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119.1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南郑区 的原始碼
←
南郑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南郑区01.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e3a5f6c57a7a4d9388ca030135494f46_th.jpg 原图连接]]] [[file:南郑区02.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d19dd3a7bda4b35bd8fd4658b11027e_th.jpg 原图连接]]] [[file:南郑区03.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1adbaa8058b4becb9565f2a0ad00684_th.jpg 原图连接]]] [[file:南郑区04.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6f0c2cef27249fc90dff0f9ef6dd7c2_th.jpg 原图连接]]] [[file:南郑区05.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4/715446d520a94358ae1feaacadef46e7.jpeg 原图连接]]] [[file:南郑区06.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4/3b1b0f95ccfc417085c18687f256e8cb.jpeg 原图连接]]] [[file:南郑区07.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08/99df5cb317904f91af9d84669881d915.jpeg 原图连接]]] [[file:南郑区08.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11/492b976d8dc94c8ebd3a6c4671c156f8_th.jpg 原图连接]]] [[file:南郑区09.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11/4fe09d939f7d404d9fe6e179ac9a9c30_th.jpg 原图连接]]] [[file:南郑区10.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11/030f56e54c924de2bd2a311f2fc2587c_th.jpg 原图连接]]] [[南郑区]],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区境东与陕西省[[城固县]]、[[西乡县]]毗连,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南江县]]、[[旺苍县]]接壤,西部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北与陕西省[[汉台区]]隔江相望,总面积2809.0363平方千米。 南郑区因郑人南奔而得名,境内气候分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尤以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最为明显。南郑是汉中“双百”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旅游资源大区,境内的景点有世界级天坑群、[[南湖]]、[[红寺湖]]、[[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汉山广场等。 2019年,南郑区下辖2个街道、20个镇,常住人口47.74万人,实现生产总值(GDP)218.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0.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4.53亿元,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3:50.6:34.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760元,增长1.6%。 ==地名由来== 南郑地名,始见于《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左庶长城南郑”。名称来源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其中“郑民南奔”说逐渐为大家所认同,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引《耆旧传》语:“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 ==历史沿革== 南郑置县时间,史无明载。其地[[夏]]、[[商]]两代属[[梁州]],为[[褒国]]所有。 [[西周]]时,合并于雍州,南郑为[[周代]]古邑。 进入[[春秋]]后,为诸侯国争夺地盘时期。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褒国被[[庸国]]所灭,南郑为庸国所有。 秦康公十年(前611年),楚庄王联合[[巴国]]、[[秦国]]击败[[庸国]],南郑进入[[秦]]、巴、[[楚]]三国反复争夺之盛期。南郑先属秦,后入蜀。 秦厉共公二年(前475年)战国始,秦取蜀南郑,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年),秦左庶长筑南郑城,南郑地名始著。躁公二年(前441年),南郑附蜀。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伐蜀,夺回南郑。周显王时(前368年),南郑被蜀占据。秦孝公元年(前361年),汉中(时不含南郑)被[[楚国]]占据,与秦地接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派司马错领兵灭蜀,南郑复秦。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楚丹阳之战,秦夺楚汉中地六百里与秦的南郑地区合并,置汉中郡,治南郑(今汉台区境内)南郑正式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县之一。自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建筑南郑城以后,历为汉中郡、道、府、县所在地,为陕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 [[汉]]末张鲁以五斗米道在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近30年。 三国时蜀汉与曹魏在南郑地区进行过激烈的较量。晋武帝泰始年间,南郑为[[梁州]]及汉中郡治所。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南郑县改为光义县,治所未变。 [[隋]]开皇初年复称南郑县,撤销汉川,保留梁州郡,辖南郑县;隋炀帝大业初废梁州复置汉川郡,南郑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汉川郡置梁州,南郑为州治所;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南郑为山南道梁州属县。 [[宋代]],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 [[南宋]]时,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东路辖兴元府,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同时也是抗金的前线。 [[元朝]],设陕西行中书省,南郑为兴元路路治,正式划归陕西。 [[明朝]]时,南郑为汉中府治。 [[清朝]],属陕西布政使司汉中府辖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十七年(1928年)撤销汉中道,南郑直属陕西省辖。 1949年12月6日,南郑分置为南郑县与南郑市。南郑县迁治与汉中城东的十八里铺,除汉中城及郊区归南郑市外,其余集镇和乡村仍由南郑县辖领。 1954年底,将四川省通江县的碑坝区划归南郑县。 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辖区并入汉中市。 