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92.1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凝滞 的原始碼
←
凝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凝滞</big>''' |- |<center><img src=http://book.img.ireader.com/group6/M00/D9/71/CmQUN1ql5MSEcxU3AAAAAOVeE5g701962340.jpg?v=h_9puXhL&t=CmQUN1ql5MQ.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1558470/23.html?p2=104134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small> |} '''<big>凝滞<big>'''汉语词语,拼音为níng zhì,意思是[[拘泥]],[[粘滞]],[[停止]] [[流动]],犹[[困阻]]。指[[疑难]],[[聚结]]。出自《楚辞·渔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凝滞 <ref>[https://www.zdic.net/hans/%E5%87%9D%E6%BB%9E 凝滞的解释|凝滞的意思]</ref> 外文名称 stagnate 读音 níngzhì 相关文献 《楚辞·渔父》 ==拼音== 凝滞:níng zhì ==基本解释=== 凝滞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停留不动;不灵活 目光凝滞 淹回水而凝滞。 ==出处与详解== 1、[stagnate]拘泥;粘滞;停止流动。 ①《楚辞·渔父》:"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②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③ 隋唐前《天隐子》:"遂我自然,勿为邪见所凝滞,则成功矣。" ④唐 李邕 《鹘赋》:"彼俊异之英决,岂凝滞于嫌猜?" ⑤宋太宗《逍遥咏注》:"圣人之御理也,不凝滞于物,不封执于教。" ⑥宋陈善《扪虱新话·刘道原能自攻其过》:"况古非今,不达时变,凝滞少断,劳而无功。" ⑦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一》:"自是磊磊落落,轩豁呈露,无秋毫凝滞。" ⑧《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 从信尝游楚泗间,见粮运停阻者,良由舟人乏食,日历州县勘给,故多凝滞。" ⑨《楚辞·屈原·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2、犹困阻。指疑难。 ①《南史·谢灵运传》:" 几卿详悉故实,仆射徐勉每有凝滞,多询访之。" ②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积年凝滞,豁然雾解。" ③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夫论者所以辩疑惑,释凝滞。" 3、聚结。 ①《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其中地而凝滞,亦有以象于物者矣。" 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咎及于金,则铸化凝滞,冻坚不成。" ③ 明 冯梦龙 《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伏,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 ④杨朔 《风暴》:"百姓都不做声,眼睛直盯着丧门神 ,面部凝滞着不可捉摸的表情:恐怖?愤怒?仇恨?" ==哲学== 道家铸造并掌握有一把能够打开延年益寿甚至能"得道登仙"之门的"金钥匙",这便是指道家修持者们必须天天诵念、时时持行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用通俗的话来解释经名,就是:"太上老君"教导世人要经常保持清静的心性。从字面上解释,"清",水澄澈之意,与"浊"相对。 《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浏其清矣。"《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又,纯洁无秽,明鉴不杂。 《苟子·解蔽》:"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 《淮南子·精神训》:"耳目清,听视达,谓之明。" 《本际经》:"无染无秽,是名清净。"《战国策·齐四》:"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静",古文"够",《韵会》通作靖,亦通作靓,亦通作诤。 又《韵会·正韵》音净义同。(见《康熙字典》)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本字作"诤",注作"静"。意即心地宁静、不受外物干扰,安定不烦。"清"与"静"组合成为理念词语,便形了一个涵蕴丰湛的哲理范畴。其中便包含着"神"与"心" 、"心"与"物" 、"性"与"情" 、"清"与"浊" 、"净"与"毒" 、"静"与"欲" 、"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斗争;能够以"神" (指人身中之神)制"心"、以"心"制"物"、以"性"制"情"、以"清"制"浊"、以"净"制"毒"、以"静"制"欲"、以"善"制"恶",也便能够从矛盾纷扰、功利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常清常静,与"道"合真的境界。 考,"清静"一说,在我国古籍哲著中最早见之于《老子》,如: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① 致虚极,守静笃。②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③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④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⑤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提出:"清静"是世人修身处世的准则。"清静"可以消除浑浊,可以战胜燥热,可以遣除贪欲,可以避免烦扰之事;进而使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老子的"清静"之说,为后世建树了修身处世规范,同时也是为后人开拓了一条保健心身、益寿延年的通道。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凝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