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70.1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千唐志斋博物馆 的原始碼
←
千唐志斋博物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千唐志斋博物馆.jpg|thumb|right| [http://www.hntac.com/uploads/allimg/20170712/1499837389134997.jpg 原图链接] [http://www.xinan.gov.cn/sitegroup/root/html/ff80808145feb2ad01460403700b0231/7342d50ebd5d4b498d615b0b37de5903.html 图片来自中国网] ]] [[千唐志斋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先生所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以珍藏唐及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而闻名于世,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千唐志斋》。千唐志斋是研究唐代三百年文治武功和书法艺术的史料宝库,因其丰富的内涵被誉为“石刻唐书”、“唐书法演变史”等。 中文名称 千唐志斋博物馆 类 别 历史博物馆 地 点 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 馆藏精品 张子温墓志 荣 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地址== 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唐志斋”便位于铁门镇的西北隅<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9920925&ver=2811&signature=g9tAiX4G 千唐志斋博物馆] </ref> 。这里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字伯英)先生的家乡。二十年代初,张钫先生隐居铁门,营园林广及百亩,蔚为壮观。康有为游陕过豫,被张钫邀至园中,谈书论画,赋诗抒怀,题名“蛰庐”。 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是已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的一部分,为中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最为丰富,多达1191件。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千唐志斋》,并在尾部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由来,盖缘于此。你从历史的幽径中走出,漫步在幽篁疏影、鸟语花香的碎石路上时,你也许会产生如入禅境的感觉,这里浓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园林无尽的魅力。如若你走近与竹林相对的百年石屋,你会看到它的苍老和正面的八个大字“谁非过客,花是主人。”轻轻一诵,冷峻而凄凉,过客与花朵,嗖嗖剑气与淡淡芬芳,在心中一掠而过,回头再看那满壁剑气与淡淡芬芳,在心中一掠而过。回头再看那满壁志石与花木虫影,你会突然领悟到佛一般的慈善而安详。 ==展厅设置== 千唐志斋所藏志石,据1935年上海西冷印社发行编目记载,共1578件,后迭经变乱,散失不少,今存各类藏石1419件,计唐志1191件,西晋1件,北魏2件,隋2件,五代22件,宋88件,明30件,元1件,清2件,民国7件。此外,还有墓志盖19件,其它各类造像、经幢、碑碣及书法、绘画石刻54件。现馆藏志石多达已二千余件。张钫先生为中国墓志铭之集大成者,其功绩卓然,前无古人。他先后收藏唐志近三千方,其中多为唐人志石,千唐志斋所存唐志差不多占中国出土唐志的三分之一,是中国收藏唐人墓志最集中的地方。墓志是记载死者世系爵里,生平事迹,配偶子嗣,卒葬时地以及追悼赞颂死者之辞的一种方形石版,因随葬墓穴中,所以叫墓志铭。墓志之作,始于东汉晚年,盛于北魏隋唐。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孝文帝下诏死不得还,就地安葬,是促成墓志之作的主要原因。及至唐代,流行一时,其后世袭代衍,遂使北邙墓冢累累,随葬志石难计其数。千唐志斋所藏唐志,自武德、贞观起,经盛中晚唐,历代年号,无不尽备。志主身份纷繁驳杂,既有相国太尉,皇亲国戚,又有藩镇大吏、刺史太守;既有处士名流、真观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宫娥才女。这些人物的人生际迂,显示了唐三百年文治武功及社会百态,堪可证史、纠史、补史。千唐志斋实际上是一部石刻唐书,或可视作唐人档案馆,其对于唐史研究之价值,弥足珍贵。唐人书法取士,凡士子书法皆楚楚可观。墓志意在传世,所以多仰名家动笔,其在文体及书法方面的价值不容忽视。千唐志斋唐志书法篆隶行楷,般般具备,诸家风格,应有尽有,或端庄典丽、块块晶莹,或遒劲隽秀、字字珠玑,无不显露书艺之美,留连在满壁志石的天井窑室里,犹如置身光彩夺目的艺术至境。唐代书法名家纷呈,流派迭起,于今稽古钩沉,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它们的源头,千唐志斋亦可称为一部唐代书法演变史。