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1.1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南朝 的原始碼
←
南朝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南朝</big> ''' |- | [[File:南朝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688030954&di=8e2da3b454991f2c5573f02510879214&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front%2F276%2Fw596h480%2F20181221%2FkxPs-hqnkyps2774248.jpg 原圖鏈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6697984923_18f3b239b00100cnrp.html 来自新浪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中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ref>[https://m.sohu.com/a/317450516_521231 南朝中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国家,结果,却被一个庸才彻底败干败净], 搜狐,2019年5月30日</ref> 南朝与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南北朝是一个战事频发、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各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ref>[http://www.doc88.com/p-9012566195345.html 第四单元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共35张PPT)], 道客巴巴,2018年12月17日</ref> 南朝继承了东晋的疆土,其范围为中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面积最大,北疆达到[[黄河下游]];南陈面积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虽然南朝的4个政权各自存在都只有几十年,但作为[[汉族政权]]在南方的统治,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作出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江陵、扬州、成都等大城市,中国南方取得了很大发展。 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同时期的[[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21/19/11768460_346936117.shtml 南朝], 360doc个人图书馆,2014年1月21日</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南朝 '''英文名称''':The Southern Dynasties '''所属洲''':亚洲 '''首 都''':建康(今南京) '''主要城市''':建康、郢洲、扬州、福州、江陵等 '''货 币''':圆形方孔钱币 '''时 区''':东八区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 '''官方语言''':金陵雅言 '''人口数量''':2000万-1700万-2100万-1500万 '''主要民族''':汉族 '''主要宗教''':道教、佛教 '''国土面积''':277万-258万-262万-133万(平方千米) '''朝 代''':宋、齐、梁、陈 '''刘 宋''':420年—479年 '''南 齐''':479年—502年 '''南 梁''':502年—557年 '''陈 朝''':557年—589年 '''刘宋人口''':2000万 '''南齐人口''':1700万(六世纪) '''南梁人口''':2100万(梁武帝时期) '''陈朝人口''':1500万(陈朝后主时期) '''刘宋面积''':277万平方千米(449年) '''南齐面积''':258万平方千米(497年) '''南梁面积''':262万平方千米(546年) '''陈朝面积''':133万平方千米(572年) '''著名事件''':刘裕代晋、侯景之乱、隋灭南陈 =='''历史'''== 司马晋灭[[三国]]统一天下后,[[华夏]]大地只消停了几十年,便迎来了五胡乱华的[[大乱世]],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南下跟[[汉人]]抢地盘,司马晋架不住[[游牧民族]]的轮番折腾,最后不得不南下让出了[[中原地区]],从[[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开始,华夏大地在此进入了乱世。 这股乱世一直延续到[[隋朝]],持续了近三百年,虽然司[[马]]家的晋朝偏安南方,相对稳定,但中原地区却始终饱受着战火的荼毒,以至于东晋朝堂无时无刻不叫嚣着北伐收复故土。 