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6.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北匈奴 的原始碼
←
北匈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北匈奴.jpeg|有框|右|<big>北匈奴</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315/495be32abadd4e11b2047f2dde090e0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01416907_43962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北匈奴''',[[匈奴]]的分支之一,相对于移居在汉地河套一带的南匈奴而言,居住在[[漠北]]一带的匈奴人群,被中国称为北匈奴。公元48年,日逐王比称单于,形成南匈奴,内附[[中国]]。与北匈奴蒲奴单于分立。 ==历史== ===南北匈奴分立=== 在[[东汉]]初年,匈奴就大量进入塞内。公元46年前后,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公元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ref>[https://www.sohu.com/a/231323462_719098?_f=index_pagerecom_132 东汉初年,匈奴帝国大分裂,南部彻底降汉,不久北部再无匈奴政权 ],搜狐,2018-05-13 </ref>。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汉伐北匈奴及争夺西域===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连年遭受严重天灾,又受到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攻击,退居漠北后[[社会]][[经济]]极度萎缩,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东汉请求和亲。其一怕东汉北伐,其二想挑拨破坏东汉与南匈奴的关系;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声望,其四想通过和亲与东汉互市交换所需物资。东汉政府没有答应和亲,仅同意双方人民互市。北匈奴从公元65年至公元72年不断入侵东汉渔阳至[[河西走廊]]北部边塞,随着东汉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在南匈奴的支持下,开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战争。 73年二月东汉派窦固等四路大军出击,占据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国,75年至76年汉匈之间对西域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窦固、耿恭击败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车师、争夺金满城,因[[汉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负担太重,暂时罢兵。 83年,鲜卑击败北匈奴,南匈奴[[单于]]上书汉庭,希望借此机会北伐,王庭回到北匈奴。但被阻止。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汉,加上南匈奴攻击,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87年鲜卑从东部猛攻北匈奴,杀死优留单于。 ===汉破北匈奴=== 优留单于死后,北匈奴大乱,漠北又发生蝗灾,人民饥馑,内部冲突不断,北匈奴内部危机连连。东汉乘此时机,于89年到91年与南匈奴联合夹击北匈奴。 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 90年,南匈奴出鸡鹿塞,会合汉军,于河云击破北匈奴,北单于受伤率轻骑数十逃走。汉匈联军得到北单于的[[玉玺]],俘获北单于的母亲及男女五人。斩首八千级,生虏数千口。 91年,东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ref>[https://www.sohu.com/a/260013278_685404 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战争,足足打了三百年,最远行军五千里 ],搜狐,2018-10-17 </ref>,北单于迫使其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 92年,北单于弟於除鞬自立为单于,向汉廷乞降,[[汉和帝]]命耿夔授与玺绶。93年,於除鞬叛,被中郎将任尚讨灭。 94年,南匈奴单于师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众对单于师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遣大军以及乌桓、[[鲜卑族|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107年,逢侯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118年,逢侯被鲜卑击败,率领百余人投靠东汉。 ===北匈奴西迁=== 在91年北單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班勇于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裴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151年夏,新呼衍王率兵攻伊吾屯城。汉遣司马达领[[敦煌]]、[[酒泉市|酒泉]]、[[张掖市|张掖]]等吏士4000余人,援救伊吾,至蒲类海。新呼衍王闻讯退引去,汉军无功而还。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视频== ===<center> 北匈奴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蒙古智库推广蒙古族历史纪录片《北匈奴西迁》</center> <center>{{#iDisplay:i0168hybf8k|560|390|qq}}</center> <center>汉朝这一仗, 将北匈奴赶出亚洲, 直接导致罗马帝国的覆灭</center> <center>{{#iDisplay:u0666xwjxdo|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返回「
北匈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