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56.1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北美乔松 的原始碼
←
北美乔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北美乔松</big> ''' |- | [[File:北美乔松001.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fpcn.net/uploads/allimg/130709/2-130F9215011K8.JPG 原图链接][http://www.fpcn.net/a/qiaomu/20130709/Pinus_strobus.html 来自 花卉網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北美乔松<br> *拉丁学名:Pinus strobus Linn.<br> *别称:美国五针松、美国白松、东部白松<br> *界:植物界<br> *门:裸子植物门<br> *纲:松柏纲<br> *目:松柏目<br> *科:松科<br> *属:松属<br> *种:北美乔松<br> *命名者及年代:Linn.,1753<br> *英文名称:Eastern White Pine<br> *英文名称:Weymouth Pine<br> |} '''北美乔松'''(学名:Pinus strobus Linn.) <ref>{{cite web|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7%BE%8E%E4%B9%94%E6%9D%BE|title=北美乔松|date=2008-06-09|work=百度百科}}</ref>: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0米,冠宽10米,小树圆锥形,大树接近圆柱形,幼年时为金字塔形,在中期和后期形成由很多水平和向上的枝形成的冠状结构,外形轮廓像羽毛,小枝绿褐色,针叶5针一束,细而柔软,长-14厘米,不下垂。叶片淡蓝绿色。轮生枝,五针叶、蓝绿色、繁茂,灰褐色树皮深裂,生长中速,30-60厘米/年。球果熟时红褐色,窄圆柱形,稍弯曲,有梗,下垂,有树脂,长8-12厘米,种鳞边缘不反卷;种子有长翅。<br> 原产北美。中国[[熊岳]]、[[旅顺]]、北京、[[南京]]等地有引种栽培。<br> 木材边材带黄色,心材淡红褐色,材质轻硬,纹理通直,耐朽力强。可作建筑、器具等用材。<br> ==形态簡介== 乔木 <ref>{{cite web|url=http://www.fpcn.net/a/qiaomu/20130709/Pinus_strobus.html |title=北美乔松Pinus strobus|date=|work=花卉網}}</ref>,在原产地树高30-50米; 树皮厚,深裂,紫色;幼枝有柔毛,后渐脱落;冬芽卵圆形,渐尖,稍有树脂。针叶5针一束,细柔,长6-14厘米,腹面每侧有3-5条气孔线;树脂道2个,边生于背部。球果熟时红褐色,窄圆柱形,稍弯曲,有梗,下垂,有树脂,长8-12厘米,种鳞边缘不反卷;种子有长翅。 花期4-5月,果实于翌年秋季成熟。球果熟时红褐色,窄圆柱形,稍弯曲,有梗,下垂,有树脂,长8-12厘米,种鳞边缘不反卷;种子有长翅。 ==生长习性== 树势雄伟,耐寒、耐旱;生长良好。性喜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荫,耐寒性强,耐干旱能力较好,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为佳。适合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排水良好的沙质土上造林,粘重低洼及石灰质土上生长不良。该树种早期生长缓慢,一般在15年以后进入速生期,16-40年间,树高与直径生长迅速,40-50年生以后,树高生长较慢,直径生长加快。多年的观察证明,该树种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速度高于辽宁乡土松属树种,特别是树高、直径和树干圆满度显著好于红松和红皮油松,并且树冠发达,无自然枯枝,对病虫害抵抗能力也强。 ==分布范围== 原产地:[[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新不伦瑞克省、[[纽芬兰]]我、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爱德华王子岛、魁北克)、危地马拉、[[墨西哥]](恰帕斯、格雷罗、瓦哈卡州、普埃布拉、韦拉克鲁斯)、[[美国]](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佐治亚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肯塔基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罗得岛、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佛蒙特州、弗吉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威斯康星州)。 中国东北、[[熊岳]]、[[旅顺]]、[[北京]]、[[南京]]等地有引种栽培。 ==繁殖方法== 北美乔松的育苗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由于无性繁殖受技术条件限制,方法不过关,接穗生根困难,成苗率低,所以在生产上以播种繁殖为主,可于种子成熟后沙藏后翌年春季播种。根系很深,扩散很广,所以容易移植。 '''采种'''<br> 种子采集种子在8月中旬即开始成熟,种子成熟后,球果极易开裂,必须抓紧时间,待球果由绿色变为黄绿时或部分球果果鳞开裂,及时上树采摘球果。