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37.1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劳君展 的原始碼
←
劳君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劳君展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劳君展.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394240&sid=6607897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394240&sid=6607897 图片来源 360搜索网]]] | 图像说明 = 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 出生日期 = 1900年 | 出生地点 = 湖南省长沙县 | 逝世日期 = 1976年1月3日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 职业 = 教授 | 知名作品 = }} '''劳君展'''(1900年~1976年1月3日),女,原名启荣,[[湖南省]][[长沙]]县人,1900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 <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pddam810p66491n.html 劳君展 ],名人简历网</ref> 毕业于[[里昂大学]]、巴黎大学。 <ref>[http://www.chinavalue.net/Wiki/%E5%8A%B3%E5%90%9B%E5%B1%95.aspx 劳君展 ],价值中国网</ref> ==生平== 青年时代就读于长沙周南女校。 五四运动期间,任长沙学联宣传部长,创办《女界钟》杂志,加入毛泽东创建的新民学会。 1919年秋考入上海东南大学。同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入里昂大学专攻数学。 1921年初,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到欧洲考察学习,将同行的女学生劳君展(启荣)等介绍给先期赴法勤工俭学的许德珩,希望许德珩为她们补习法文 。 1924年暑假,获得里昂大学硕士学位,进入巴黎大学,跟从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 1925年4月16日在巴黎中国饭馆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徐悲鸿、刘半农等34人到会祝贺,蔡元培题赠贺词:"爱心同结,互助互利。学术事业,勤奋不已"。 婚后,工作于居里夫人的镭研究所,成为其亲密助手 。 1926年毕业于巴黎大学 。 1927年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数学系教授。不久,蒋汪合流,她和丈夫颠沛流离于上海、广州、北平等地,先后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教学之余,曾翻译出版《积分学纲要》,与严济慈合译《法国高等数学大纲》等著作。 1932年底,国民党特务在北京大学逮捕进步师生,她动员著名记者萨空了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罪行,又请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知名人士多方奔走营救,使许德珩、侯外庐等进步师生获释出狱 。 1936年参加北平文化界救国会 。 1945年参与筹备成立九三学社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分别会见了许德珩、劳君展和梁希、潘菽、金善宝、涂长望等九三学社先贤,鼓励他们把"民主科学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政治组织 。 1945年9月3日,日本向盟国签定降书,为纪念世界民主力量击败法西斯,许德珩夫妇与朋友们在重庆青年大厦举行庆祝大会,并决定将民主与科学座谈会改为九三座谈会,后又改为九三学社。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成立大会在青年大厦召开,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九三学社缘起、宣言及主张等 。 1947年5、6月间,劳君展与学生一起积极投身到"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中去,终被解聘 。 1949年3月25日,许德珩夫妇侍立于西苑机场,欢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进入北平城 。这天晚上,被邀参加毛泽东主席在颐和园乐寿堂举办的宴会,开怀畅谈,一直到第二天清早 。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参事,九三学社第二届中央理事、第三至五届中央常委、北京市分社副主任委员。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微积分教程》。 1976年1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七十六岁 。 ==家庭==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以她辉煌的成就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博得全世界的尊崇.仰慕她名望的人很多,而她亲自培养的学生很少。她唯一的中国籍女学生名叫劳君展。 劳君展1900年旧历9月14日出生在长沙显赫的富贵之家,祖父劳崇光曾任两广总督,父亲是很有才学的名士,兄长也很受社会上尊敬。 君展原名启荣,自幼好学,熟读古书,她是家中的宠儿。 在当时的社会,她的人生道路自然可以作千金小姐,当阔太太,进入权贵富豪之家,享受一个女人需要的一切,但她蔑视财富和权势,从不追求个人享受,以自己的智慧选择了人生道路的起点。 1918年她考入湖南周南女中。这是一所私立学校,由社会名流朱剑凡先生创立。朱先生系湖南人,是明朝皇族的后裔,为爱国志士。 他曾留学日本,深感中国妇女受封建压迫毫无社会地位,他宣扬新思想,鼓励独立思考,支持妇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劳君展和蔡畅是周南女中第一班的学生,她们很快成为知心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有关国家前途的话题。五·四运动在湖南燃起烈火,周南女中成为进步青年的先锋队, ==主要成就== '''贡献'''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任中共组建的北平妇女救国会委员。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她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支持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她的家是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人彭真、杨秀峰、徐冰等经常召集重要会议的场所。每当在她家开会,她都精心筹划安排,以保安全。 当她得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物资奇缺,特别是因缺乏计时怀表而不利于指挥作战的情况,即将仅有的积蓄全部拿出,购买钢笔、怀表、布鞋及其他物品,交中共北方局负责人徐冰转送延安。 对此义举,毛泽东曾亲自致信感谢说:"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参加了全国各党派妇女代表大会,后赴重庆开展抗日活动。1944年,她参加了由高级知识分子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经常聚会讨论时局和实现全民抗战的对策。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时,曾邀请她与丈夫许德珩到红岩嘴八路军办事处共进午餐。老友相逢,叙谈颇多。 告别时,她不无忧虑地说:"重庆气候不好,山城不可久留,早作归计为好。" 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层领导的安全计,她奔波于各大专院校间,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广泛开展工作,争取他们对中共代表团的同情与支持。 抗战胜利后,她和丈夫联络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九三学社,是该社创始人之一。 后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积极支持和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 '''荣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教授,高教部研究员,教育部参事。 她是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全国妇联执委,全国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了许多工作。 1976年1月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劳君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