1961年9月县市分设,划汉江以南原南郑县辖的冷水、汉山、红庙、南海、碑坝五区及原褒城县辖的高台、新集、黄官三区和原黎坪中心区的部分区域为南郑新政区。 2017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南郑县,设立汉中市南郑区。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南郑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行政区划== 2019年,南郑区下辖2个街道、20个镇 。南郑区人民政府驻[[汉山街道]]西大街24号。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南郑区户籍户数20.34万户,户籍总人口56.49万人(不含原南开发区3775户,11837人)。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6.0(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常住人口47.74万人(含原南开发区常住人口),其中,城镇人口23.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8%,人口出生率9.54‰,人口死亡率6.76‰,人口自然增长率2.78‰。 ==交通运输== 截至2019年末,南郑区拥有各类机动车辆9.3万辆,较上年新增0.63万辆。全年客运周转量20932.5万人千米,增长0.3%;货物周转量52908.4万吨千米,增长4.4%。 西汉、十天、宝汉高速公路、西成客专高铁和省道211线、汉朱路穿境而过;横跨汉江的天汉大桥、龙岗大桥、汉江桥闸3座桥梁和天汉大道、南郑大道、西二环大道把南郑区政府所在地与汉中中心城区连成一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郑区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东与陕西省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81.5千米和43千米;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南江县、旺苍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7千米、94.2千米、15.8千米;西部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千米、83千米;北与汉台区隔江相望,边界长度32.84千米。介于北纬32°24′—33°07′,东经106°30′—107°22′之间,区境区界总长度为436.04千米,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千米,南北最长直线距离79千米,总面积2809.0363平方千米。区政府所在地中心十字距汉中市中心广场13千米,距汉中火车站15千米,距汉中高客站17千米,距汉中柳林飞机场31千米,距汉中市政府驻地12千米,距省会西安(经西汉高速公路)280千米. ===地质构造=== 南郑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区境地跨扬子准地台北部边缘,属龙门-大巴山隆褶断带的组成部分。其南以中生界陆相地层与四川台向斜分界。由米(仓山)汉(南)台凸、宁(强)镇(巴)台凹及汉中新断凹等三个次一级构造单元组成。主要构造运动有两期,即上元古界晋宁运动、中生界的燕山运动。其他的几次运动,只是地壳升降。晋宁运动晚期,南郑上升为陆,伴随有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及陆相火山喷发,随后褶皱成山。震旦纪时,除米汉台凸之外,其他地区均接受海侵,直至三迭纪,虽几次升降及气候的多次变迁,但未发生大的褶皱运动。表现在震旦系-三迭系地层之间,未发生角度不整合。从毗邻的西乡地区看,陆相盆地堆积的侏罗系地层平行不整合覆于三迭系和较老地层之上。震旦-侏罗系地层褶皱形态基本一致,说明本区印支运动后回返成陆,但主要褶皱运动为燕山期,区境缺失白垩系地层,喜马拉雅运动形成汉中新断凹。第四纪至现在,本区仍处于上升阶段。但在不同的构造小区内,在地质发展史上,反映在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方面各具特色,以及各不相同的变质作用等。 ===地形地貌=== 在陕西地貌分区中,南郑区是陕南山地(秦巴山地的陕西部分)的组成部分。辖区大部分在米仓山北坡,小部分在南坡。总趋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最低处是汉江南岸的大中滩,海拔484米;最高点为川陕界山铁船山,海拔2468米;相对高差1984米。因受构造、气候、水文条件等内外营力的制约和影响,区境内地貌轮廓多种多样。但从总体看,由北向南可依次划分为河谷阶地平原区、米仓山北麓丘陵低山区、米仓山中山区三种地貌区。中山、丘陵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8.2%,平原区占11.8%。 ===平原区=== 分布于区境北部,群众称之为平坝区。属汉中盆地平原的一部分。是在地壳向下陷落以后,由汉江及其支流濂水河、冷水河冲积而成的。北起汉江畔、梁山南麓,南至大汉山、高皇山北麓,南北平均长约6千米;西起华山东沿,东到南郑与城固交界的沙河子,宽约40千米。总面积约333平方千米。海拔484—600米。平原区的中西部比较宽大,东部狭长,被第四纪红粘土和黄土状砂质粘土及砾石覆盖,形成阡陌相连的肥沃原野,是全区粮油基地,也是陕西省商品粮基地之一,经济地位居全区之首。 ===低山丘陵区=== 属大巴山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分布在区境中部。其东、西分别与城固、勉县交界,北部是平原区,南部与米仓山中山区的分界,大致以钢厂、塘口、喜神坝、秦家坝至法镇一线。分布特点是沿平原区之边缘形成弧形地带。面积633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2.5%。海拔除大汉山主峰超过1400米外,其余多在6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为100—500米。低山丘陵区内,岗丘坪坝杂陈,槽谷溪流相间,气候温暖湿润,既适宜粮油生产,又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中山区=== 区境南部是中山区,属米仓-大巴构造剥蚀中山区的一部分。北界低山丘陵区,南与四川省通江、南江二县相接,东界城固、西乡县,西交宁强县。东西宽约74千米,南北长约17—49千米不等,面积1848.9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65.7%。中山区是南郑区两大林场所在地,又有多种矿藏。海拔高度1200—2400米。以铁船山最高,海拔2468米。其地貌总特点是山势峥嵘、险峻,锯齿状山峰、不对称V形谷及岩溶(喀斯特)地貌发育。中山区地貌的另一特点是保存有古冰川地貌。天池梁一带可见宽达数十米、长达数千米的槽谷,就是其证。它反映着这一地区(乃至整个大巴山地)近100万年的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曾经有过根本性质的变化。中山区是县内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山地北坡的濂水河、冷水河、漾家河注入汉江。南坡的碑坝河、白玉河(后河)、西流河注入嘉陵江。这些河流的源头南北相距甚近。 ===山脉=== 区境中山区的众多山脉,均系大巴山地米仓山的西部支脉。大巴山旧称梁州山,为陕、川、鄂界山,得名与古代的巴族有关。米仓山,为大巴山西段,古称仙台山、玉女山,远在唐、宋时代即已出名。《舆地纪胜》载:“米仓山与大巴山相近”。得名原因不详。大致为东西走向:西起宁强境内的嘉陵江,东至紫阳任河,为汉江水系与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诸山依分水岭走向,由北至南,又大致分为梁山山脉、大汉山山脉、高皇山山脉、黎坪山地、营盘山山脉、老龙池山脉、牛脑壳梁山脉、龙头山山脉、大神山山脉、云嶂山山脉、铁船山山脉、罄坪山脉、佛头崖山脉。 ===气候特征=== 南郑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地理因素、季风环流等影响,气候具有以下特征: (1)地处海陆气候分界处,包括两个气候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尤以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最为明显。 (2)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经常有干冷气流进入,天气多阴沉,干旱少雨,东北风较多,但风力较弱;时有寒潮侵袭,但气温又不至过低。春季是北方干冷气流与南方湿热气流交替的时令,乍寒乍暖,天气多变,有时“清明时节雨纷纷”,有时则吹黄沙风。