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74.5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加农炮 的原始碼
←
加农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加农炮.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1/cb453abb75a74095a6d6f9a01fd23c4e.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07847202_10003289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加农炮'''([[英语]]:Cannon),为火炮的一种。目前来说,加农炮它较同口径的榴弹炮相比,有着更长的炮管的特色,因此炮弹可以获得更强的膛内压力、更快的初速,让炮弹可以射到更远的距离。同时因为初速较快,所以加农炮的投射弹道衰减较慢,火炮射击弹道较为平直,因此也可以作为[[直射炮]]使用。 在20世纪[[冷战]]后,由于军队追求更远的火炮射程,称为[[榴弹炮]]的武器也开始具备长炮管,因此现在榴弹炮与加农炮已无明确分类,火炮趋于多功能化,不过战车等直接射击目标的[[武器]],还是以偏向加农炮的设计为主<ref>[https://k.sina.cn/article_6423256008_17edb1bc800100kkq4.html?from=mil 榴弹炮?加农炮?加农榴弹炮!同样是大炮,你能分清它们区别么? ],新浪,2020-8-18 </ref>。 ==定义沿革== 加农炮的命名源于[[英语]]:Cannon的译音,意为“空心圆筒”,此英文单词源出拉丁文Canna,意为“茎”、“杆”、“管”。在14世纪的[[欧洲]],凡发射弹丸的金属管形火器,全统称为“加农火器”。 在16至17世纪时前膛火炮时代,加农炮指的是可投射弹重42磅以上的[[滑膛炮]],但是这种火炮在当时遭嫌弃太过钝重,因此出现一款称为半加农炮的武器。半加农炮除了火炮投射的实心弹药是32磅之外,在火炮的设计上与加农炮并无差别。到三十年战争时,由于开发出内部凿空填装[[炸药]]的[[榴弹]],火炮从攻城武器转换为野战使用,要在野战有效率的活动,火炮就不能太重,因此出现了一种炮身较短,以中近距离作战为主要设计目标的[[榴弹炮]]。加农炮在大炮分类的形象中被定义为“较长炮管的火炮”,但依旧是作为直射武器使用。 在19世纪[[膛线]]、后膛装填、制退复进机研发普及后,火炮从传统直射与小角度曲射进化到可以到45度仰角射击。当时将用于大仰角曲射的火炮称为榴弹炮、主要用于45度仰角以下射击的称为加农炮。在19世纪时加农炮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低仰角(45度以下)射击、[[射程]]远。主要用于反击敌军的炮兵。 在中国,[[火炮]]多半通称大炮,加农炮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引入的和制汉语,特别指称炮管较长、射程较远的重型火炮;西方国家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定义火炮称呼,[[法国]]定义炮管长20倍径以下称榴弹炮、20倍径以上称加农炮,[[美国]]则用25倍径作为定义分界点,从1920年代后中西对于加农炮的定义逐渐趋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军事科技发展与[[战术]]需求,先进国家开始将榴弹炮的炮管延长赋予更远的射程,因此后来的榴弹炮与加农炮倍径已差距不大,在军事定义中也不再有严谨的区分标准。对于混合了加农炮和榴弹炮特点的新型火炮,亦有“加榴炮”这种称呼。 与加农炮有近似特征,但以专精任务的子类别,包含[[岸防炮]]、[[坦克炮]]、[[反坦克炮]]、[[高射炮]]等<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131/16/30123241_888875075.shtml 加农炮发展史 ],个人图书馆,2020-01-31</ref>。 ==视频== ==<center> 加农炮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国式加农炮有多强?一万辆坦都拦不住</center> <center>{{#iDisplay:k0656lykgmz|560|390|qq}}</center> <center>近距离观看加农炮发射全过程</center> <center>{{#iDisplay:q0791q5eha7|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加农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