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51.1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剑川古城 的原始碼
←
剑川古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剑川古城</big> ''' |- | [[File:剑川古城.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剑川古城 占地面积;2250平方公里 始建;公元1341-1370年 类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剑川古城'''始于元代至正末年(公元1341-1370年),已有650多年[[历史]],原有古城墙巍峨壮观,古城墙、樵楼1952年拆除。现四门护城河、壕桥犹存,古城墙[[基础]]四至清晰。 明代建成的街巷道路走向不变,尺度不变,格局不变,历经沧桑,古貌依旧。古城的民居极富[[特色]],尚保留明代建筑40余处,其中有21个院落保存完整,尚保留清代建筑146处,其余为民国至20世纪60年代土木[[结构]]建筑,古民居建筑的保留量占全城民居总数的90%以上。 ==序言介绍== 县内山原起伏,河川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国土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占579.42平方公里,山原面积1670.5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9.1亿立方米,现存耕地20.06万亩,年均降水量为760mm,多年平均气温为12.7℃。全县辖金华镇等六镇三乡,县政府设于金华镇。总人口 16.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万人,劳动力7.88万人,民族分白族、汉族、[[彝族]]、回族、栗粟族、纳西族、藏族、傣族、苗族、壮族、普米族、满族、独龙族、怒放、哈尼族等,其中以白族为主,占91.6%以上。全县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1017万元,财政收入达3085万元。县城金华镇距政府所在地大理市126公里,距省[[政府]]所在地昆明467公里。 剑川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 剑川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其中石钟山石窟历史价值甚高,于是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沙溪寺登街已入选世界纪念性建设基金会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保护遗产目录,千狮山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旅游]]景区。 ==历史故事== 其中不少"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典型[[白族]]民居古朴典雅。城中西门、南门古巷通幽,古宅较多,如七曲巷四合五天井的何宅,五马坊明代古建张宅,赵藩故居"光禄第",原古樵楼下"明建威将军府第"鲁宅,西门赵宅,南门三苏院、羊家大院,周钟岳、赵式铭故居,张子斋、欧根故居等,还有西门明代昭宗祠古建筑,其牌坊造型独特,名扬三迤;其大殿基本构件完好,有极高保护[[价值]]。现西门、南门、东门街道基本保留原貌,与两旁民居相衬得体,流水潺潺,古道悠悠,信步漫游,别有情趣。清末著名白族思想家、[[哲学家]]、学者、书法家赵藩的对联,曾受到毛泽东、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的赞扬,近代爱国诗人、史学家赵式铭,社会活动家、诗人、书法家周钟岳,著名林学教育家张海秋等文化名人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白族党员张伯简为古城深刻文化内涵的代表,这些古城名人的故居已成为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古城内民居小巧[[玲珑]],布局严谨,可以完全看出明代初期、明代中后期、清代、民国及20世纪各个年代民居建筑结构的不同形式和发展特点,为现存云南白族民居中典型的活生生的建筑博物馆:古城内无论建于哪一个时期的古建筑庭院皆青砖卵石混合铺就,广植花木,清新别致,剑川古城的总体格局充分体现明清儒家[[思想]]在白族地区的统治地位及古城在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中转站的特殊位置。从南门外直至北门外,沿街民居前设铺台,后置院落,一派商业景观、从文照街经西门直上西门外文庙,路面由青石板连成左、中、右3条主线,其间弹石[[镶嵌]],按照士大夫等级观念,正中的青石板路面只准老年人、达官显贵、读书人行走,其余人等只能靠边。古城格局错落有致,井井有条。东南、西北城门有意相左、相错,四门正街结合部采取"丁"字形衔接,各条巷道[[曲曲弯弯]],充分显示出古城民居布局的幽静。巷道流水日夜不绝,防灾减灾作用很大。经过2000多年汉文化的渗入,藏文化的习染,古城堡呈现出既复杂又丰富的多元文化形态,但始终保留着浓郁的白族本土[[文化]]。白族[[原始]]崇拜认为,天是"母"的,为母系神灵;地是公的,为父系神灵,称"天母地公"。这一观念在古城文化中相当突出,本主"白姐圣妃阿梨帝母"(传说中的段思平母亲)至今仍供奉在北门街仁里巷北的本主庙中。城南的[[古城隍]]是金华坝区共同崇拜的本主,被尊为"十八坛神之首"、"两代城隍"。剑川佛教"阿吒力"修行方式比较简捷,信徒遍布城乡,法事频繁。农历二月初八的太子庙会热闹非凡,吸引无数中外游客。道教盛行于元末明初,古城现存道教活动场所主要有金华古寺、满贤林雷祖殿、城内武侯祠,西门外玄都观、斗姆阁等地,剑川道教科仪内容丰富,在省内外[[影响]]较大。<ref>[http://yn.sina.com.cn/news/2020-09-16/detail-iivhvpwy7057817.shtml 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剑川古城] , 新浪网 2020-09-16 </ref> 剑川接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早,程度较深。据不完全统计,从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起,至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止,剑川登科及第有功名者,累计558名。其中进士21名,[[举人]]145名,贡生392名。其余未能录取的多数学子或从教,或学医或从事木雕建筑等工艺,足迹遍及滇、黔、川、藏、桂,乃至南亚、[[东南亚]]。由于儒学队伍庞大,数百年来,形成了儒家思想在古城中占有统治地位的客观状况。古城内白族居民占绝大多数,白语纯正,白族风习保留完整。尊师重教的传统观念较为突出:重农轻商、保守封闭的小家庭模式占多数;好客讲礼的风尚随处可见;爱清洁、讲文明、重视环境美的气息浓厚。剑川古城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2003年11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剑川古城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剑川古城许多古建筑得到了修复,街巷路面得到重修,剑川古城正以自己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古朴严谨的民族历史风貌,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逐渐成为剑川旅游文化线路上的[[活动]]中心。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j0734aoa25h|480|270|qq}} <center>M《知食•杂志》: 感受剑川古城里的古桥和老房子[依兰原创]</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剑川古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