夏季东南季风活动频繁,湿热气流进入,雨热同季,多雷雨,伴有狂风;时有干旱发生。秋季北方冷气团与南方暖气团相遇,境内往往阴雨连绵,有时整月地皮不干;但有时也出现干旱(俗称“秋老虎”)天气。这一特征,是导致秋季日照时数偏少的因素之一。 (3)受地形影响,气温、降水垂直差异显著:米仓山北坡气温由北向南递减;降水则由北向南递增。地处北部平坝的周家坪海拔536米,年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970.4毫米。南部中山地区的小坝乡陈家坪海拔1210米,年平均气温10.7℃,年平均降水高达1649.8毫米。两地海拔高度相差673.5米,气温、降水则分别相差3.5℃和679.4毫米(在米仓山南坡的碑坝地区与北坡不同:随高度降低,气温由北向南递增,降水由北向南递减)。另外,区境内因地貌多样,小气候特征也较明显。 (4)灾害性天气如暴雨、低温、连阴雨、干旱等频繁。南郑区划分为三个气候区: 平川丘陵北亚热带气候区 又分两个亚区:(1)平川丘陵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包括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气候条件优越,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在4320—4700℃,持续时间7个多月;≥20℃积温在2426—2907℃,持续时间4个月;极端最低气温-10—-6℃,极端最高气温36—37℃;年降水量900—1100毫米。作物生长期的4—9月,降水量800—900毫米,占全年降水的80%。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3月28日,终日在11月4日,初终日数长达222天,能满足喜温作物的生长。(2)平川丘陵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包括农丰、立峰、铁炉、碗厂、华山5个乡。热量条件同第一亚区,年雨量在970毫米以下,其中农丰、立峰只有800毫米左右。 山地暖温带常湿气候区 包括800—1400米的浅山地区。热量次于平川丘陵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9.7—13.3℃;极端最低气温在-15—-11℃;≥10℃积温在3067—4320℃;≥20℃积温在830—2426℃。降水量1300—1500毫米。该区冬冷夏湿,日较差小,冻害严重,亚热带作物一般不能成熟,喜温作物易发生“秋封”。农作物一熟有余,两熟不足。 山地中温带过湿气候区 包括1400米以上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2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8℃以下,冬季长达7个多月。≥10℃积温在3000℃以下,≥20℃积温基本没有。冬寒、春秋凉,生长季节短,只能一年一熟,不宜种植喜温作物。该区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常年湿润,多云雾。低温、阴雨和湿害是本区的主要特征。 ===水系水文=== 南郑区主要河流有9条,即汉江、濂水河、冷水河、漾家河、西流河、碑坝河、后河、长潭河、焦家河,总长365.35千米。各河10平方千米以上流域的支流有65条,总长935.95千米。除汉江为过境河流外,其余均发源于米仓山地、丘陵。河源地区高山峡谷,多溶洞。以米仓山主脊为分水岭,北面的濂水河、冷水河、漾家河注入汉江,属汉江水系,总流域面积1545.33平方千米;南部的西流河、碑坝河、后河、长潭河、焦家河,为嘉陵江几大支流的河源段,属嘉陵江水系,总流域面积1145.93平方千米。诸河流中又以汉江、濂水河、冷水河为主干流。濂、冷二河支流众多,呈树枝状分布,流域面积占全区一半以上。 汉江: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源出宁强县嶓冢山,为南郑与汉中市的界河。境内流长35.7千米。由梁山镇的苏家山入境,流经梁山、石拱、中所、大河坎、胡家营、圣水、山口、红光等8个乡(镇),至红光乡大中滩以东进入城固。河槽宽浅,河道属微弯形,河身无显著变化,比降为0.77‰。边滩沙洲游移,河道中沙洲汊移,河床上冲下淤,淤高1米左右。河势极不稳定,水面宽100—2730米不等。平均流量27.76立方米/秒,汛期水势凶猛,最大流量达8740立方米/秒(大河坎大桥段,1981年纪录)。 濂水河:古名廉泉、廉水。《水经注•沔水》载:“廉水出巴岭山,北流迳廉川,故水得其名。”主源头在喜神坝乡南部的石人山下,向北流经喜神坝、红庙、红士、塘坊乡,至水井乡的横店子与西来的白崖河(濂水河最大支流,源出庙坝乡老龙池七眼洞)相汇,因形似剪刀,当地又称濂水河为剪子河;继续北流,经青树、团堆、濂水(即古廉川)、两河、殷家坝乡,至焦山乡的许家营折向东流。再经新集、高台、协税、安坎、郭滩、草堰、石拱、中所乡,至中嘴子入汉江。主干流经19个乡镇,全长70.1千米,流域面积741.83平方千米。其中10平方千米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有16条。平均流量15.1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达1210立方米/秒(1930年7月,水井乡双喜村水文站记录)。河道比降10.5‰。 冷水河:古称池水,名出《汉书•地理志》:“南郑县,旱山,池水所出,东北入汉。”《环宇记》:“南郑县,旱山下有石池,水多薄菜”。源头有二:一出小坝乡的头道河;一出回军坝乡北的小南海龙洞。二源水北流至郑家坝汇为一流,经牟家坝、高家岭、湘水、界牌、歇马、胡家营、大河坎等乡(镇),至新岳坝入汉江。共流经10个乡镇,全长53.5千米,流域面积636.96平方千米。10平方千米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有9条,其中最大支流有沙河,源出桂花乡南部的花石梁北麓。至牟家坝北两河口入干流。其次是红花河,古名老子河、老溪、老渚河,源于里八沟乡西部的青山寨,至高家岭乡的祖师店入干流。多年平均流量19.3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440立方米/秒(三花石站1957年7月记录)。河道比降为19.62‰。河身曲折,弯曲系数达1.490。 漾家河:《水经注》称之为“容裘溪水”,“俗谓之洛水也,水南导巴岭山,东北流……注于汉”。发源于云河乡崖柏树,流经区境25.3千米,至钢厂乡朱家坝入勉区境汇入汉江。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65.005平方千米。其中10平方千米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4条。多年平均流量5.15立方米/秒。河槽稳定,河谷狭窄,河道比降28.45‰。较大支流有张家河,发源于魏家桥乡大垭,东流至云河乡店子村注入干流。 西流河:发源于黎坪乡石马山下龙潭,河源部分名为八道河,北流至元坝子折向西流,始名西流河。区境内长55.7千米,流经元坝乡,至五星乡李家嘴入宁强县,再进四川汇入嘉陵江。境内控制流域面积326.955平方千米。其中10平方千米以上流域面积支流9条。多年平均流量为10.21立方米/秒,河道比降17.24‰。 碑坝河:又名西河(俗称前河),发源于广家乡长梁村。流经西河、碑坝、前进等乡(镇)。至四川境内与毛家河、供家河汇流嘉陵江。区境内流长52.72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40.11平方千米,其中10平方千米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9条。多年平均流量9.65立方米/秒。河道绕行于高山峻岭之间,河身狭窄,谷深陡峭成“V”形。比降18.38‰。 后河:发源于白玉乡鱼家沟。白玉乡境内名白玉河(北御河),西南流至马元乡的茶园与司竹园河会流,始称后河。南流至福成乡的李家梁入四川通江县,在楼子庙与碑坝河相会,合称小通江,再汇入其它水注入嘉陵江。区境内流长47.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45.8平方千米。其中10平方千米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6条。平均流量8.28立方米/秒。穿越原始林区,谷深坡陡,河道比降21.3‰。 长潭河:位于元坝区的小冷坝,发源于米仓山的分水岭脚下,控制流域面积53.7平方千米。干流在石灰岩地区。因喀斯特发育,形成河道明暗交错,北流经10千米,浸入岩溶裂隙。多年平均径流量5000万立方米。河道比降10‰。 焦家河:又名庙坝河,系四川南江境内焦家河支流。东源出喜神坝乡南部的五里浸。西源在庙坝乡王家园西部。区境内控制流域面积78.4平方千米,流长14.8千米。其中10平方千米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2条。多年平均流量2.86立方米/秒。河道比降39.19‰。 ===土壤类型=== 南郑区土壤有5个土类、14个亚类、37个土属、106个土种。以黄棕壤类为主,占82.4%,其次是水稻土,占15.7%。棕壤、淤土、潮土分别占1.04%、0.5%、0.3%。 ===植被条件=== 南郑区境内植被为大巴山地地带性植被类型,兼跨两个植被带:北部平川、丘陵区是北亚热带含有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带;南部米仓山地为暖温带含有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带。两个植被带的分界线大致在钢厂-塘口-喜神坝-秦家坝-法镇-桂花一线。 南郑区天然植被,包括森林和草地。 森林植被又有:(1)马尾松、麻栎林,林中其它乔木有枹栎、栓皮栎、锐齿栎、波氏杨、五角枫、漆树等;林下灌木有马桑、胡枝子、盐肤木、卫矛、黄檀、葛藤等;草本植物如白茅、白头翁等。(2)栓皮栎林,林中乔木还有黄连木、臭椿、漆树、椴树等;林下灌木有多花胡枝子、胡颓子、鼠李、忍冬、悬钩子等;草本有湖北野青茅、林下短柄草、大油芒等。(3)巴山松林,伴有山杨、油松、铁杉、栓皮栎、漆树等混生;灌木有松花竹、荚蒾、黄栌;草本植物有披针苔、大油芒等。(4)桦木林,有白桦、红桦、川桦等,其他乔木有巴山松、油松、鹅耳枥、铁杉等;灌木有荚蒾、松花竹(箭竹)、杜鹃、平榛子等;草本以苔草为主。(5)落叶阔叶树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林内无优势树种,常绿阔叶乔木主要有樟树、桢楠、黑壳楠、桑树、香叶树、青栎、柞木等;落叶阔叶树有山杨、栓皮栎、麻栎、檞树、榆树等;常绿灌木有豪猪刺、冬青等,落叶灌木有青荚叶、忍冬、六道木等。 草地:有49万多亩,其中天然草地约11万亩。植物除矮灌木外,以禾本科草类占优势,其次为豆科和莎草科。覆盖度按高度为9.8%。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南郑区境内河流密布,水量丰盈。水资源总量2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51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径流量4139立方米,分别高于全省人均1460立方米、全国人均2560立方米183%和62%,但地表水时空分布变化大,丰枯悬殊;地下水资源年平均补给量为6.084亿立方米,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氟化物偏低,适宜工农业和人畜用水。至2015年底,有水库58座,总库容7912.9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19年,南郑区土地总面积280903.63公顷,森林覆盖率63.1%。 ===植物资源=== 南郑区境内植物种类繁多,区系复杂,温带、亚热带植物均有。野生植物以乔灌木、中药材、花、草为主。已知乔木55科164种,灌木29科42种,竹类9种。主要有油松、巴山松、马尾松、栎类、桦类、漆类,杉、柏、椿、竹等,还有油桐、油茶、油橄榄、茶叶、桑、花椒、棕榈、楠竹等亚热带树种;药用树种主要有杜仲、厚朴、樟类。 珍稀植物共17科20种。主要有[[苏铁]]、[[银杏]]、[[水杉]]、[[珙桐]]、[[红豆杉]],[[秦岭冷杉]]、[[粗榧]]、[[榉树]]、[[长序榆]]、香连树、鹅掌楸、[[厚朴]]、[[水青]]、[[香樟]]、[[楠木]]、[[红豆]]、[[喜树]]、[[水曲柳]]、香果树、红春树;古树名木2007年命名39株(已死亡7株),013年命名33株,现存古树名木65株,涉及14科14种,主要包括银杏、桂花、柏树、香樟、红豆杉、黄连木等,树龄在千年以上7株(最具影响力的为圣水汉桂、协税张坪侧柏)。 药用植物600余种,已开发利用169种,大宗药材有杜仲、天麻、黄柏、枣皮、五倍子、附子、党参、元胡、栀子、细辛、金银花等,其中党参、天麻、何首乌、附子等分布广,出产多。 草地植物56科600余种,可用作饲草者500余种。 ===动物资源=== 据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1998年野生动物资源普查资料显示:南郑区境内已发现兽类5目11科22种,鸟类12目28科81种,两栖爬行类5目8科14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雕、林麝、朱鹮(游荡)4种;Ⅱ级保护的28种,主要有猕猴、黑熊、大灵猫、小灵猫、鬣羚、鸳鸯、雀鹰、斑头鸺鹠、红腹角雉、斑羚、豺、金猫、黄羊、苍鹰、秃鹫、燕隼、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普通雕鸮、长耳鸮、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中华虎凤蝶等;属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有狼、猪獾、花面狸、小麂、豹猫、白鹭、画眉、秦岭腹蛇、秦巴北鲵等29种;一般保护的动物有麻雀、野兔、野猪、狐狸、黄鼠狼、竹鼠、杜鹃等51种。 境内水生动物主要有鱼、虾、鳖、蟹、蚌、田螺等30余种,其中人工养殖鱼类有鲤、鲢、鳙、草、鲂、鳊、鲫、黄鳝和甲鱼等10余种。同时,在大巴山河流中有大鲵、齐口裂腹鱼、水貂、水獭等名贵水生动物,其中大鲵、水獭属国家Ⅱ级保护水生动物,齐口裂腹鱼、山溪鲵属陕西省Ⅱ级保护水生动物。 ===矿产资源=== 南郑区境内共勘查探明矿产24种,矿地139处,主要分布在南部米仓山、北部梁山两大山系,以碑坝最为集中。矿产资源中,金属类8种,包括铁、铜、铅、锌、钴、金、银、黄铁,主要分布在碑坝镇、福成镇、红庙镇喜神等地;非金属类16种,包括大理岩、黄玉、页岩、白云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玄武岩、磷、石灰石、高岭土、砖瓦粘土、大理石、花岗岩、水晶、煤、矿泉水,分布在浅山丘陵地区。在诸矿藏中,铅锌矿、磁铁矿、铜矿、金银矿,以及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岩、白云岩、高岭土等,在汉中市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分布在上、下梁山的石灰石储量1.26亿吨;分布于碑坝、福成铅锌矿5.49亿吨、硅矿储量约1000万吨、铁矿882万吨、铜矿1.54万吨、黄玉矿石600万立方米。境内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754亿元,已初步开采14种,其余尚待开发利用。 ==经济== ===综述=== 2019年,南郑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18.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10.53亿元,下降2.0%;第三产业增加值74.53亿元,增长6.3%;从结构上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3:50.6:34.1。同2018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8个百分点(GDP结构调整变化源于第三次农业普查和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2.04亿元,占GDP比重为51.3%,比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760元,增长1.6%。 固定资产投资:2019年,南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0.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8.2%。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6.4%,占总投资比重2.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2.4%,占总投资比重13.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7.5%,占总投资比重84.3%。亿元以上重大施工项目31个,完成投资下降22.6%。 财税收支:2019年,南郑区财政总收入38.65亿元,增长2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1亿元,同口径增长6.0%。财政支出39.03亿元,增长2.1%。 人民生活:2019年,南郑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8元,增长9.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59元,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1元,增长9.9%。 ===第一产业=== 2019年,南郑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40.52亿元,增长6.2%;林业产值2.58亿元,增长7.1%;牧业产值12.41亿元,下降1.8%;渔业产值1.42亿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8亿元,增长1.0%。实施的“猪药茶菜烟”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8.5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5.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53亿元,增长4.6%。年末全区共认定区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3个,按注册级别分:省级3个,市级15个,区级35个。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区面积10.27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55家,其中当年新发展36家,注销73家。 种植业:2019年,南郑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75万亩,比上年减少0.1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0.87万亩,比上年减少0.2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18万亩,比上年增长0.14万亩。 林业:2019年,南郑区中药材种植面积13.98万亩,比上年增长0.78万亩;茶叶年末实有面积21.19万亩,比上年增加1.21万亩;园林水果年末实有面积2.50万亩,比上年增加0.18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2019年,南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2.17亿元,同比下降16.4%。按隶属关系分:中央属企业69.38亿元,增长5.5%,其中:烟厂55.61亿元,增长3.8%;地方企业(电力局)2.56亿元,下降4.7%;其他企业140.24亿元,下降24.4%。实现工业增加值93.49亿元,同比下降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3.2%。到2019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户,全年实现产品销售率91.2%,较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87户(不含中央属企业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国营东方仪器厂、国营长空精密机械制造公司和非法人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南郑县供电分公司、陕西中烟工业公司汉中卷烟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07亿元,下降13.2%;营业利润4.79亿元,下降5.0%。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9.61万吨标煤,下降21.1%。其中:电力消费36584万千瓦时,下降23.2%;煤消耗4.2万吨,下降10.3%。 建筑业:截至2019年末,南郑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8户,全年实现总产值13.01亿元,增长0.2%。建筑工程产值12.84亿元,增长2.3%;竣工产值9.32亿元,增长40.6%;签订合同额15.68亿元,增长1.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2019年,南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2亿元,增长9.9%。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03亿元,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29亿元,增长10.2%。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6.45亿元,同比增长14.0%。 房地产业:2019年,南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3%。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增长17.8%;办公楼投资下降25.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6.0%。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增长7.6%;竣工面积下降59.0%;商品房销售面积58.28万平方米,增长13.1%;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1.2%。 邮电通信:截至2019年末,南郑区拥有固定电话用户数4.64万户,增长2.0%;移动电话用户39.83万户,下降9.8%;互联网用户10.7万户,增长11.5%。 旅游业:2019年,南郑区旅游接待游客1017.03万人次,增长31.4%;实现旅游收入66.38亿元,增长35.4%。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4A级风景区1处,国家3A级风景区2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拥有星级饭店1个,客房总数100间。全区建成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5个。 金融业:截至2019年末,南郑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4.29亿元,比年初净增加24.78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4.14亿元,比年初净增加23.91亿元,同比增长12.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7.23亿元,比年初净增加12.11亿元,同比增长14.2%。 保险业:2019年,南郑区保险业保费收入15779万元,比上年下降5.6%。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1393万元,下降2.6%;财产险保费收入4386万元,下降12.5%。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6950万元,下降19.5%,其中:人寿险给付支出4326万元,下降28.0%;财产险赔款支出2624万元,与上年持平。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9年,南郑区向省市申报科技项目25个,其中:省级项目13个,市级项目12个。全年申请发明专利97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110万元;完成科技研发投入(R&D)1.356亿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南郑区共有各类学校250所。其中,普通中学33所(普通高中4所,普通初中29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72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143所。普通初中招生6052人,在校生16516人,毕业5544人;普通高中招生3553人,在校生12517人,毕业484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12人,在校生1802人,毕业487人;小学招生5135人,在校生31190人,毕业5035人;学前教育在校生15756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6.6%。全区4927人参加高考,上线4848人。其中一本1291人,二本1783人,专科1774人,上线率98.4%。与去年相比,一本上线人数减少135人,二本以上增加561人。