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48.1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南牡蒿 的原始碼
←
南牡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南牡蒿1.jpg|缩略图|[http://s3.sinaimg.cn/mw690/006Tar9yzy7gz9mrW8y22&690 原图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839381c0102xvww.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南牡蒿]] '''南牡蒿''',中药名。为菊科蒿属植物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 Bge.的根或全草。植物南牡蒿,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疏风清热,除湿止痛之功效。主治风热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蛇咬伤。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主根明显,粗短,有侧根;根状茎稍粗短,肥厚。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近无毛,基部常密被绒毛,上部或下部常生花序枝。叶片宽2-5cm,通常羽状深裂,裂片5-7个,宽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又掌状分裂,有时匙形而边缘有齿或浅裂;上部叶三裂或不裂,裂片条形;全部叶上面无毛,下面被微柔毛。头状花序小,多数,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1.5mm,下垂,在茎顶或枝端排成复总状花序;无梗或有短梗,有条形苞叶;总苞卵形,长约2mm;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背面绿色,边缘稍膜质,内层长圆形,边缘宽膜质;雌花4-8朵,花冠狭管状,花柱伸出,先端2叉;两性花6-10朵,不孕育。瘦果小,长圆形。花、果期6-11月。 ==南牡蒿各地名称== 南牡蒿(东北植物检索表)[[牡蒿]](北京植物志),[[拔拉蒿]](山东青岛),[[黄蒿]](山西、内蒙古),一枝蒿(山西),[[米蒿]](河北、山西),“乌苏力格一沙里尔日”(蒙语名) ==南牡蒿药用相关== 本种入药,有[[祛风]]、[[去湿]]、[[解毒]]之效。另亦作青蒿(即黄花蒿)的代用品。 入药部位:[[根]]或全草。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归经:[[入肝]]、[[胃经]]。 功效:疏风清热,除湿止痛。 主治:风热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蛇咬伤。 相关配伍:治毒蛇咬伤,鲜南牡蒿叶嚼烂敷患处。敷后再用鲜南牡蒿30g,金银花15g,细辛、大黄各3g,水煎兑酒或黄酒服,早晚饭前各1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采集加工:夏季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相关论述:《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除湿,解毒。治风湿关节痛,头痛,浮肿,毒蛇咬伤。”<ref>[https://zhongcaoyao.51240.com/nanmugao_9b4__zhongcaoyaochaxun/ 中草药南牡蒿]</ref> ==南牡蒿形态特征==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主根明显,粗短、侧根多;根状茎稍粗短,肥厚,常成短圆柱状,直径5-8毫米,直立或斜向上,常有短的营养枝,枝上密生叶。 茎:茎通常单生,稀少2至少数,高 (30-)40-80厘米,具细纵棱,基部密生短柔毛,其余无毛,分枝多,开展,枝长10-20厘米,绿色或稍带紫褐色,疏被毛,以后渐脱落。 叶:叶纸质,上面无毛,背面微有短柔毛或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近圆形、宽卵形或倒卵形,长4-6(-8)厘米,宽2.5-6厘米,一至二回大头羽状深裂或全裂或不分裂,仅边缘具数枚疏锯齿,分裂叶每侧有裂片2-3(-4)枚,裂片倒卵形、近匙形或宽楔形,裂片先端至边缘具规则或不规则的深裂片或浅裂片,并有锯齿,叶基部渐狭,宽楔形,叶柄长1.5-3厘米;中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长、宽2-4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近匙形,先端具3深裂或浅裂齿或全缘,叶基部宽楔形,近无柄,基部有线形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渐小,卵形或长卵形,羽状全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先端常有3枚浅裂齿;苞片叶3深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叶线状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花:头状花序多数,宽卵形或近球形,直径1.5-2.5毫米,无梗或具短梗,基部具线形的小苞叶,在茎端、分枝上半部及小枝上排成穗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稍大型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略短小,外、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背面绿色或稍带紫褐色,无毛,边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半膜质;雌花4-8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6-10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先端稍膨大,不叉开。 果:瘦果长圆形。 花果期:6-11月。<ref>[https://www.zjtcn.com/zhishi/nmhxttz/ 南牡蒿形态特征]</ref> ==南牡蒿产地分布== 产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北部); 朝鲜、日本、蒙古(东部)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北京郊区平谷县盘山。<ref>[https://www.pmume.com/zwbk/nnmg4.shtml 南牡蒿 2017-06-23 18:04:01]</ref> ==南牡蒿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 500米以下的林缘、路旁、草坡、灌.丛、溪边、疏林内或林中空地,也见于森林草原与山地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种。 ==图片==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南牡蒿2.jpg|南牡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839381c0102xvww.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 File:南牡蒿3.jpg|南牡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839381c0102xvww.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 File:南牡蒿4.jpg|南牡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839381c0102xvww.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 </gallery> ==南牡蒿相关变种== 渤海滨南牡蒿(变种)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基生叶与茎下部叶质地稍肥厚,每侧具3枚裂片,每裂片先端具3枚规整的浅裂齿。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 产山东省烟台及荣成等海边沙地。模式标本采自山东烟台。 圆叶南牡蒿(变种)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基生叶与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倒卵状宽匙形,不分裂或仅先端有疏而浅的裂齿或锯齿。 产河北、山东与江苏(北部);生于田边、路旁与坡地。模式标本采自山东烟台。 甘肃南牡蒿(变种)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植株矮小,高仅10-30厘米;根状茎粗短。叶小,中部叶羽状全裂,每裂片具2-3枚浅裂齿。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中等开展或略狭窄的圆锥花序。 产甘肃南部及西南部;生于海拔2 100米以下地区的田边、路旁及山坡上。模式标本采自甘肃南部(康县)。 山西南牡蒿(变种) [[File:南牡蒿5.jpg|缩略图|[http://s13.sinaimg.cn/mw690/006Tar9yzy7gz9mI5Pe1c&690 原图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839381c0102xvww.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南牡蒿]]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茎上部分枝,枝长3-4厘米。中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或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1.5-3厘米,宽1-1.5毫米。头状花序直径1.5-2毫米,在茎上排成狭窄的圆锥花序。 产山西中条山。<ref>[http://www.iplant.cn/info/Artemisia%20eriopoda%20var.%20shanxiensis?t=z 山西南牡蒿]</ref>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养生相关的知识,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养生生涯。中药养生自古便被古人使用和传承下来,其包括日常疾病的治疗,而且中医的副作用较小,所以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它的市场份额也逐渐扩大,慢慢挽回了被西医所霸占的份额。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南牡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