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163.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卒章显志 的原始碼
←
卒章显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卒章显志</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f97fccc6acb0f452.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833&sid=9134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卒章显志(zú zhāng xiǎn zhì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和向上的力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运用这种手法的典范。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卒章显志拼 音zú zhāng xiǎn zhì学 科语文代表作品《岳阳楼记》 =='''代表作品'''== 《岳阳楼记》开头先说写文章的缘由,再概括地描写巴陵胜景,然后再详细描写两景两情,最后以议论带抒情的方法收笔,突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文章题目虽是“岳阳楼记”,但不仅是记叙、说明,而又状景、抒情。在抒情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写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求索,以“卒章显志”作结,一下子把文章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文章中用的也是卒章显志的写法。 英国劳伦斯的《鸟啼》中也出现过此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结尾也用到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来突出文章的主旨。 =='''当代代表作'''== 当代散文名家杨朔的《荔枝蜜》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技法。 文章开头,写自己曾被蜜蜂蜇了一下,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继而,作者描写了荔枝蜜的甜香,不觉动了情,由蜜想到酿蜜的蜜蜂,便到蜂场去参观。 作者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感慨地说:“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看到这里,你会觉得作者是在歌颂蜜蜂,表现蜜蜂高尚品质,然而作品结尾却来了个大转弯,从歌颂蜜蜂转到歌颂勤劳勇敢的农民:“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跟《岳阳楼记》结尾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文章结束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也点出来了。 原来前边大篇幅地歌颂蜜蜂,正是为后边歌颂劳动人民作铺垫,这样的结尾显得自然、有力,也统贯了全篇要义,此即卒章显志之法的妙用。<ref>[https://wenda.so.com/q/1382107748068342 卒章显志是什么意思?],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返回「
卒章显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