17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 ===卫生事业=== 截至2019年末,南郑区共有医院、卫生院34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272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5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32人,注册护士965人,药师(士)152人,技师(士)148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人,较上年增加2人。 ===劳动就业=== 2019年,南郑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956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6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5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2%。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南郑区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1.22万人、1.42万人、2.51万人和2.06万人;单位职工养老参保3.8万人,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93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09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27万人。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46.72万人,参合率99.9%。 ===社会福利=== 截至2019年末,南郑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7个,共有床位992张,供养农村五保对象2549人,其中:集中供养710人,分散供养1839人。救助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32人次。全年纳入城市低保1315户,2274人,支出1467万元;纳入农村低保5931户,11091人,支出4334.1万元。 ===环境保护=== 2019年,南郑区拥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个,中心城区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区建有污水处理厂4个,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3.2%,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空气优良天数为310天,空气优良率84.9%。大河坎片区空气优良天数为295天,空气优良率80.8%。 ==历史文化== ===社火=== 又称哑戏,自古相传。南郑区新集、协税一带流行最盛,其芯子、高跷,远近闻名。 芯子社火也称杠子社火,分单台、悬台两种。单台由一孩童饰一古戏角色,悬台由3人以上共饰一折古戏角色,多以铁制芯子支撑,由16—30人用长杠肩抬,在锣鼓声中漫游街头。80年代以来,改肩抬为车运,台上剧目和角色增多。 高跷社火装扮与芯子社火大致相同,扮演者脚登3—4尺长的木腿,多人组成一戏。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或古戏,有走圆场、龙摆尾、插花十字或跳跃扭摆等动作,在锣鼓声中前进。 南郑民间社火内容颇丰,大多以各种脸谱扮演戏曲人物,再现历史故事,熔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炉。社火脸谱分对脸、破脸、悬脸、碎脸、转脸、定脸6种,主要类型有红花脸、黑花脸、粉红花脸、青脸和白脸。 协税上、下街各有社火组织,其历史久远,表演古朴、典雅。每逢春节,两处竞赛,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除社火外,尚有彩莲船、竹马、狮子、龙灯舞等文艺形式。彩莲船以山口乡表演最盛,1984年春节,该乡文艺队的彩莲船进县城表演《送金桔》,船姑娘、艄公分别由9岁女孩、12岁男孩扮演,表演生动活泼风趣,倍受观众赞赏。跑竹马也以山口乡的技艺著名,1984年参加地区民间文艺调演,与彩莲船同时获奖。狮子舞在南郑流传颇广,以新集、协税等地的演出著称,主要表演内容除《笑和尚逗狮子》外,还有《吕蒙正赶斋》、《懒婆娘抢场》、《大海捉鱼》、《金女梳头》等,多在正月初一到十五演出。民国时期,回光乡曾以悬台狮灯舞出名、建国后未见再用。龙灯舞在境内主要有板凳龙、火龙、水龙等形式。板凳龙又称三脚龙,即用长凳装饰为龙,一端为龙头,装两腿,由两女孩执舞;一端为龙尾,装一腿,由一男孩执舞。在锣鼓配合下,三人合舞《盘龙》、《龙滚水》等花样,多为贺房、贺婚、贺寿所用。火龙又称亮龙,用竹编圆筒竹龙,面罩龙衣,内燃蜡烛,下以竹柄为腿,于夜间表演,由贺主家将备好的竹筒焰火对准舞龙者。舞龙者则头缠红绸、赤足、袒胸,奋勇舞动如火龙奔腾。水龙带有迷信色彩,多用以祈雨,天旱时农民以柳条、竹丝盘扎成龙形。所至乡野,均须用水泼洒,欲以水声哗哗来“感动神明”起云下雨。解放后,此舞绝迹。 ===歌谣=== 南郑区歌谣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形式有山歌、民谣、小调、锣鼓草、报春歌、嫁歌、孝歌、神歌、报路歌等,曲调各异,句式以四、五、六、八句为多,每句字数五、七言不等。 山歌主要流行山区。其词多为七言四句,也有六句、八句。或一人独唱,或一唱众和。调式多样,优美动听,尤以汉山樵歌著称。其曲调高亢激越,唱词或颂景或传情,它源于唐代,流传宋、元,盛于明、清。建国后,樵者日少,渐无人唱。 民谣因活泼流畅,押韵上口,最易流传。1933—1935年间,曾盛极一时,主要有《红军来了要翻身》、《穷人盼红军》、《打游击》、《斗土豪》等民谣。 小调曲式多种,节奏快慢不一。其词别于山歌,有七言四句或多句。境内流传的《月儿落西下》、《绣荷包》等为五、七言句式,长达200余句,包括十写、十送、十劝、十绣、十哭、十祭等段。又如五、七言叙事小调《吴幺姑》,长达800余句。 锣鼓草起源无考,建国后互助合作化集体生产时盛行一时。因多在薅草时演唱,歌手执锣鼓站于劳作者之后,口唱褒贬之词,间奏锣鼓之声,以激励劳动热情,故曰“锣鼓草”。80年代后,此种形式不再用。 报春歌即春官所说的春词。南郑区春官,每年在冬至春节期间皆手执木雕春牛,肩背褡裢,内装春贴,每至一户门前,即唱歌报春。歌词多为五、七言句,见景生情,即兴编唱,大多祝愿吉祥,唱后赠春贴,主人多以钱米相酬。但因其为自发行动,唱词中糟粕不少。从1979年起县文化馆每年召开春官会议,审阅所编唱词,提高春贴排印质量,为这一民间说唱形式赋予了新的内容。 嫁歌专为哭嫁所用,腔调简单,一般哭父母养育之恩,其情难舍难离。民国初期嫁歌风行,解放以后,随着婚姻自由、社会进化,哭嫁现象渐绝。 孝歌自古流传,说唱结合,四句为段,间奏锣鼓。主要哭诉父母恩德,声调凄切悲痛。民国以前,唱孝歌很普遍。唱者于灵堂间,从天黑唱到天亮,少者一夜,多者二至三夜。流传南郑的孝歌,主要有《十月送孝》、《十月怀胎》、《大孝记》等。与孝歌相随的还有哭丧歌,内容与孝歌相似。 神歌又称拜香歌。旧时讲迷信的人请香师带领12岁以下童男童女,进庙拜神还愿。拜香小孩头扎黄表,手端香龛,随香师跪拜唱颂。现已废除。 报路歌主要流行山区,多为背夫集体唱和所用。背头领行于前,不时报告路上险情,或者互相取笑。如遇游路上险情,或者互相取笑。如遇游蛇,则报“路上有条绳”,后行者则答“绕个弯弯行”,如遇动物粪便,前报“路心一朵花”,后答:“咱们不采(踩)它”。 ===美术=== 南郑区民间美术主要有刺绣、雕刻、泥塑、陶瓷、剪纸、编织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刺绣为盛,包括挑花、架花、堆花、绣花等,多用于衣、帽、鞋袜、床幔、门帘、裙带、手巾、枕头、钱袋等饰物。旧时为境内广大妇女普遍爱好,尤为小坝、秦家坝、牟家坝、喜神坝、黄官岭、濂水、新集、大河坎、胡家营等地妇女所擅长。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送亲图》(绣入140余个人物)、《龙凤狮戏图》、《四姑娘打牌》、《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百花园》等。著名的刺绣艺人有喜神坝的段永芬、刘汉秀,新集的汪张氏、许培清,黄官岭的管素清,小坝的邹玉兰等。雕刻以竹、木、铁、石、骨等为原料,大多用于家具、文宗或建筑。清末草堰乡人何永昌、何定云父子,是境内较有名的民间雕刻家,张良庙、小南海等名刹留有手迹。编织艺术主要用于竹、棕、藤家俱的美化,如草堰乡高庄村的棕箱子,艺人用棕丝、人发等物编织出各种花鸟图案,为人们喜爱。此外,民间的画匠在区内各寺庙留下不少精美壁画。 ===音乐==== 民间音乐,主要有花鼓调、端公调和曲子等。花鼓调大多流传于汉江沿岸,主要为演出彩莲船所用。原由湖北传入,因南郑区地处汉江上游,故又称《上河调》。