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66.2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北京时间 的原始碼
←
北京时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北京时间.jpeg|有框|右|<big>北京时间</big>[http://www.time163.com/zb_users/upload/2018/8/2018082771941073.jpg 原图链接][http://www.time163.com/ 来自 北京时间网 的图片]]] '''北京时间'''(别称:中国标准时间,外文名:Chinese standard time)是中国采用[[国际时区]]东八时区的区时所制定的中国标准时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发播。 其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八区(东经120°)的地方时间,因此北京时间的发播地并不在北京,而在[[陕西]]蒲城。 ==历史发展== 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中国[[海关]]曾制定海岸时,以东经120度之时刻为标准。公元1912年,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分为五个时区<ref>[https://www.sohu.com/a/107289265_133553 北京时间11点整,北京时间究竟是怎么来的? ],搜狐,2016-07-23</ref>,[[民国]]28年(1939年)3月9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召集标准时间会议,确认1912年划分之时区为中华民国标准时区。分别为: 昆仑时区GMT+5.5 [[新疆]]西部与部分[[西藏]] 新藏时区 GMT+6新疆及西藏 陇蜀时区 GMT+7 中国中部 [[中原]]标准时区 GMT+8 中国海岸 长白时区 GMT+8.5 中国东北 1949年之后,中国将“中原标准时间”改称“北京时间”,并在全国(大陆、港澳、[[台湾]])统一使用该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西部地区== 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均采取北京时间(UTC+8),但在大陆的新疆、西藏等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息时间和邮政通讯费用优惠分界点虽然用北京时间来表示,但也比其他各省延晚2小时,如中国电信的长途电话优惠时段,在新疆、西藏推迟两小时走。而在新疆民间(特别是[[维吾尔族]]群众中间),使用UTC+6的情况更为普遍。[[新疆电视台]][[汉语频道]]与少儿频道使用北京时间,维语频道与哈语频道使用新疆时间。 [[乌鲁木齐]]时间以及划分时区的提议 由于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都采用北京时间作为标准时,因此在西部的[[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和自治区造成了生活不便,比如在乌鲁木齐,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提前两个小时,北京时间早上8时30分(中国公务机关通行的上班时间)相当于当地时间早上6时30分,因此新疆等地实际工作的时间要比东部地区推迟2小时。 2005年两会期间,一些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来把中国时区加以小分的建议,提议分为以北京时间为基础的东部时间(UTC+8)、以陕西地区时间为基础的中部时间(UTC+7)和以新疆、西藏地区时间为基础的西部时间(UTC+6)。后又将该提议改为分为两个时区,即UTC+8和UTC+7两个时区,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比以西各省采用UTC+7的责任的时间。但该提案尚未付诸表决。 ==计算方式== 如今我们所说的1秒,其实就是铯原子跃迁振荡9192631770次所用经历的时间,这是1967年10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计时大会正式定义的。国际上规定,取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零分零秒的瞬间作为原子时的起点。196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建成。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我国的标准时间的发播任务,其授时系统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程和[[社会公益]]设施,并被列为由国家财政部专项经费支持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之一。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国家安全、互联网金融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的需求。 特别是为以国家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常规及战术、战略武器试(实)验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应开展的时间频率研究工作,则紧紧围绕国防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时频领域提出新的手段和更高精度的需求而开展,如在守时理论与方法、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时间传递与同步、新的授时手段拓展、国际间远距离高精度时间传递与比对,时间尺度与频率标准、用户时间系统终端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理论与技术成果,带动了我国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和国际影响的时间[[频率]]研究、服务、发展中心。 国家授时中心前身是陕西天文台,196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筹建,197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短波授时台试播<ref>[http://sn.ifeng.com/a/20190701/7505650_0.shtml 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出 走进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凤凰网,2019-07-01 </ref>,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播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七十年代初,为适应我国战略武器发射、测控和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在陕西天文台增建长波授时台(BPL),1986年通过由国家科委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后正式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 国家授时中心负责确定和保持的TA(CSAO)和UTC(CSAO),并参加国际原子时合作。它是由一组高精度[[铯原子钟]]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GPS共视比对、卫星双向法(TWSTFT)比对等手段与国际原子时间标准相联系,对国际原子时的保持做出贡献,稳定度为10-14,准确度为10-13。 短波授时台(BPM)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以四种频率(2.5M,5M,10M,15M,同时保证3频率)交替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覆盖半径超过3000公里,授时精度为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长波授时台(BPL)每天定时发播载频为100KHz的高精度长波时频信号,地波作用距离1000-2000公里,天地波结合,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海域]],授时精度为微秒(百万分之一秒)量级。BPL长波授时系统的建立,将我国授时精度由毫秒量级提高至微秒量级,使我国授时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该项目198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国家国防试验、空间技术、测绘、[[地震]]、[[交通]]、[[通信]]、[[气象]]、[[地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特别是在以卫星发射、火箭试验为代表的我国航天技术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自系统建成后,为国家星箭发射、战略武器试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时间频率信号,保证了百余次重大任务的顺利完成,多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总装备部贺电嘉奖。 随着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试点工作的开始,作为国家授时中心,陕西天文台所承担的国家任务和开展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科学院]]的重视和肯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进入了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并于2001年3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1970年12月15日,时间城开始向全国进行[[短波广播]]。半径达300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日后耳熟能详的“……嘀”,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点整。 ==视频== ===<center> 北京时间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生活]BTV-北京时间(20170609)</center> <center>{{#iDisplay:n05140lut3i|560|390|qq}}</center> <center>宝宝出生时辰怎么算?北京时间相同,真太阳时不同!</center> <center>{{#iDisplay:x30233ec25a|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返回「
北京时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