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63.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化学改变世界 的原始碼
←
化学改变世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ebabeacd/e26f15868ea9be4d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711781/6763943234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化学改变世界'''》,[美] 弗兰克•A.冯•希佩尔 著,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读书,可以与时俱进,开阔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是全球[[文化]]<ref>[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5-10/14/nw.D110000gmrb_20151014_1-13.htm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光明网,2015-10-14</ref>科技知识扩容和更新的需要,是知识<ref>[https://www.sohu.com/a/110337865_464088 什么是知识?],搜狐,2016-08-13</ref>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内容简介== 化学和历史的走向是密不可分的,如疟疾的治疗促成了殖民主义的发展,生化武器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格局,杀虫剂的大规模使用减少了马铃薯晚疫病所造成的饥荒。化学制品也是损害人体健康、危及物种生存的罪魁祸首。 本书结合毒理学、流行病学、[[历史学]]和化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生动简明地阐述了化学是如何拯救人类于饥荒和瘟疫,又是如何通过生化武器和化学制品威胁人类健康和物种多样性的。化学在成就现代社会的同时,也威胁到了当今的生态平衡。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饥荒 /1 1.马铃薯晚疫病(1586—1883) /2 第二部分:瘟疫 /25 沼泽热(疟疾)(公元前2700—1902)/26 黑呕(黄热病)(1793—1953)/45 3.监狱热(斑疹伤寒)(1489—1958) /75 4.黑死病([[鼠疫]])(541—1922) /85 第三部分:战争 /111 1.战争中的合成化学品(公元前423年—1920年) /112 2.齐克隆(1917—1947) /134 3.滴滴涕 (1939—1950) /156 4.I.G. 法本公司 (1916—1959) /185 第四部分:生态 /213 1.杀虫剂抗性(1945—1962)/214 2.《寂静的春天》(1962—1964) /230 3. 惊奇与谦卑(1962年后)/246 后记 /258 致谢 /276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化学改变世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