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20.1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北伐 的原始碼
←
北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北伐</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d460481d3516c16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082845&sid=7582405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北伐 相关战争: 燕然勒功、谢安北伐、岳飞北伐 相关朝代: 东汉、东晋、南宋、民国 |} '''北伐''',泛指[[中国]][[历史]]上由南向北的大规模战略攻击,现代史中常特指1926年至1928年间发生的[[国民革命军]]北伐,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ref>[https://view.inews.qq.com/wxn/20221003A01DZQ00 北伐前北方各军阀已然分裂,无法统一步调对抗北伐军]腾讯网</ref> == 历史上北伐事件== '''秦朝''' 秦攻匈奴之战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古境内位于[[黄河]]干流以南的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孟家湾),并将秦、燕、赵三国原筑的[[长城]]加以增修,建立起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使之成为了[[中原]]汉民族二千年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塞]]。 '''西汉'''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北伐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东汉''' 燕然勒功 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六月,[[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与副将征西将军耿秉率八千汉家骑兵、归附汉廷的八千羌胡骑兵出征。再加上南匈奴的二万骑兵,三路分袭,当年围歼北匈奴主力于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次年,窦宪又率军夺取伊吾城(今[[新疆]]哈密以西),北匈奴至此崩溃,单于远逃,汉军直追击至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匈奴军一万三千多人,获牲畜百余万头,周围部落归降汉室共八十一部计二十余万人。此时汉军已然出塞三千余里,国土更广,遂命班固作颂,刻铭燕然山(蒙古杭爱山),纪汉威德,是为燕然勒功。 '''三国''' 陆逊北伐 [[陆逊]]北伐指的是东吴大将陆逊四次参与的东吴与曹魏的作战。最终破曹休,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陆逊四次对魏作战未尝一败,战绩辉煌,战果丰硕。于敌境中来去自如,可见其过人的军事才能。然而袭击江夏导致敌军自杀其民也为后世所诟病。 '''诸葛亮北伐'''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胜利;而曹魏也曾发动反击战,但不成功。最后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终结。 姜维北伐 [[姜维]]历次北伐战绩,互有胜负,军队已到达华阴、蒲城一带。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历年史家对姜维的北伐却是贬多褒少,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在最后一次北伐进行时,廖化劝姜维休整军队,认为"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建议勿"强欲行难为之事"。《[[三国演义]]》卷末有诗说:"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东晋''' [[祖逖]]北伐(320年),为收复东晋故土的军事行动。 褚裒北伐(349年),为收复东晋故土的军事行动。 殷浩北伐(353年),为收复东晋故土的军事行动。 桓温北伐(354年、356年及369年),为收复东晋故土而攻击前秦等国或讨伐叛将的战役。 [[谢安]]北伐(384年),在淮南、淝水之战(376年-383年间)后为东晋收复故土的军事行动。 [[刘裕]]北伐(409年至410年、416年至417年),为收复东晋故土,攻灭了南燕 (十六国)、后秦。 '''南北朝''' 王玄谟北伐(450年),为南朝宋讨伐北魏的军事行动。 南梁北伐(505年),为南朝[[梁武帝]]讨伐北魏的军事行动。 太建北伐(573年),为南朝陈宣帝讨伐北齐收复[[淮南]]的[[军事行动]]。 '''后周''' 后周攻辽河北之战 显德六年(959年),农历4月,[[柴荣]]亲率诸军北伐[[契丹]]。至宁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后,领兵水陆俱下,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以城降。至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刘楚信以州降。农历5月,瀛州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这次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柴荣正准备乘胜夺取幽州,遇疾而返。 '''宋朝''' '''北宋''' 雍熙北伐 公元986年(雍熙三年),宋军再度分兵三路北伐。最初,宋中、西两路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地方。但随后宋东路军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被契丹主力打败。[[宋太宗]]急令宋军撤退,并命潘美、杨业统率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杨业]]孤军奋战,最后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通过高梁河与岐沟关两次决战,[[契丹]]在军事上掌握了极大的优势。 '''南宋''' 岳飞北伐 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奉命挥师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趋襄阳(今湖北襄阳),向伪齐政权的守军发起猛烈进攻,仅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就按照预定计划收复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等六郡之地。