教已被挤得无容身之地,尤其是佛教人才寥落,寺院成了贫无所依者的栖止之所,清末而至其极。 尤其不幸的是,民国初年,军阀内战。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冯玉祥打著革命的旗号,主持豫政。他是基督徒,自然歧视佛教。他扛著「庙产兴学」的招牌,驱逐僧尼,没收寺产,使佛教受到彻底的摧残,有如江南的洪杨之乱。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冯玉祥]]入赞中枢。河南省佛教会成立后,向官方交涉发还没收之寺产,虽不断努力,效果却不彰著。 净严这时在开封。一日,他到千年古刹铁塔寺(又名开宝寺)礼塔,见寺内殿宇颓倾,杂草丛生,不胜荒凉。他凄恻不已,合掌肃立,对塔发愿,尽此身命,修复古刹。后经他各方募化,终于修复大殿,建了十多间僧寮,整理了寺内环境,重新装塑佛像,使此古刹面貌一新;因此他也为地方上护法居士,礼聘为铁塔寺住持。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九月下旬,[[太虚大师]]应[[陕西]]辛未讲经会康寄遥居士之电请,有西北之行。九月二十八日离平南下,三十日抵达郑州,受到各界热烈欢迎,并在商会大厅对众演讲。讲题是∶「从地理上交通的中心,说到国家社会的中心」。接著他又到开封,《太虚大师年谱》二十年十月条∶ 十月二日,大师以张伯英等电请,及[[净严]]、袁西航、[[马一乘]]、黄寿椿、[[余乃仁]]等来郑欢迎,故折往开封一行。即日,偕余乃仁、邱寄苹、袁西航等,游龙亭、繁塔、相国寺诸名胜,於河南佛学社开示「显示真实相所开的三重方便门」,净严与袁西航记。 [此处有误。繁(读音 po)塔在开封城外东南,铁塔在开封城内东北隅。根本就是两座塔。] 繁塔就是开封铁塔。至於领衔礼请大师到开封的张伯英,颇值得介绍。[[张伯英]](西元一八八六~一九六六年),名钫,伯英其字,[[河南]]省新安县人,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与蒋介石为同学。辛亥起义,他率军光复西安,继之出任东征军大都督,支援河南民军起义。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张任河南省民政厅长,兼全省清乡督办,是河南人一致尊敬的革命元勋。他在对於河南省佛教会,向政府交涉发还寺产之事上,颇予维护。 河南省佛教会成立后,致力於重兴中原佛教。冯玉祥驱逐僧尼,没收寺院,其目的只在寺产(寺有田地亦没收入公),并没有全部捣毁佛像。所以,佛教会的袁西航、杨惺琴、兰石庵诸居士,还能在被没收的凌云寺大悲楼中,发现丈馀高的千手千眼大悲观音像及二十四臂观音像未被破坏,而凌云寺则已被改为省立救济院,经佛教会向院方交涉,把两尊观音像请至河南佛学社供养。佛学社又集资请了一部藏经,三宝中已有了佛宝与法宝,而培养僧宝也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因此,河南省佛教会有设立「河南省佛学院」的提议,筹备工作即落在净严的肩上。 在当时的河南僧侣中,慕西的僧腊和声望都在净严之上。惟慕西住持的道场贤首山寺,在河南信阳。他不能常驻开封,所以诸事就由净严代劳了。河南佛学院的事,经[[净严]]和[[袁西航]]居士等多方努力,成立院董会,由[[王荫棠]]居士任会长,[[孙声初]]、[[马一乘]]二人任副会长,袁西航任院护。董事会公议,聘请[[太虚大师]]任院长,慕西法师任副院长,净严法师任教务主任。院长、副院长都不在开封,只是遥领名义,担子是在净严肩膀上。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九月八日,佛学院举行开学典礼,院址是由院护袁西航提供的。副院长慕西致辞时,沉痛的说∶ 我们[[河南]]佛教衰微的原因何在呢?...何以本省从前有三百馀所寺院,而不能办一所佛学院,而使今日的学院,建筑在居士的修道之所?... 诸董事以血汗换来的金钱,供养我们,此中意义,诸学人亦深思之... 此后我们唯一的使命,就是谨守戒律,阐扬大教,革除积弊,修菩萨行,恢复已失的道场,建立河南新佛教,普济世间有情,完成人间净土。 慕西致辞时数度落泪,全场听众为之黯然。 以后数年,净严集佛学院、佛学社和铁塔寺三处工作於一身,四处奔走,席不暇暖,不过也得到了信众的高度信赖。 净严通达医理,且精於针灸,他在河南佛学社设施诊所,聘请开封名医[[涂知古]]、王合三、[[李冠群]]等轮流应诊,深受贫苦病患的感激。他并在河南省佛教会倡议刻印佛经赠人阅读,先后刻印出[[《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等多种经典,流通於世。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日军占领开封。