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4.115.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千頃堂書目 的原始碼
←
千頃堂書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千顷堂书目''' </p> |- |<center><img src="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07/b6/9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7/f9/91.html 圖片來自digitalarchives] </small> |} 《'''千顷堂书目'''》,凡三十二卷,明末清初[[黄虞稷]]撰。<ref>[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7/f9/91.html 千顷堂书目],digitalarchives</ref> ==介紹== 黃虞稷生於[[崇禎]]二年(1629年),自幼受父親[[黃居中]]影響,嗜書成癖,节衣缩食,多用在购书抄书上,千頃堂(千顷斋)即其室名。黃虞稷及其父两世相传,聚书六萬余卷。[[钱谦益]]因辑《[[列朝诗集]]》,曾在千顷斋借阅明代诗文集,得见前所未见之书,可想其藏书的丰富。 《'''千顷堂书目'''》收录的著述宏富,幾無所不收。康熙十八年(1684年),黃虞稷由左都御史[[徐元文]]荐入[[明史馆]],分纂《明史艺文志》,详考有明一代典章,而《千顷堂书目》可謂《明史艺文志》之初稿,所辑之书达一万二千余种,比之[[王鸿绪]]版《明史艺文志》仅收入四千六百三十三种,从数量来说,多出二倍。如[[錢宰]]《[[临安集]]》一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其集《明史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俱未著录,则在明代行世已稀,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掇编排”。而《千顷堂书目》十七卷却列有临安十卷,此四庫館臣不察之失。 《千顷堂书目》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並设二级类目,卷一至卷三为“经部”,下分:〈易〉、〈书〉、〈诗〉、〈三礼〉、〈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经解〉、〈四书〉、〈小学〉(附算学)等十二类。卷四至卷十为“史部”,下分:〈国史〉、〈正史〉、〈通史〉、〈编年〉、〈别史〉、〈霸史〉、〈史学〉、〈史钞〉、〈地理〉、〈职官〉、〈典故〉、〈时令〉、〈食货〉、〈仪注〉、〈政刑〉、〈传记〉、〈谱系〉、〈簿录〉十八类。卷十一至卷十六为“子部”,下分:〈儒〉、〈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艺术〉、〈类书〉、〈释〉、〈道〉十三卷。卷十七至卷三十二为“集部”,下分:〈别集〉、〈制诰〉、〈表奏〉、〈骚赋〉、〈总集〉、〈文史〉、〈制举〉、〈词曲〉八类,总计五十一类。黄虞稷善于藏书,又能读书,精於考訂,《書目》叙录详瞻,於作者、书名下附录字号、籍贯、官籍、谥号,以略論其作者生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千顷堂书目》中说:“考明一代著作者,终是以是书为可据。” 现今流传的《千顷堂书目》的刻本,是吴兴[[张钧衡]]刻的《适园丛书》本。南京图书馆藏有八千卷楼藏旧抄本,共十四册,另一抄本是高鸿裁辨蟫居抄本,三十二卷,二十四册。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020 圖書資訊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千頃堂書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