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但[[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了彻底实现控制军队和压制主战派的目的,以"临军征讨稽期"和"指斥乘舆"等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风波亭]]。 隆兴北伐 南宋孝宗隆兴年间的以北上中原,收复北宋故地为目的的军事行动。战争始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四月,南宋方面不宣而战,至隆兴二年十一月,以隆兴和议的签订为结束标志。 开禧北伐 南宋宁宗朝时[[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宋宁宗时,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开禧二年(1206),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宋军纷纷出击,山东京东招抚使郭倪派兵攻宿州(今属安徽)、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李爽率部攻寿州(今安徽凤台)、江陵府(今属湖北),副都统制皇甫斌攻唐州(今河南唐河),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统制王大节攻蔡州(今河南汝南)。然金军方面早有准备,故上述宋军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连战皆捷,但也无法转变败局。金军乘胜分路南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割让关外四郡,金封吴曦为蜀王。面临这种不利局势,韩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斩韩侂胄等人而未果。开禧三年(1207),吴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势也渐平稳,金大将仆散揆又病死军中,形势对宋有利。但宋廷内主和派开始阴谋活动,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杨次山等勾结,杀死韩侂胄,宋、金罢兵议和。嘉定元年(1208),宋、金订立嘉定和议。 端平入洛 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朝后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京的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济以及没有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 '''元朝''' 红巾军北伐 1355年(元至正15年)二月,[[刘福通]]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从砀山夹河迎至亳州称帝,国号大宋,改元龙凤。又利用"明王出世"的宣传效果,称韩林儿为"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一时都接受了大宋政权的领导。1357年(至正17年),刘福通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分兵三路北伐,兵锋直指大都。红巾军军旗上更书写"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但由于力量分散,后方空虚,一事无成。结果,元军于(元顺帝至正19年,小明王龙凤5年)八月抢回汴梁,但北伐却沉重的打击了元朝腐朽统治,加速了其灭亡。 '''明朝''' 徐达北伐,[[徐达]]与[[常遇春]]率领明朝军队北伐,1368年攻克元朝首都大都,[[元顺帝]]北逃,史称北元。1369年攻占元上都。 明太祖北征,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消灭北元的八次军事行动。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1370年),徐达、李文忠等大获全胜。 明太祖第二次北伐(1372年),徐达、李文忠等败多胜少。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1380年),沐英出兵突袭,北元国公脱火赤被俘。 明太祖第四次北伐(1381年),徐达、沐英等出兵北元。胜利班师。 明太祖第五次北伐(1387年),冯胜等战胜北元名臣纳哈出。辽东从此为明朝势力范围。 明太祖第六次北伐(1387年-1388年),北元政权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战役后元气大伤,蓝玉封凉国公。 明太祖第七次北伐(1390年),燕王朱棣俘获北元乃儿不花。 明太祖第八次北伐(1396年),燕王[[朱棣]]出兵,北元索林帖木儿被俘。 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1409年、1414年、1422年、1423年、1424年)史称"永乐北伐"。共五次亲征北元残余势力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部落,明成祖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故。 [[明英宗]]北伐,以发生[[土木堡]]事件告终。 '''清朝''' 太平军北伐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1814-1864)在[[广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后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2万多人北伐。1853年5月北伐军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咸丰帝宣布京师戒严。八月北伐军进攻天津失利。1855年3月林凤祥在连镇突围被俘。4月3日在[[北京]]就义。李开芳退守山东茬平冯官屯。被俘后被押解北京,6月11日凌迟处死。 '''民国''' 北伐战争 中华民国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十七年(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率师北伐;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国民党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北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