北美乔松球果采收后,摊放在帘子上或席子上,晾晒5-7d,每日翻动2-3次,至球果种鳞全部开裂,种子脱出,除杂后选出好种子,晒至含水量8%-10%干藏,贮藏温度不高于5.,待播种用。 '''浸种法'''<br> 浸种法进行浸种能使北美乔松种子出苗整齐,并能缩短出苗时间,浸种时间应在播种前1-2天,把种子放入凉水中浸24小时,捞出种子,控净水分,进行播种。 播前沙藏60天或用温水浸种催芽,以促进萌发。高畦播种,畦面不能积水,播后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便提高土壤温度和保墒。约15-20天即能发芽出土,苗齐后应立即拆除薄膜,同时在行间撒上一层锯末,可以保墒和防止浇水时溅泥糊住幼苗。畦土不可过湿,以免发生猝倒病。当年苗高5-7厘米,抗寒力较差,北方育苗应埋土防寒。若有条件,最好在出苗后搭荫棚遮荫一个月,以防止高温日灼。第二年春季可进行裸根移苗,2年后再带土移植1次,可培育至苗高30厘米。园林中多用大苗,故还得再移植1次。 对于具坚硬种皮、且需打破休眠的种子,一般采用混沙低温层积的处理方法。在种子处理中发现大部分种子在低温层积处理时,需要暗处理,避免光照。而且种子低温层积的时间越长,发芽率越高,出苗越齐。春季进行整地,翻地耙地.做1米宽苗床,用Fe2SO4或辛硫磷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播种时间为春季4月末到5月初或秋播,播种深度0.5-20厘米不等,播种后及时覆土。播种方式一般采用条播,行距8-10厘米.株距控制在2厘米左右。 '''层积法'''<br> 种子在入冬前,至于室外,选择地势高且不积水的背阴处,挖一个土坑,坑的规格可根据种子的数量多少而定,深度在冻层以内,不宜过深,一般60厘米深左右,坑挖好后,坑底铺一层沙子,厚度10厘米。然后将种子按照1份种子3份沙子,混拌均匀。沙子湿度70%-80%。把种子放入坑内,摊平后踩实。上面盖上7-10厘米厚的沙子,盖好后要求高出地面,其上面再覆盖草苫或作物秸秆等。待越冬后,取出埋藏种子,除去沙子,进行播种。用此法处理北美乔松种子,早春必须做好种子检查工作,以防种子提早发芽,误了播种期。影响苗木质量,造成损失。 ==栽培技术== '''苗圃'''<br> 苗圃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好采用上床。床高20厘米,宽1米,苗床长度不限一般5-10米,床面要平整。播种前,先将圃地耙平整细,施足底肥,然后开沟,沟深2-4厘米,行距15厘米。然后播种子,播种量30-50克/平方米。接着耙平,压实,上面再覆1厘米厚的沙子或者稻草。播完后,浇透水,以后每天浇水1-2次,注意每次浇水要浇透,经常保持床面湿润,直到苗出整齐为止。 '''浇水'''<br> 幼苗出土以后,前期也应保持床面湿润,做到每天至少浇1次透水,幼苗生长半个月以后,可每隔1天浇透水1次,在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 '''遮阴'''<br> 要做好幼苗蔽荫设施,架遮阳网防日灼。全光育苗也可以,但必须保证做到及时浇水,保持床面湿润。 '''除草'''<br> 及时除草和松土,保持床面无杂草,浇水后,次日要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追肥'''<br> 北美乔松幼苗在生长期内,要进行2-3次追施速效肥料,根据美国造林学介绍,对北美乔松幼苗追施0.03%氮、0.035%磷、0.015%钾和0.2%钙效果好。每次追肥量不宜多,最好使用液肥追苗。在幼苗出土后20d左右进行。第二次在6月下旬,第三次在7月上旬至中旬进行。每次追肥数量可稍有增加。追后要及时喷水,防止烧伤幼苗。 '''间苗'''<br> 北美乔松种子稀有,数量少,出苗率低,一般不采取间苗措施。每平方米保留幼苗300-500株。 '''越冬'''<br> 北美乔松幼苗越冬时,苗木除了掘出窖藏以外,还可以留床就地保护越冬。做法是:于秋末,即10月下旬前后,在苗圃地北面,搭防风障,用树叶或沙子盖好苗床,保护幼苗,防止幼苗越冬抽干、冻伤。 '''换床'''<br> 北美乔松幼苗,初期生长很慢,在较好的土地条件上,1年生苗平均高生长量5-6厘米。2年生苗可生长12厘米左右。生长较好的苗木,可以在第二年进行造林。多数的北美乔松幼苗,在第二年最好进行1次换床移苗工作。这样可以获得一批质量较高的苗木。换床时间在春季4月上旬进行,株、行距离以20:20厘米,每平方米床面可移植30株左右。换床后幼苗,最好3年以后出圃造林,这样苗木根系发达,须根多,苗木健壮,造林后成活率高。 ==病虫防治== 北美乔松幼苗主要常见的病害是松苗立枯病。一是在播种前要做好预防工作,苗床地用每平方米3%硫酸亚铁溶液消毒,改良土壤的酸度,可抑制病菌的生长和增强苗木的抵抗性。二是种子可用250-500倍硫酸铜水液浸种3-5h,处理后播种能杀死种子外部病原菌。幼苗出土后也可用3%硫酸亚铁液喷浇小苗,但浇后,应喷水把苗上药液洗去,出苗后还可喷0.5%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1:1),每隔7-10天防治1次,以免立枯病继续发生和蔓延。发生病苗以后,除了用药剂进行积极防治以外,要及时除掉病株苗木,以防扩展蔓延。 ==园林用途== 北美乔松株形美观,针叶纤细柔软,观赏价值较高,适应性强,可孤植、丛植、列植于路旁、草坪、花境等地。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wQaQghwAz4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四季看世界:北美乔松}}<br>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北美乔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