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苏轼) 的原始碼
←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苏轼)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big> ''' |- | [[ File:苏轼8.jpg|缩略图 |居中|3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5624305777&di=723d31c9d6940c8b4743a34e2af44567&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923%2F878a0311e8da41c2adf2876ba8600962.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55631906_100150520?_f=index_chan12news_408 来自搜狐网]]]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词 作者:苏轼 |}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作。上片展开想象,把江潮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头两句作者引用两个典故,说明天上与人间可以相通。下片正面描写潮势。潮声如惊雷滚动,潮水如鸟云翻滚,声势夺人。全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用典多而贴切。 ==原文== {{cquote|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ref>[https://www.gswen.cn/poetry/47745.html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 古诗文网, </ref> 海上乘槎侣, 仙人萼绿华。 飞升元不用丹砂。 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 云翻海若家。 坐中安得弄琴牙。 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全宋词》}} ==译文== 海上有人乘木筏直上银河,仙人萼绿华常来凡间羊权家。可见飞升上天不需要吃丹砂,只要乘着潮势就可以走遍天涯。 潮声如雷滚动,在夫差的故国;潮水如云翻腾,在海神的老家。席上怎么能得到善抚琴的伯牙,谱写潮声,可与《水仙操》比高下。 ==赏析== 该词为东坡和苏伯固在钱塘江畔观潮后的词作之一,充分反映了东坡那种与大自然为伍、风彩翩翩的浪漫主义情调。 上片以神话的笔调,写观潮时产生的美好感觉。“海上乘槎侣”, 为第一潮景,即海渚者一二人乘坐竹筏来来去去的幻境,神奇极了。钱塘江八月观潮成为杭州人传统的习俗。西晋张华《博物志》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仙人尊绿华”,为第二潮景。“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东坡《望海楼晚景五绝》忽然,有一来去无定的九百岁仙女罗郁站立潮头上。以此比拟潮之形态,美丽极了。 “飞升元不用丹砂”,为第三潮景。只见一位道人羽化登仙,不用服什么朱砂炼成的丹药,全凭着道家的道,即《子华子大道》所言的“道”,即“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无则守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 的“元”,就上天了。以此比拟潮头之涨势,壮观极了。“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照应第一潮景,直写那“居海清者”的竹筏停留在潮头要到来的地方吧,那远在天边。海潮停止后,海面江阔极了。 上片由三个潮景组成钱塘一大奇观, 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下片则以神话与现实交汇呼唤的手法,把观潮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渲染得淋漓尽致。“雷辊夫差国, 云翻海若家”,状潮之声势浩大。那潮声如雷鸣声震动整个杭州城,如云翻滚惊动海若海神国家。虽然不免有些夸大其辞,但又未失去生活的真实。东坡善于惯用比喻方法来谊染他笔下的人事景物。“ 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馀声归向、水仙夸“,措绘望海楼上的琴声与潮声共鸣的韵味。坐席中有人舒畅、徐缓地拨弄起伯牙琴,尽取那遗留下无尽之音,正好与潮声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有“徐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坑”(王安石《九井》诗)的韵味。全归响在于伯牙弹奏的《水仙操》美好绮丽琴声。虽然不免带有神话色彩,但伯牙“闻海水洞滑崩撕之声”灵感爆发,移情成功,援琴而歌,竞惊天地面成为中国古代操琴妙手,又给读者以无穷的启示:天才常常是从移情灵感中悟出来的。 词人以飞翔不繁与幻怪离奇的神仙意象,形容世见少见、直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潮水来去翻腾于天地之间,纵恣无碍酣畅淋漓,令观潮之人不觉飘飘然亦欲随之暂离人间远奔天涯。白日飞升的仙人与翻腾不羁的狂潮,于词中交融为象征自由的意象,透露词人会于词中一再表露的渴望挣脱世网的意念。全词描写钱塘江潮,用神话传说和各种比喻来形容它的声势,意境壮阔,富于想象力。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枕头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ref>[http://www.gk1977.com/content/id/4688.html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学习网2020-11-28</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苏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