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26.2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化南新村 的原始碼
←
化南新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化南新村'''<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0/02/22/3076873_1_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076873 圖片來自ltn]</small> |} '''政治大學化南新村''',為早期[[國立政治大學]]於1960年代初期所興建之教職員宿舍,現為[[台北市文化局]]登錄之[[臺北市文化資產]],屬於聚落建築群<ref>{{cite web|url=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188535|title=聚落建築群 政大「化南新村」全區保留|publisher=自由時報|author=黃建豪|date=2018-03-31|location=臺北市|language=zh}}</ref><ref>2018年5月25日,臺北市政府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760109471號公告。</ref>,位於[[臺北市]][[文山區]]萬興里。同一時期,政大亦興建其他宿舍,如道南新村,但是規模較小。於1990年代,部份化南新村拆除,改建化南新廈。 ==興建背景介紹== 國立政治大學於1954年[[在臺復校]]。為了解決教職員交通不便困擾,校長[[陳大齊]]以校外附近興建教職員宿舍,來解決減少舟車勞頓的問題。同時,興建案設計人之一的[[芳澤]]建築師表示:「(化南新村)當初政大為解決教職員宿舍淹水而建,沒有什麼價值」。根據政府資料,化南新村經[[行政院]]於1962年核定徵收計畫,徵收之使用目的為興建[[法學院]]等教育事業使用。雖曾因政大遭逢淹水之苦暫將教職員宿舍遷至化南,但依《[[土地法 (中華民國)|土地法]]》相關規定,仍應依法回歸原徵收目的使用,方為適法。 ==建築特色== 化南新村的建築為雙拼式之兩層樓房。鑒於政大所在之木柵地區過去常為水患所苦,故建築樓層墊高,離地約一公尺。此外,化南外觀為清水紅磚,外牆呈Z字型,具有強化功能與明暗相間效果,為臺灣少見戰後文教建築。此外,為防雨水滲入,化南窗臺採傾斜式,將戶外雨水導入牆外,甚具巧思與美觀效果。 除了建築全面保留了臺灣戰後1960年代的建築特色,化南新村更反應出當時代眷村式的生活方式,台灣本省籍與[[台灣外省人|外省籍]]族群相互交融的時代背景。<ref>{{Cite news|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2451|title=別拆光戰後文人的「家」!從1960到2016,政大化南新村的保存之路|date=2016-06-22|publisher=關鍵評論網|accessdate=2018-03-30|language=zh|location=臺北市|author=廖湘婷|editor1=陳淑美|editor2=苑舉民|editor3=王曉敏}}</ref> ==自然生態== 化南新村由於與外界有馬路相隔,因此發展出獨特生態系,且隨日夜有所不同。化南新村富含多樣動植物物種,為[[臺灣藍鵲]]棲息地。 ==著名居民== 化南新村曾為無數1949年後來臺文史哲學者居所,例如,前[[西北聯合大學]]教務長[[高明]]、書法家及文化學者[[劉太希]]、中國哲學家[[熊公哲]]、阿拉伯語學家[[熊振宗]]、翎詞曲學者[[盧元駿]]、唐人小說學家[[王夢鷗]]、[[苑覺非]]、哲學家[[苑舉正]]、[[訓詁學]]學家[[劉述先]]、青島市長與都市規劃學者[[李先良]]、[[敦煌學]]學者羅宗濤、教育學家[[楊承彬]]、[[項昌權]]、歷史學家[[徐家驥]]、[[閻沁恆]]、財稅學家[[張則堯]]、傳播學者[[徐佳士]]、[[陳聖士]]、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學家[[楊樹藩]]、憲法學家[[荊知仁]]、地方自治學者[[薄慶玖]]、政治學學者[[周世輔]]、[[施啟揚]]、[[呂春沂]]、[[芮和蒸]]、[[雷飛龍]]、[[江炳倫]]、[[傅宗懋]]、[[呂凱]]等學者教授。 == 保留現況 == *化南新村過去為農地,1960年代,政大以建造教學設施為由向農民徵收。萬興里長詹晉鑒說,當時校方以每坪不20元低價徵收,後來卻蓋成教職員宿舍,讓居民錯愕。1993年,政大打算將化南新村出售,因政大教師連署、抗議下才得以保存,但仍有一部分被轉售給建商蓋大樓,還因此被[[監察院]]糾正。 *政治大學曾決定部份拆除化南新村無人居住之建物,興建法學院,且於2015年五月拆除外圍兩戶雙拼建物,引起附近居民、民意代表與校外人士異議。<ref>{{Cite news|url=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89051|title=化南新村只留8棟 居民砲轟政大新法學院興建案|publisher=自由時報|accessdate=2018-03-30|author=鍾泓良|location=臺北市|language=zh}}</ref> *臺北市文化局於2015年11月2日,將化南新村列為[[古蹟|歷史建物]]的列冊追蹤名單。化南新村目前居民多是向政大租約短期之住戶,舊居已全數遷離。 *經2018年1月23日,臺北市文化局第102次文資審議大會,文資委員無異議通過決議將政大化南新村登錄為法定「聚落建築群」,但是指定範圍與保存方式,則留待下次文資審議會再作討論。政大總務處表示尊重決議,且若全區保留或無法興建法學院,原址也會以教育目的作最有效利用。3月30日,臺北市文化局於召開第104次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暨文化景觀審議會,政大代表與當地里民代表各陳述意見,委員會最後則宣佈化南新村全區保留。 == 未來發展 == 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化南新村歷史建築的價值確認沒有問題,將由臺北市文化局編列預算,後續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三年內完成該區保存再發展計畫,深入調查化南新村歷史、人文、自然、建築等,針對保存範圍內可保存或改建部分,再進行細部討論。此期間內,政大則必須維護化南新村。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化南新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