自[[东晋]]开始,中国便进入了[[南北对峙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林立,不过也曾出现过像[[前秦]]这样统一的北方政权,而南方地区虽然朝代更迭也比较频繁,但却很少出现诸侯割据的情况。 而且这一时期,[[北方]]的实力强于[[南方]],北方以进攻为主,南方处于防守状态。而且小编注意到,北朝其实也有过长期的统一,最明显的就是后来拓跋氏的[[北魏]]政权,[[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北魏于公元386年建立,于534年灭亡,存在了148年。 这期间南方则经历了东晋、宋、齐、梁、陈五个政权,理论上讲,北魏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自身实力,而且北魏的实力长期处于优势状态,再者南方政权更迭如此频繁,北魏有足够多的机会吞下南朝、一统华夏,而且历史上北魏也正是这么做的,但偏偏北魏每次都铩羽而归,但咱们反观隋朝,隋朝是势力承接北周,而北周的势力其实也是北魏的底子,北魏跟南朝对峙了一百来年都没吞下南朝,而[[隋文帝]]讨伐南陈,只用了一年时间天下便归了杨隋,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答,至少小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两个字:汉化!五胡乱华之后,汉人跟北方的少数民族有着解不开的民族仇恨,当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征伐刘宋,鲜卑士兵所到之处,必定是白骨累累,士兵们的长枪上都悬挂着汉人百姓的头颅,城池上挂满了汉人士兵的尸体,城门前尸骨如山,如此恐怖的景象,拓跋焘认为一定能起到震慑效果,可谁知却让南朝汉人的抵抗更加激烈,最终让北魏停下了南征的脚步。 然而到了北魏后期,特别是[[孝文帝]]执政开始,北魏逐渐将民族对抗的政策转变为民族融合,这也是北魏汉化政策的开始。 后来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北周政权就是西魏的延续,北周的汉化政策更为彻底,其实力也进一步壮大,后来北周灭北齐,[[宇文周]]正式接过了北魏的江山,并且将汉化的政策彻底执行下去,到[[杨坚]]夺权之后,北方的政权已经没有少数民族政权的痕迹,南朝汉人在心底上认为杨坚的隋朝跟自己是同一个民族。 有了民族上的认同感,杨坚灭南陈也就轻松的多。试想北魏能够早点全面实行汉化,或许南北朝的乱世早就结束了。<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697984923_18f3b239b00100cnrp.html 北魏跟南朝对峙一百多年], 新浪网,2019年01月02日</ref> 420年,东晋权臣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他,刘宋建立,南朝开始。其后萧齐、萧梁、南陈三朝相继而立。589年,隋灭南陈,南朝结束。 =='''南朝宋'''== [[File:南朝宋武帝刘裕3.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696201924&di=342599d46fd2edbb44680641cd0e5845&imgtype=0&src=http%3A%2F%2Fszb.xnnews.com.cn%2Fxnrb%2Fres%2F1%2F1%2F2018-09%2F03%2F08%2Fres04_attpic_brief.jpg 原圖鏈接][http://szb.xnnews.com.cn/xnrb/html/2018-09/03/content_299072.htm 来自咸宁新闻网]]] [[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是东晋末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力量。 他在与[[东晋四大家族]]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于公元420年他废掉了晋帝,自立为帝,国号[[宋]]。为区别于后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史学家长称之为“刘宋”。 刘裕即位前后亦施行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由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到了东晋因大族屡屡兴兵反抗而使其灭亡的教训,故而在他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门大族。其用人也多为贫寒出身,兵权则主要交于自己的皇子,所以没重蹈东晋发生大族割据的覆辙。 然而,由于皇子相互间的争权夺利,最后以至于相互残杀,这是刘裕始料未及的。<ref>[http://www.3lian.com/zl/114/5000/h12.htm 南朝详细介绍], 三联阅读,2009-04-06</ref> 422年,宋武帝刘裕卒,[[宋少帝]]、[[宋文帝]]相继即位。 其中,文帝[[刘义隆]]在位的三十年间,铲除强臣,使宗室掌管朝政大权,又同时任用士族和寒人共同参与朝政,使文帝一朝出现了宗室、士族、寒门相互制衡的平衡局面,在此基础上文帝继续实行武帝刘裕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文帝一朝成为宋最繁荣的一段时期,这时南方的经济、文化才真正有所发展。