此调曲式以三小节为一乐句,中间穿插打击乐,到第四乐句时加以扩展而后结束;二、三乐句常随时转为溜溜板(即数板),可长可短,类似说唱;结束时仍回到原调第三或第四乐句,形成小三段体曲式。 在全区山区流传的主要是民歌音乐,大多为五声徵调式或羽调式,节奏明朗,色彩华丽。二乐句和四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最为常见,主要曲牌有《撒花调》、《单身歌》、《洛阳桥》、《五更里》、《柳连枝》、《打石榴》、《小金莲》、《送春牛》、《烧拜香》、《老汉唱拳》、《十二月花》、《十把扇子》等。号子曲牌约有72种之多,主要是《嘟嘟号子》、《令锣号子》、《雷公号子》、《嘿吆号子》、《上滩号子》、《平水号子》、《石匠号子》、《小开门》、《九道拐》、《长路咏》、《万年欢》等。1985年,由著名民歌手林其平、邓显育、董正国、谢尚元等人演唱,经省、地、县音乐工作者采录,被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的南郑民歌音乐,共27首。典型曲谱如: 金钱板此调为南郑区解放前民间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演唱时将两米长的竹子掏空,两头各钻三个眼,每眼各串麻钱二枚,手握竹竿未钻眼处,边抖动边演唱,凭麻钱撞击的响声作伴奏。多在茶馆中演唱,常演唱的有《十二月花》等歌曲。 号子民歌中的号子在劳动场合中表现,又叫劳动号子,多数为体力劳动中壮声助势的呼号咏唱,歌词有的无实词,只有表语气和感情的助词。南郑区流传的有嘟嘟号子、哈哈号子、连号子、唢呐号子、吆猪号子等多种。 小调南郑区流传的名额小调名目很多,已收集到得有翠金扇、小金莲、十二将、撒花调、洛阳桥、柳连柳、五更里等20余种。 山歌流传于南郑区境内的山歌曲调亦很多,收集整理的已有20余调。主要分为单口独唱、领合二重唱、问答式的盘山歌等类型。 ==著名人物== ===李燮=== 字德公,南郑人,东汉太尉李固之子。12岁时,其父为梁冀收狱,他随王成出走徐州为仆。梁冀被杀后遇赦还乡,被召为议郎。因屡陈时弊,出任河南尹。任内,曾痛打并劾处了“谄贵卖友、贪官埋母”的地方官甄邵。灵帝下诏拨钱3亿,扩建西园万金堂时,他极力反对,使之收回成命。 ===陈术=== 字申伯,三国时南郑人。博学多闻,著有《释问》7篇、《益都耆旧传》及《志》。位历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太守。 ===柳申=== 明代南郑人。洪武初年,任大名府太守,为政以德,重教宽刑,百姓称颂。 ===王信=== 明代南郑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任都督同知,后改为都督漕运使,一洗漕务之积弊。他一生不营私产,凡亲友有婚丧大事者,莫不倾囊相助。常说:“俭足以久,不累子孙,所遗多矣。” ===郭琦=== 明代南郑人,乡贤,官至解州学士。清廉谨慎,教士有方。宦官权奸刘瑾聘他做官,他托疾不就。后刘瑾被杀,应其聘的都受连累,郭独得免。时人服其高见。 ===邢恩=== 明代南郑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任主事。其清廉刚介的作风,影响到他的兄长和儿子。兄纶,举人,任孟津令,惠政益多。子深,举人,官至长史,忠直无畏。 ===朱绶=== 明代南郑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初以传旨出使宗藩,拒收徽王的馈赠。后为御史,多所陈谏。时兵司马门内地面涌出红色泥浆,众人十分惊异,不敢上告皇帝朱厚熜,只有朱绶以此异端为由,上疏劝谏皇帝多行善政,内外称是。死后,囊空几不能治棺衣,时人叹服其清廉节操。 ===傅庆诏=== 明代南郑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任参政。持正独立,不畏权势。辞官回乡,清贫如洗。 ===王言=== 明代南郑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解元,任国子监博士。考选御史。执法如山,因触犯时相,出任绵道佥事:为政以德,西蜀肃然。一生巍然岳立,不为私利所动。 ===席上珍=== 明代南郑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博学工诗。历官户部郎中、永平知府,清廉慈惠,所在称颂。 ===钟允谐=== 字琴石,南郑山口乡人。前清举人,历官四川犍为知县。民国二年(1913年),任首届国会参议员。四年(1915年),同蓝培元创办南郑县立高等小学校。七年(1918年),任二届国会众议院议员。著《诗稿》一卷,已佚,仅存《秋感》一首,已收入《续陕西通志》。 ===张鸿儒=== 南郑协税乡人。解放前任新疆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军需处长,新疆解放时为起义部队五人小组成员之一。解放初,任解放军农业建设兵团第四师少将总务处长。 ===戏剧=== 汉调桄桄:又叫汉中梆子戏,是陕西省9大剧种之一,也是陕南最大的剧种,属梆子腔系。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群众语音为基础,采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桄桄的响亮乐曲。汉调桄桄大约起于元代,与秦腔有一定联系。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有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的剧种。 汉调桄桄的唱腔板路有二流、慢板、尖板等多种,又有软、硬、快、慢之分。“软”即苦音,“硬”即欢音,曲调色彩相异,前者悲凉,后者欢快;“快”、“慢”意指同一板路中仍有速度之分,前者紧凑,后者沉稳。其演唱方法别于秦腔,多用假声,或由真声转假声,艺人称为“老少配”。伴奏乐队分文武场。武场为打击乐,文场有善板二弦、板胡、京胡、月琴、三弦、二胡、笛子等。汉调桄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表演动作泼辣、大方、朴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和谐完整。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淳朴大方的性格特征,深为陕南人民喜爱。 汉调桄桄的旺盛时期,约在19世纪中、末叶。自光绪年间起,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汉中一带有40多个专业桄桄班社,演出活动遍及陕南、川北、鄂北、陇东等地,当时的五福班领班长名丑王庚子(有传)被誉为“戏状元”。在汉中享有盛誉的演员还有大净“盖汉中”张同福,“活曹操”田五德;小生“活周瑜”刘志华;丑角杜文书和“活眉毛”何顺清;小旦“小红桃”王小凤;老生“活乔老”王喜满,“活孔明”彭庆德;青衣杨桂芳;老旦刘太祥、海才、张文祥、范五福;二净王喜述;旦角金不换、李兴红;武丑田兴华等,均为各班社的顶梁柱。民国20年(1931)后,各班社大多迫于生计而停散,境内仅存同乐、协和两个班社,亦流落异地演出。至解放前夕幸存的名老艺人近30名。 陕西省文化局曾于1959年组织人力成立挖掘传统剧目小组,至1962年根据“肚腹”剧本共挖出大小桄桄剧目723个,整理绘制脸谱200多幅。1959年—1961年由省剧目工作室出版汉调桄桄剧本11集,其中有《孟丽君》(连台戏)、《蛟龙驹》(连台戏)、《精忠保国》、《闹天宫》、《游月宫》、《黄金台》、《群英会》、《摘樱会》、《两狼山》、《梅鹿镜》以及三国、列国、杨家将等戏约50余本。陈显远、孟学范于1953年开始,先后创作、改编移植大小型汉调桄桄剧本200多个,上演100多个,有的流行全国。汉调桄桄剧本既能演出古典历史剧,也可创作改编为现代剧。建国后,陆续编演《卖余粮》、《春风吹到诺敏河》、《白毛女》、《沙家浜》、《红色交通线》、《幸福桥》、《一条心》等近百个剧本。 ===端公戏=== 又名对儿戏,属地方小剧种,系从端公跳神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歌舞剧。清时由外地传入境内,流行全区各地至今。端公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实柔和,表演活泼洒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板式有一字、二平、快二流、慢二流、四合四等,主要乐器有大筒大胡、板胡、二胡、三弦、堂鼓、尖鼓、鞭鼓、苏钹、牙子等。 民国年间,流行境内的主要剧目有:《十八里相送》、《花亭会》、《刘海砍樵》、《梁祝姻缘》、《双赶子》、《郭瑷拜寿》、《花田错》、《洞宾戏牡丹》、《蓝桥会》、《槐阴记》、《双花园》、《宝莲灯》、《韩相子渡妻》、《打山鬼》等。 新中国建立后,各地创作演出的端公戏剧目有:《打麦场》、《刘二娃背亲》、《吹鼓手招亲》、《双献料》、《讨债》、《赶工》、《好媳妇》、《一分工》、《争上游》等现代戏。 ===曲子戏=== 眉户曲子传入汉中后,与汉中民歌小调结合,其唱、白归韵以汉水流域的语音为基础,吸收《五月花》、《九月菊》、《莲花闹》等本地民歌曲调,形成为汉中曲子,流行全区。