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73.8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刚竹毒蛾 的原始碼
←
刚竹毒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刚竹毒蛾.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刚竹毒蛾&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 原图链接][http://net.1nongjing.com/201709/200977.html 第一农经]]] '''刚竹毒蛾''' 学名: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类属:鳞翅目毒蛾科 == 形态特征 == 成虫 体长10-14mm,翅展26-35mm。体黄色,雌虫体色略浅。复眼黑色。触角栉齿状,触角干淡黄色,栉齿灰黑色,雌虫栉齿短而稀。雄虫前翅淡黄至棕黄色,雌虫前翅浅黄色,翅后缘中央有1橙红色斑,后翅色浅。 卵 鼓形,高0.8mm。浅黄色,顶部稍平,中间略凹,顶缘有1浅褐不均匀环纹。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0-25mm,浅灰黑色,被黑色和黄色长毛。前胸两侧中央具突出毛瘤,各生1束向前伸的灰黑色羽状毛,长约10mm;第一至第四腹节背面中央各生1束红棕色刷状毛;第八腹节背面中央着生1束红棕的长毛,毛束内混有羽状毛。 蛹 体长9-14mm,黄棕或红棕色,体各节被黄白色毛,臀棘上有小钩30余根,共成1束。茧长椭圆形,长11-23mm,丝质薄,土黄色,茧上附有毒毛。<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10085035&ver=2815&signature=z8vjzr-m5yVi*39wBcHgOFHWAgQTaNv1fmVCnhzh3Dx01VC*jqnIzg3kenu7juAkQ1EBZZmye7LI6qhZ9NcjA1y**5-WG1fX59w8LP6h427unf5BZ6udQDzyLYq36NfW&new=1 上下联动 聚焦刚竹毒蛾防控战]微信</ref> == 发生规律 == 年生代数因地而异,在浙江、福建1年3代;江西、四川1年4代。以幼虫在茧内越冬或以1-2龄幼虫在竹上越冬。在浙江南部各代幼虫取食期分别为3月中旬到6月上旬、6月下旬到8月上旬、8月中旬到10月上旬;福建省各代发生期分别比浙江提前10-15d。江西省4代,各代幼虫取食期分别为3月中旬到5月上旬、5月下旬到6月下旬、7月上旬到8月上旬、8月下旬到10月上旬。11月孵化的幼虫需取食10-25d后进行越冬。 成虫在清晨和傍晚羽化。羽化后爬到竹枝叶丛中,白天静伏,受惊扰后落地或作短距离飞行,夜晚飞行活动,有强趋光性,尤以雌虫更甚。雌虫羽化后不久,雄虫即可飞来交尾,交尾时间多在清晨。雌虫交尾后4-12h开始产卵。卵多产在被害较轻或未被为害竹叶丰茂的竹冠中下层竹叶背面或竹秆上。卵块单行或双行纵列,每行有卵6-13粒,多者达40余粒,排列紧密。每雌1生产卵120-160粒。 卵经6-12d孵化。初孵幼虫出壳后,停息于卵块附近,8-20 h内取食卵壳,然后群集爬行于竹叶背面取食。3龄幼虫开始分散,食叶量逐龄渐增,并爬上竹梢叶部取食。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尤以小幼虫更甚,以此转移取食。幼虫善爬行,反应敏感,有假死性,遇惊卷曲身体,弹跳坠地。夏天中午气温高时,幼虫需下竹纳凉,下午夕阳西下后复上竹取食。老熟幼虫在竹上部竹叶或竹秆上结茧,夏天老熟幼虫可下竹在林下灌木、杂草及竹秆下部的笋箨内结茧。茧经2-3d化蛹。蛹经6-15d羽化为成虫。 刚竹毒蛾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大出现前多发生在山洼、阴坡、密林中,再逐渐向山脊、阳坡、疏林扩展。同一被害竹林,山洼、溪边、密林被害重;山脊、阳坡被害轻。虫情发展到山脊、阳坡后,虫口密度将急剧下降。幼虫在气温12℃以下,30℃以上取食减少;10℃以下,35℃以上停止取食。春天低温、夏日高温对竹毒蛾发生不利,秋天干旱对卵孵化及幼虫发育不利。早春气温回升后,再出现低温,俗称“倒春寒”,最低气温在0℃以下,刚竹毒蛾当年不会大发生。 捕食天敌有蚂蚁、猎蝽。寄生性天敌卵期有[[毒蛾黑卵蜂]]、[[旋小蜂]]、[[跳小蜂]];幼虫期有[[绒茧蜂]]、[[黑瘤姬蜂]]、[[细鄂姬蜂]]、[[凹眼姬蜂]]、[[内茧蜂]]及[[日本追寄蝇]]、[[灰腹狭颊寄蝇]]等。另外幼虫期还有白僵菌寄生。天敌在大发生时寄生率都很高,对抑制该毒蛾持续发生起决定作用。 == 分布与危害 == 我国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为害毛竹、[[慈竹]]、[[白夹竹]]、[[寿竹]]等竹林,是竹林重要食叶害虫之一。 取食竹叶,大发生时将竹叶食尽,使竹节内积水,致被害竹林成片枯死。 == 防治方法 == (1)农业防治。 加强竹林抚育,合理砍伐,保持竹林适宜密度,可抑制大发生;注意竹林卫生,清除落地叶片及小枝,人工摘除虫茧,减少虫源。 (2)物理防治。 该虫趋光性强,在成虫发生期,装置黑光灯诱杀。 (3)化学防治。 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4)生物防治。 幼虫发生期引放天敌,并注意加以保护,发生量不大时尽量不施用化学药剂防治,可使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喷雾,防治效果均好。<ref>[https://news.sina.com.cn/o/2007-07-17/062712218969s.shtml 炎陵紧急应对刚竹毒蛾虫灾]新浪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刚竹毒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