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9.20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勃兰登堡-普鲁士 的原始碼
←
勃兰登堡-普鲁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勃兰登堡-普鲁士</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9.itc.cn%2Fq_70%2Fimages03%2F20200704%2F70afc66758d04395bce941b7313772c8.png&refer=http%3A%2F%2Fp9.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7786911&t=f2c23dc573a0cd371ba77f6c3f66b6b3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t3.m.sohu.com/a/405761036_793726?scm=1002.b000b.1370323.ARTICLE_REC&spm=smwp.content.fd-d.32.1594005867991mtXj8a0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勃兰登堡-普鲁士 所属洲 欧洲 首 都 [[柏林]]、[[哥尼斯堡]] 官方语言 德语 政治体制 [[君主制]] 主要民族 [[德意志人]] |} '''勃兰登堡-普鲁士''':(德语:Brandenburg-Preußen),是17世纪至19世纪初[[德意志]]的一个重要邦国,后发展成为[[普鲁士王国]]。统治者是[[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普鲁士由众多邦国组成,主体部分是[[勃兰登堡伯爵领地]]和[[普鲁士公国]]。 <ref>[http://t3.m.sohu.com/a/405761036_793726?scm=1002.b000b.1370323.ARTICLE_REC&spm=smwp.content.fd-d.32.1594005867991mtXj8a0 勃兰登堡-普鲁士], 豆瓣电影, 2020-01-18</ref> == 简介== 1618年,普鲁士公爵[[艾尔伯特·腓特烈]]经历长期的精神病折磨后去世。他的女婿,同出于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选侯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了这个公国,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组成了君主的个人联盟(Personal Union),也称共主邦联。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名字由此而来,需要指出的是,普鲁士公国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此时的它是[[波兰]]的封国。当然,勃兰登堡不仅继承了普鲁士公国,还在四年前继承了莱茵河的克勒夫-马克。 勃兰登堡-普鲁士合并没到两年,选侯[[约翰·西吉斯蒙德]]去世,1620年1月其子[[格奥尔格·威廉]]即位。但格奥尔格·威廉即位没到一年,便因一次严重的摔伤最终导致下肢瘫痪,只能靠轮椅行走。身体的孱弱削弱了他的统治力。适逢三十年战争,勃兰登堡-普鲁士作为主战场之一,遭到严重的破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政治体制而言,勃兰登堡-普鲁士是霍亨索伦君主的个人联盟。即勃兰登堡、普鲁士和克勒夫-马克共同尊奉同一个人为君主,但各邦各有自己的一套政治系统,邦与邦之间互相视对方为外国,各邦的议会——即等级会议(the Estates)对邦国政治有巨大的影响力。普鲁士各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勃兰登堡、普鲁士两个邦以容克地主庄园经济为主,莱茵河的克勒夫-马克以市民阶层的商品经济为主。所以前者在等级会议中占优势的是容克地主,后者在等级会议中占优势的是城市寡头。 1640年即位的选侯腓特烈·威廉(又译:弗里德里希·威廉),又称大选侯,是勃兰登堡-普鲁士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君主。腓特烈·威廉早年在荷兰度过,他目睹了荷兰的富庶先进,有志于改造他的邦国。他是将勃兰登堡-普鲁士由一个中世纪封建邦国转型为绝对君主制国家的关键人物。他在外交与内政的表现上都可圈可点。他在邦国内确立了对等级会议的绝对优势,改革了枢密委员会,建立了内阁,并且改革了公室直辖领地上的管理机构——公务官房,将直辖领地上的财务状况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面对臣民,他还建立了早期官僚机构——战争总军需部(Generalkriegskommissar),建立了一支2万人左右的常备军,并且仿照荷兰开征新税。经过一系列改革,勃兰登堡-普鲁士从德意志邦国中脱颖而出。外交方面,大选侯也表现出灵活性。大选侯一个较大的成就就是从瑞典和波兰手中获得普鲁士公国的主权,这个成就也为普鲁士未来升格为王国扫清障碍。另一个较大的成就就是在费尔贝林战役中独力击败欧洲军事强国瑞典陆军。和之前的霍亨索伦君主一样,腓特烈·威廉致力于扩张领地。在他统治时期,勃兰登堡-普鲁士又获得波美拉尼亚和马格德堡两个德意志邦国。 1688年大选侯去世,其子腓特烈一世即位。在许多著作中,都将其称为爱慕虚荣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致力于获得国王头衔。尤其在邻居萨克森选侯1697年当选为波兰国王后,他的这个需求更加迫切。在和皇帝谈判后,他答应借出8000名士兵供皇帝驱使,皇帝则允许他成为国王,因为皇帝本人也是德意志国王,皇帝不允许在德意志境内再出现一个德意志人王国。于是腓特烈一世决定将王国建立在德意志境外的普鲁士公国上。1701年腓特烈一世“在普鲁士的王国”建立起来。 因为腓特烈一世的王国只是东普鲁士地区的王国,勃兰登堡、克勒夫-马克等地依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所以严格意义上,霍亨索伦的君主国还应该用勃兰登堡-普鲁士来指称。 1716年腓特烈一世国王去世。其子腓特烈·威廉一世即位,即著名的士兵国王(又译作军曹王)。士兵国王对外交不甚重视,主要精力在于建设军队方面,他尤其重视普鲁士军队的发展 ,他在位期间,不断扩大军队的规模,使得军队常年保持在8万人左右的规模,此时的勃兰登堡-普鲁士也如同一个巨大的兵营,国王本人亲自上阵操练士兵,士兵国王的称呼由此得来。士兵国王积极发展军队,但很少将军队带上战场。 1740年腓特烈·威廉一世去世,他那个兴趣广泛,喜欢吹横笛的儿子即位了,就是著名的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是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早期是个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王子,爱好文学艺术,推崇启蒙思想,喜欢优雅地用法语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书信往来。这些在父亲的眼里都是纨绔子弟的浮夸作风,一直让腓特烈·威廉一世头疼不已。人们也很怀疑腓特烈二世能否将普鲁士带向强大,而即位后的腓特烈二世表现出了现实主义的执政风格,将普鲁士的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内政外交方面比士兵国王走得远。虽然腓特烈本人非常反对马基雅维利式的君主,甚至专门写文章来驳斥马基雅维利的理论,但他本人却恰恰像一个马基雅维利式的君主,在外交方面表现出狮子的勇猛和狐狸的狡诈,腓特烈二世在位期间获得了西里西亚和东波美拉尼亚地区。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军人拿破仑借助革命攫取法国政权,建立起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于1806年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即德意志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后,原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幸存的邦国都成了主权国家,霍亨索伦君主对勃兰登堡-普鲁士实行行省制改革,将整个勃兰登堡-普鲁士划分为十个省,用普鲁士王国的国名来指称所有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地。这使得勃兰登堡-普鲁士由一个共主联邦变成了单一制的王国,勃兰登堡-普鲁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普鲁士王国。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40 欧洲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勃兰登堡-普鲁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