曲子戏先由念曲子(清唱,不用乐曲)发展到配乐,以三弦、板胡、琵琶、笛子、碰铃、碟子、四页瓦等乐器伴奏。民国时期,汉调桄桄、汉调二簧戏班子又吸收利用曲子登台演出,发展为完整的曲子戏,并自成体系,风格独特,具有音乐优美、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表演细腻真切、板调变化灵活、地方色彩鲜明等特点。民间有72大调、36小调之说,深受人们喜爱。流行剧目有:《打樱桃》、《打面缸》、《二姐娃害病》、《大钉缸》等折子戏。建国后,专业、业余剧团曾创作移植演出现代曲子戏如《雷锋》、《卖余粮》、《渡荒年》等。 ===汉调二簧=== 又称土二簧,由汉江流域的山歌、民歌、民间小调发展而成。其唱、念、白的音韵,均属汉中一带的发音、语调,以簧管伴奏,故名“汉调二簧”。其始于何时,无文字记载。相传清咸丰初年(1851),西乡县沙河坎开办科班,在汉中一带授徒,受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影响,复经几代发展逐渐形成。至清末遍及汉中、安康、商洛等地,流行湖北、四川、甘肃及云南、贵州等省,对京剧、徽剧、川剧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汉调二簧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语气柔和,语言生动风趣,音调悠扬,唱腔婉转,表演细腻、文雅,民间有“紧凑爽朗看桄桄,幽雅文静看二簧”之说。其板式有上调、下调之分,上调多表现悲愤、凄凉、惋惜等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爽等情绪。行腔运调随人物性格、身份、立场、环境、感情而变化,有喜、怒、哀、乐和甜音与苦音之分。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后改为京胡,配有二胡、月琴、笛子、三弦等。打击乐器与“汉调桄桄”相同。汉调二簧既可演传统历史戏,又可演改编和创作现代剧。 汉调二簧在南郑境内流行较广,各乡镇有戏箱道具。汉中汉剧社的原班人马为法慈院的戏班子,解放初曾在汉中市新南门外搭台演出,后正式建成戏院。 ===曲艺=== 南郑区曲艺除有相声、快书、快板、小演唱、秧歌剧等以外,还有碑坝清音。碑坝清音主要流行于碑坝地区,其曲调唱腔、乐器等与四川清音基本相同。唱腔大方,音色圆润明朗,通常由一人边敲皮鼓边演唱,伴奏以板胡为主,辅助乐器有二胡、提琴、碰铃、木鱼等。1979年,南郑区创作的碑坝清音《只生一个好》参加陕西省群众文艺调演,获演出三等奖。 ===方言=== 境内不同地区形成各自的方言特点,从大的方面区分,有南山与北川两大片。平川话叫坝腔,山区话叫山腔。坝腔多团音,山腔多尖音。平川地区处于汉中与四川过渡地带,语言为川楚变种;山区大部毗邻四川,四川话的色彩更浓。从细微方面区分,南北山川两地又各有三个小方言片。 平川区:一是汉江沿岸的冷水区,汉山区的大河坎、油坊街,高台区的龙岗寺、梁山镇等狭长地带距汉中市一衣带水,与汉中市方言基本相同,极少尖音,语言轻柔圆转。部分一声字如阴、青、衣、商等读作二声。二是以县城周家坪为中心,东南自汉山北坡,西南至连山,北至高台区的安坎及新集区北部边缘为汉麓方言片,其语音主要特点是韵母en、eng互换,部分汉字读音与普通话颠倒。如蒙读门,门读蒙,风读分,分读风,讽刺读粉刺,论文读令翁(二声);部分一声字读为三声,如阴读引,青读请,衣读以,妈读马,语音较高昂强劲。三是濂水河以北的高台集镇和新集区西南部的新集方言片,主要语音特点是声母F代替sh,并缺韵母u,如书读夫,水读匪,树读父,双读方,不如汉麓语音高昂,音程较短促。 山区:一是碑坝全区,原为四川划入地区,纯为四川方言。突出特点是韵母a代e,麦子读麻子,黑读哈há,国guó读刮,核桃读哈桃。声调对一、四两声字爱拖长音。二是南海区桂花、法镇二乡的小片方言,其特点是声母h代F,韵母以u代ü,飞读灰,分读昏,风读轰,法读华,肥读回,房读黄,院读万,音程较碑坝略短。三是由南海红旗、海棠二乡起,西至红庙、黄官、元坝等区大片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南山方言区,其特点是声母F代h、g代j,缺韵母u,虎读府,胡、壶读福,角读各,孙读森,村读cēn,语音清亮平和,介乎碑坝与平川语音之间。 ==风景名胜== ===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南郑区圣水镇,背依灵泉山,面对汉江,距汉中市10千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嘉靖时(1552—1566年)。<ref>[https://www.sohu.com/a/133251776_557042 陕西名寺古刹:圣水寺--南郑县地标] </ref> 因有青、白、黄、乌、黑五泉环绕佛殿,取“五龙捧圣”之意,故名“圣水寺”。 <ref>[https://www.sohu.com/a/120790166_422579 南郑圣水寺:幽幽古刹“五龙捧圣” ] </ref>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南郑人民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革命斗争做出了伟大贡献,1979年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在陕南唯一的纪念馆。<ref>[https://www.sohu.com/a/191845142_205409 南郑县有这么多红色旅游景点,你去过几个呢?] </ref> ===龙岗寺遗址=== [[龙岗寺遗址]](又称龙岗寺古人类遗址)位于南郑区梁山镇,距中心城区约3.5千米。遗址由旧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汉代墓葬群、龙岗寺宗教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五部分组成,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ref>[https://www.sohu.com/a/361638401_428863 汉中市:航拍南郑区龙岗寺遗址] </ref> ===红寺湖=== [[红寺湖]]景区距离南郑区中心16千米,景区面积1560多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40多万平方米,林地面积300多万平方米。<ref>[https://www.sohu.com/a/209216989_214535 南郑红寺湖真这么美?满满的“大片”感……] </ref> 有鸳鸯、白鹭、锦鸡等20余种珍稀野生动物,和松、杉、枫、楠竹、茶树、油茶等近20余种名贵植物,为陕西省十大自然生态游泳景区。<ref>[https://www.sohu.com/a/129250908_214535 汉中南郑红寺湖,美得令人心醉!] </ref>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郑区元坝镇境内,该公园属扬子准地台北部边缘,龙门大巴山隆起褶断带地貌,深切河谷。<ref>[https://www.sohu.com/a/139670762_205409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来汉中必看的景点! ] </ref> 该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现代人文景观和田园风光景观为主,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为一体。<ref>[https://www.sohu.com/a/76614049_383364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 </ref> ===南湖风景区=== [[南湖风景区]]位于南郑区大汉山脚下省道211穿过景区。始建于1954年,1981年被命名为“南湖公园”,1995年更名为南湖风景区,是以山水自然景观见长的自然风景区。景区面积4.65平方千米,水面1109亩,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汉中近效的一处游览胜地。<ref>[https://www.sohu.com/a/298250136_100126651 南郑南湖风景区,升级改造最新进展! ] </ref> ==荣誉称号== 2019年5月18日,南郑区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视频== <center> 南郑区青树镇宣传片 {{#iDisplay:o0924p58ggq | 560 | 390 | qq }} </center> ==视频== <center> 南郑区水资源 {{#iDisplay:x0856c3co9d | 560 | 390 | qq }}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南郑区
」頁面