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4.80.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力学胡同 的原始碼
←
力学胡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力学胡同</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f988f6acffa40e7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28670&sid=876379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力学胡同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 东起;府右街 西止;横二条 |} '''力学胡同''',元代属[[万宝坊]],明代属小时雍坊,因[[明孝宗]]时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赐第在此,故名李阁老胡同,后沿用。1965年定今名。<ref>[https://www.sohu.com/a/335937624_699412 力学胡同,载满了学生的回忆],搜狐 , 2019-08-23</ref> ==简介== 位于西城区东南部。东起府右街,西至枘二条。原名[[李阁老胡同]]。1965年更今名。 李阁老,名[[李东阳]],茶陵人,字宝之,号西涯。预机务段,多所匡正。入内阁,而年长,故称阁长。立朝五十载,清廉不渝。“文典雅流利,工篆隶书。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之后,东阳一人而已”。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录]]》等著作传世。卒谥文正。《[[长安客话]]》:“李文正东阳赐第,在灰厂小巷李阁老胡同。”(灰厂小巷,即今府右街)。《[[日下旧闻考]]》:“祠久废,中有耿氏房园,虽颓圯,地甚守敞,应即其遗址。 ==发展历史== 北京交通大学旧址。 李阁老胡同,清代曾有进士馆,民国后改为法政大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李阁老胡同]]建立[[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为邮传部创办,旨在训练铁路管理人才。毕业期限,或为一年,或为三年,视学生所有之学科而定。民国四年(1915)交通部令改组专门学校原设之铁道、邮电两班,乃分邮电、铁道管理两校,各置校长分掌校务,同时提高程度,并建设无线电台以为实习之资。民国十年(1921)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共同组建[[交通大学]],改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设铁道管理科。民国十八年(1929)命名为[[交通大学北京铁道管理学院]]。相传该学院就是在[[李东阳故居]]的废址上建设起来的。这所学院就是如今交通大学重要分支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 民国八年(1919)五月四日,北京十三所学校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发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呐喊,震撼了神州,震惊了世界,爆发了“五四”运动。北京交通大学即为十三校之一。1954年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当年曾在[[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读书并亲身参加过“五四”运动。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力学胡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