无数难民东奔西逃,无处容身,净严以佛家慈悲精神,率领铁塔寺僧侣和佛学院学僧,在河南佛学社、铁塔寺、贤人巷等处,设立五处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两千馀人,供给食宿,前后维持半年。市面安定下来之后,收容所才予以撤除。民国三十一、二年(一九四二、三年),河南旱灾蝗灾接踵而来,灾民载道,路有饿殍。净严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化缘募捐。以募化所得购买粮食药品,救济灾民。他用中药制造「补饥丸」,散给灾民服用。这种植物性的东西,确有补饥的作用,没有副作用,不像观音土之服食后会腹胀而死。 他也在铁塔寺设立贫民子弟义务小学,收容流落街头的贫困儿童,分班施以小学教育,为国家保存不少幼苗。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日军投降,在全国欢呼声中,净严也期待著战后休养生息,国人过一段安定的日子。无奈为时未久,国共内战又起,全国各地冒起烽烟,尤以华北为甚。各地冲突不断,交通受阻。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春夏之间,由[[四川]]东下的[[印顺法师]],即以此原因受阻於铁塔寺中。郑寿彭所著《印顺导师学谱》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条下记载∶ [[File:净严法师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抗战胜利,导师准备离川,以交通工具拥挤,未即成行。清明前后,乃经西北公路到宝鸡,再沿陇海线东下,...行次洛阳郑州,抵开封铁塔寺,晤净严老法师,重逢续明法师。导师以旅途劳顿月馀,暂留养病...七月十五日,时局陡转,开封城外隐闻枪声,兰封铁路被挖,导师原定由陇海线东下计划受阻。越日,与净严法师折返郑州,导师再从郑州南下到武昌。 [[印顺法师]]早年曾就读闽南佛学院,且曾在[[武昌]]佛学院研究三论宗章疏,和净严都是太虚大师门下,所以到开封即驻锡铁塔寺。 民国三十六、七年(一九四七、八年),国共战事扩大,以至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退迁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四十馀年,净严始终留在开封。一九四九年以后,他早年参与成立的河南佛学社、河南省佛教会,当然已经瓦解。他一手重建的铁塔寺,在文革期间也遭到破坏。他本人受到冲击,详情不得而知。十年浩劫之后,政府补给他四千元人民币的生活费,看来他是「平反」了。这四千元他没有私人留下,却拿来修缮开封佛学社的大雄宝殿。这表示河南佛学社已经「发还」,又恢复活动。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由于改革开放政策,他重新受到地方上的重视与适度的尊敬。在他示寂之前,曾拥有[[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等头衔。这对於一个年近期颐,行动须人扶持的老和尚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一九九一年,是他百龄初度之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是年初春,事先给他送了一幅亲书的寿联,联曰∶ 弘法利人天喜百龄矍铄精神更祈多寿同龙树 降魔光佛土愿三世如来加护为舒五指见狮王 上款是「净严法师百岁初度大庆」,下款是「赵朴初作礼撰贺」。 不久,净严示微疾,安详往生,享寿百岁,僧腊六十三年。一九九二年四月五日,[[河南]]各界在[[开封]][[相国寺]]为他举行「净严法师示寂回向法会」。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及省方各界人士四百馀人参加,肯定他一生弘法的成就。 ==日本僧人== 1639~1702)[[日本]][[真言宗僧]]。河内(大阪府)人。在高野山出家,于仁和寺学习野泽诸流,集其大成而创立新安祥寺流。又研究各宗之教学与悉昙、仪轨。有感于戒律之衰微,遂倡导如法真言律,以其乡里之延命寺为根本道场。又在江户开创灵云寺,有将军纲吉等诸侯归依其门,门下有契冲等四百余人。日本元禄十五年示寂,世寿六十四。著有悉昙三密钞、诸真言要集等百余部。(净严大和尚年谱、续日本高僧传卷一、和汉三才图会卷六十七)p4713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o0500wbw5uw|480|270|qq}} <center>老饼戏说开封故事——净严法师</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220 佛教總論]]
返回「
净严法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