<ref>[https://lishi.chazidian.com/gushi/15784/ 南朝:宋朝历史简史], 查字典历史网,2015年7月10日</ref> 公元450年至公元451年,宋与北魏交战虽各有胜负,但却都损失惨重,使南北方无能力再发生大战。从此,南北方相对稳定下来。 公元453年,文帝被太子[[刘劭]]杀死。文帝死后,刘劭自立,武陵王[[刘骏]]遂起兵讨伐,后杀死刘劭登基称帝,是为宋世祖[[孝武帝]]。 宋孝武帝在位前期在政治、经济、军制、户籍、礼制、[[税]]制等领域等领域均推行了系列改革;其统治时期“[[寒人]]掌机要”([[士族]]担任的高级官职的权力下移,成荣誉职衔,寒人以低级官职掌控实权)的政治局面全面形成;军事上,先后在458年于青州地区“四战四捷”、“破七城”击溃魏军侵犯。<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606/16/5512889_840810676.shtml 南北朝[中国历史时期]], 360doc.com个人图书馆浪网,2019年6月6日</ref> 460年于[[梁州]]的北阴平地区再次击退[[北魏]]的侵犯;一时“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然其统治末年,一改前期的息兵简政的风格,开始居傲自满,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乃至恣意妄为,加重了百姓负担,以致原本在他在位前期逐渐出现好转的刘宋,在他统治末年走向衰败。 公元464年,孝武帝病逝。其子宋废帝刘子业是有名的乱伦皇帝,残暴荒淫,与其姊有染,后被其囚禁的湘东王刘彧杀死。 宋明帝刘彧在位前期还算贤明,但很快就变得残暴不堪,在位期间屠戮宗室,其子刘昱嗜好杀人。 接连的暴君昏君导致朝政十分混乱,将军萧道成渐渐掌握军权。 在此期间兰陵萧氏出身的萧道成形成了一股强大势力,后废帝去世后,萧道成拥立宋顺帝刘准,独揽朝政在消灭政敌袁粲与沈攸之后,萧道成于479年篡位,建国号大齐,改元建元,史称高帝,南朝宋忘。 =='''南朝齐'''== [[File:齐高帝萧道成4.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766724844&di=e8550bb086606389aa7690aacfc4060f&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409%2F18dc858dc6f44d3da8230d46b2951b7d.jpeg 原圖鏈接][http://m.sohu.com/a/227648494_99988073/?pvid=000115_3w_a 来自搜狐]]] 齐朝是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存23年。[[齐高帝]]萧道成借鉴了宋灭亡的教训,以宽厚为本,提倡节俭。他共在位四年,在他临死前,要求其子齐武帝[[萧赜]]继续统治其方针,并且不要手足相残。武帝遵其遗嘱,继续统治国家,使南朝又出现了一段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 武帝死后,[[齐国]]的皇帝又走上了宋灭亡的老路,齐明帝萧鸾疯狂屠杀萧姓宗室,至东昏侯萧宝卷时,因其疑心过重,几乎将朝内大臣全部处死。这样一来齐的江山又被动摇了。 公元五零一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废掉东昏侯,另立齐和帝萧宝融,不久废掉齐帝,结束了齐的统治。<ref>[http://www.zxxk.com/soft/11715241.html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基本概念汇编(素材)], 学科网,2019年10月30日</ref> =='''南朝梁'''== [[File:梁武帝萧衍5.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882689930&di=a121ae9136b6359b219fa857b8415a20&imgtype=0&src=http%3A%2F%2Fcdnimg103.lizhi.fm%2Faudio_cover%2F2016%2F01%2F07%2F25555966487874823_320x320.png 原圖鏈接][https://www.lizhi.fm/1722198/25555729239251334 来自荔枝]]] 梁朝的建立者[[萧衍]]擅长文学,499年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他乘齐国内乱,发兵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 萧衍是为[[梁武帝]],共在位四十八年。在武帝时期,北方的魏国已经衰落,再无能力对南方形成威胁。 这本应为南方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武帝却昏庸无能,纵容大臣剥削人民,却又以自己节俭为借口,对一些忠臣的建议置之不理。 公元五四八年,从东魏投降梁的大将侯景倒戈。他以武帝从子萧正德为内应,进攻梁国。次年,侯景攻陷台城。此时,梁武帝早已饿死于城中,其子萧纲即位,是为梁简文帝。 公元五五一年,[[侯景]]杀死简文帝,因此梁已完全处于崩溃的边缘。王僧辩,陈霸先等南朝将领集结余部,终于打败了侯景。