张钫先生在搜集镶嵌墓志铭的同时,兼收碑刻、石雕等,又将其平生所获名人书画,命工刻石,同存斋内,以备欣赏,借垂永久。现斋中专贮书法绘画石刻的十五号窑洞里,有宋米芾所书对联,明清之际号称神笔的王铎所书之大幅中轴《柳花》、《柳条》诗,清代王弘撰、刘墉、陈鸿寿、邵瑛、韩东篱等人所书的屏扇、对联,还有近人章太炎、李根源、戴传贤、靳志所书对联、条幅等。十一号窑室内嵌有明代董其昌所书《典论论文》行草长卷,以及蒋中正撰文、贺耀组隶书、由[[国民党]]众多高级官员和社会贤达署名,为张钫母亲王太夫人庆祝七十寿辰的长篇寿序石刻。同一室内还嵌有被称为"近代三绝"的张钫之父张子温墓志铭,是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丹,吴昌硕篆盖的罕有佳构。这些都体现了各自不同的书法风格,使人观之留连不舍。斋中所藏绘画石刻皆稀有珍品,第十一号室内有汉代线刻佛教故事,十五室内有汉武帝梦景图浮雕,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作风、雨、阴、晴竹姿四态的屏扇和名曰"醒"竹的单条石刻,以及三天井西壁所嵌光绪皇帝引见官王纯谦指画兰草等,无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其它如隋唐时代的佛释造像,梵文经幢,都是艺术价值甚高的文物佳品。千唐志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灿然生辉。政要名流、专家学者、中外游客,慕名来游者络绎不绝,现已是洛阳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原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文物景点。 ==发展历史== 在十三朝朝古都洛阳以西45公里处,有一个风光旖旎、山明水秀的地方——铁门镇。这里西扼崤岭,东控函谷,已有千年历史,被章太炎誉为“当关洛孔道”。这里青龙、凤凰两山对峙,一肪涧水潺潺东流,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张钫,字伯英,号友石老人。清末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早年曾参加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时,张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上世纪三十年代历任国民革命军二十路军总指挥,河南省政府代理主席及民政、建设厅长等职。张钫生前酷爱金石字画,与于右任、章炳麟、康有为、王广庆交往较密。在他们的影响下,尤其是在于右任的鼓励下,张氏于1931年开始广泛搜罗墓志石刻,兼及碑碣、石雕,陆续运至其故里铁门镇。1933年前后在其“蛰庐”西隅,辟地建斋,将罗致而来的大部分志石镶嵌于十五孔窑洞和三大天井及一道走廊的里外墙壁间。其未镶嵌部分,除于抗日战争时期运陕捐赠陕西博物馆数百块外,历经变乱,散失不少。据1935年由上海西冷印社发行的《千唐志斋藏石目录》载,共计1578件。现斋内尚存各类藏石1419件,其中西晋志1件、北魏志2件、隋志2件、唐志1191件、五代志22件、宋志88件、元志1件、明志30件、清志2件、民国7件,此外尚存有墓志盖19件,以及其他各类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碑碣等54件。这些志石都是张钫从全国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洛阳号称九朝古都,是人文荟萃之地。城北邙山,东西绵延百余公里,雄浑遥远,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历代达官贵人,富户巨贾,皆迷信邙山为风水宝地,甚至远在江南塞北的人,临终还嘱其后人,不远千里,还葬北邙。所以民间流传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以致“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见王建《北邙行》)。千唐志斋所藏唐志上起武德、贞观,历盛唐、中唐以迄晚唐,其中包括武则天的改元、安禄山的僭号,无不尽备。志主身份有位极人臣的相国太尉,封疆裂土的皇帝贵戚,雄踞一方的藩镇大吏,职司守土的刺史太守,官卑职微的尉墨参曹;也有悠游园林的处士名流,昧悟参禅的寺观洞主,以及被深锁内宫、凄凉一生、死而不知姓名、籍贯的宫娥彩女。这些墓志记载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社会活动,故又可作一部石刻唐书看待,这些文字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珍贵资料,起着证史、纠史、补史的重要作用。“蛰庐”的匾额及“听香读画之室”的楹联均为康有为游陕过豫宿铁门时题写,而室橱横额则为金石家罗振玉的高徒、曾任河南省博物馆馆长的关百益所题;千唐志斋门廊联为清翰林学士宋伯鲁书写,相对东廊门植联为张人杰所书。这些题字莫不神采飞扬,风格卓异,与斋内藏志书艺交相辉映,引人入胜。 ==视频== 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 {{#iDisplay:b09529es56s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千唐志斋博物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