公元五五七年,在讨伐侯景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陈霸先灭梁,后又在权力争夺中,杀掉了原先的上司[[王僧辩]],于是建立了陈。至此,梁宣告灭亡。<ref>[http://www.sohu.com/a/128092166_500704 南朝-梁-陈], 搜狐,2017-03-07</ref> =='''南朝陈'''== [[File:陈武帝陈霸先6.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788429869,459210252&fm=15&gp=0.jpg 原圖鏈接][https://www.meipian.cn/1ztf0zu7 来自美篇]]]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注定是短命的。 陈武帝与其继承者文帝、宣帝先后消灭了王僧辩、[[王僧智]]等反对势力,又在建康附近打败北齐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陈的统治。但毕竟由于国力衰微,北朝趁虚而入占据大片土地,陈的统治被局限于[[长江]]以南,宜昌以东的地方。 公元583年,陈宣帝卒。其子后主[[陈叔宝]]即位,此时北方已被[[隋朝]]统一,全国的统一也已指日可待。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晋王[[杨广]]灭陈,结束了中国西晋以来(317年——589年)的分裂局面<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27941487_17f229a6f00100371k.html 中国历史上13个“伪君子”篡位称帝,却都伪装成“民主禅让”], 新浪网,2018年01月05日</ref> =='''经济'''== 南朝相对[[北朝]],局面安定。各个王朝都对经济进行了大开发,使得南方人口大量增加。464年,宋户口90万8千余,人口468万余。发达地区如会稽郡,人口就有35万。 南朝时,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另外,[[闽江]]、[[珠江]]流域也得到了初步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ref>[http://www.doc88.com/p-1187107430258.html (精选)15南朝], 道客巴巴,2014年2月20日</ref> =='''文化'''== [[File:南朝青瓷托盏7.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982500803&di=09c2d7dabe0dc1bf808540eeb177c729&imgtype=0&src=http%3A%2F%2Fimg3.doubanio.com%2Fview%2Fphoto%2Fl%2Fpublic%2Fp2210393483.jpg 原圖鏈接][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10393483/ 来自豆瓣]]] 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攸关的重要时期。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与魏晋诗人不同,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 梁[[萧子显]]所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南齐书·文学传论》0,就是这种追求新变趋势的理论总结。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鲍照]]的乐府诗,唱出了广大寒士的心声,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南朝也创建了不少的寺庙,[[杜牧]]就曾感慨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图文欣赏'''==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00"> File:南朝6.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116869504&di=73c1e2926d259c921b9260173b40015f&imgtype=0&src=http%3A%2F%2F6633909.s21i-6.faiusr.com%2F2%2FABUIABACGAAg7d-mywUolrClrQEwsgU4jQQ.jpg 原图链接][http://www.zhouye6110.com/nd.jsp?id=308#_jcp=1 来自中文繁体网] File:南朝7.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117353572&di=c06b9d07e509eea881ca2c7b6846cd6a&imgtype=0&src=http%3A%2F%2Fupload.art.ifeng.com%2F2017%2F1020%2Fthumb_700_325_1508467067792.jpg 原图链接][http://art.ifeng.com/2017/1019/3385951.shtml 来自凤凰艺术] File:南朝8.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270518206&di=11fabeb101321e59374307f77a8a9964&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cn10%2F78%2Fw1080h598%2F20181104%2Fcc85-hnknmqw6481961.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6479830447_1823a5daf00100c604.html 来自新浪网] File:南朝9.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272711416&di=7eaf8e4a35a0d1b4bb3749ddb21625ef&imgtype=0&src=http%3A%2F%2F09imgmini.eastday.com%2Fmobile%2F20180926%2F20180926100911_e99294ef163aa8549fc10a3af7471e87_1.jpeg 原图链接][http://mini.eastday.com/a/180926100911844.html 来自东方资讯] </gallery> =='''历史年代表'''== {| class="wikitable" =='''南朝宋'''== {| class="wikitable" !庙号!!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及使用时间!!备注!!庙号!!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及使用时间!!备注 |- |||孝穆皇帝(史称宋穆帝)|| 刘翘 || 未称帝,刘裕追谥 || ||刘裕生父||高祖||武皇帝 (史称宋武帝)|| 刘裕 ||420年-422年|| 永初(420年-422年)|| |- |||无谥号(史称宋少帝)||刘义符||422年-424年||景平(422年-424年)||刘裕长子||太祖(初谥中宗)||文皇帝(史称宋文帝)||刘义隆||424年-453年||元嘉(424年-453年)||刘裕第三子 |- |||元皇帝(史称宋元帝或宋义帝)||刘劭||453年||太初(453年)||刘义隆长子||世祖||孝武皇帝(史称宋孝武帝)||刘骏||453年-464年||孝建)453年-456年)大明(457年-464年)||刘义隆第三子 |- |||无谥号(史称宋前废帝)||刘子业||464年-465年||永光(464年) ||刘骏长子||||无谥号(史称宋前废帝)||刘子业||464年-465年||景和(465年) ||刘骏长子 |- |太宗||明皇帝(史称宋明帝)||刘彧||465年-472年||泰始(465年-471年)||刘义隆第十一子||太宗||明皇帝(史称宋明帝)||刘彧||465年-472年||泰豫(472年)||刘义隆第十一子 |- |||无谥号(史称宋后废帝、苍梧王)||刘昱||472年-477年||元徽(472年-477年)||刘彧长子|||| 顺皇帝(史称宋顺帝)||刘准||477年-479年||升明(477年-479年)||史载刘彧第三子实为桂阳王之子 |} =='''南朝齐'''== {| class="wikitable"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死因 !!身份!!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死因 !!身份 |- |太祖||高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建元||479年-482年||重病而死||||世祖||武皇帝(齐武帝)||萧赜||永明||483年-493年||病死||高帝之子 |- |世宗||文皇帝(齐文帝)||萧长懋||||未在位,萧昭业追谥||||武帝之子||||鬰林王 (齐废帝/齐郁林王)||萧昭业||隆昌||494年||被砍死||文帝之长子 |- |||海陵恭王(齐废帝/齐海陵王)||萧昭文||延兴||494年||被杀||文帝之次子||||景皇(史称齐景皇)||萧道生||||未在位,明帝追谥||||高帝之兄 |- |高宗||明皇帝 (齐明帝)||萧鸾||建武;永泰||494年-497年498年||病死||景帝之子||||炀皇帝(齐炀帝/齐废帝/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499年-500年||被太监斩首||明帝之长子 |- |||和皇帝(齐和帝)||萧宝融||中兴||501年-502年||被杀||明帝之八子|||||||||||||| |} =='''南朝梁'''== {| class="wikitable"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 |- |太祖(梁高祖追尊)||文帝(梁文帝)||萧顺之||||未在位||||高祖||武帝(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天监||502年—519年 |- |高祖||武帝(梁武帝) ||萧衍||464年—549年|| 普通||520年—526年||高祖||武帝(梁武帝) ||萧衍||464年—549年||大通||527年—528年 |- |高祖||武帝(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中大通||529年—534年 ||高祖||武帝(梁武帝) ||萧衍||464年—549年||大同||535年—545年 |- |高祖||武帝(梁武帝) ||萧衍||464年—549年||中大同||546年||高祖||武帝(梁武帝) ||萧衍||464年—549年||太清||547年—549年 |- |||(梁前废帝)||萧正德||549年||正平||548年—549年||太宗(初谥高宗)||简文皇帝(初谥明帝)||萧纲||503年—551年||大宝||550年—551年 |- |高宗||昭明皇帝(梁昭明帝)||萧统||501年—531年||||||||安帝 (梁安帝) ||萧欢|||||| |- |||兴文帝(梁兴文帝)||萧栋||?—552年||天正||551年||||汉帝||侯景||?—552年||太始||551年—552年 |- |||(梁后废帝)||萧纪||508年—553年||天正||552年—553年||世祖||元帝(梁元帝)||萧绎||508年—554年||承圣(承圣元年)||552年 |- |世祖||元帝(梁元帝)||萧绎||508年—554年||天正(天正二年)||553年||世祖||元帝 (梁元帝)||萧绎||508年—554年|| 承圣(承圣二年)||553年 |- |世祖||元帝 (梁元帝)||萧绎||508年—554年|| 承圣(承圣三年)||554年||肃宗(萧庄追尊)||闵帝(梁闵帝)||萧渊明||?—556年||天成||555年 |- |穆宗(萧庄追尊)||敬帝、(陈霸先追尊)||萧方智||543年—558年||绍泰||555年—556年||穆宗(萧庄追尊)||敬帝、(陈霸先追尊)||萧方智||543年—558年||太平||556年—557年 |} =='''南朝陈'''== {| class="wikitable"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 |太祖(陈霸先追谥)||景皇帝(陈霸先追谥)(陈景帝)||陈文赞||||||||始兴昭烈王(陈霸先追谥)||陈道谭|||| |- |高祖||武皇帝(陈武帝)||陈霸先||永定||557-559年||世祖||文皇帝(陈文帝)||陈蒨||天嘉||560年-566年 |- |世祖||文皇帝(陈文帝)||陈蒨||天康||560-566年 ||||(陈废帝)||陈伯宗||光大||567年-568年 |- |高宗||孝宣皇帝(陈宣帝)||陈顼 ||太建||569年-582年||||炀公(长城炀公)||陈叔宝||至德||583年-589年 |- |||陈后主||陈叔宝|| 祯明||583年-589年|||||||||| |} =='''南朝文学骨干'''== =='''刘义庆文学骨干'''== ====临川王刘义庆(祖宋穆帝刘翘,父长沙景王刘道怜)==== {| class="wikitable" !序号!! 姓名!! 籍贯!! 出身!!序号!! 姓名!! 籍贯!! 出身 |- |01|| 袁淑|| 陈郡阳夏|| 陈郡袁氏||02 ||陆展|| 吴郡吴县|| 吴郡陆氏 |- |03|| 何长瑜|| 东海郯县|| 东海何氏||04|| 鲍照|| 东海郯县|| 东海鲍氏 |} =='''竟陵八友'''== “竟陵八友”是南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个文人集团,由竟陵王[[萧子良]]召集,包括[[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八人。<ref>[http://www.doc88.com/p-6156678838787.html 南朝文学集团与南朝文学], 道客巴巴,2015年7月14日</ref> =='''萧梁文人'''== 《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宋书》的作者[[沈约]]、《南齐书》的作者[[萧子良]]、《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以及文学名士如[[江淹]]、[[谢出]]、[[到溉]]、[[到洽]]、[[丘迟]]、[[吴均]]、[[瘐信]]、[[刘昭]]、[[刘峻]]、[[陶弘景]],当然还有后来成为皇帝的萧衍的两个儿子——简文帝[[萧纲]]和元帝[[萧绎]]。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在南朝时代有充分的发展。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对于文学体制的辨析和文学性质的探讨更加系统和深入。 文笔之辨反映了当时对文学创作的认识和要求,[[永明声律论]]总结了汉语声韵在韵文中构成美感的运用规律,对当时的新体诗和后世律诗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系统完整,论述严密,全面地讨论了文学创作中各方面的问题。[[钟嵘]]的《诗品》则是一部重要的诗论专著,对五言诗的思想艺术标准、作家的流派和具体评价,都有许多精辟的意见。 =='''热点视频'''== <center>奇葩的南朝历史</center> <center> {{#iDisplay:d0795b4n7ed |600|480|qq}} </center> <center>中国最霸气的一位皇帝,用自己的姓作为国号,还让南朝多存在30年</center> <center> {{#iDisplay:k0618w9504w |600|480|qq}} </center>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600 史地總論]]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南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